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811篇
  免费   881篇
  国内免费   580篇
耳鼻咽喉   67篇
儿科学   274篇
妇产科学   82篇
基础医学   576篇
口腔科学   514篇
临床医学   4856篇
内科学   1425篇
皮肤病学   121篇
神经病学   36篇
特种医学   495篇
外国民族医学   14篇
外科学   755篇
综合类   6130篇
预防医学   4247篇
眼科学   104篇
药学   5481篇
  20篇
中国医学   975篇
肿瘤学   100篇
  2024年   113篇
  2023年   351篇
  2022年   429篇
  2021年   523篇
  2020年   407篇
  2019年   470篇
  2018年   240篇
  2017年   355篇
  2016年   409篇
  2015年   498篇
  2014年   994篇
  2013年   1065篇
  2012年   1497篇
  2011年   1615篇
  2010年   1565篇
  2009年   1447篇
  2008年   1795篇
  2007年   1517篇
  2006年   1408篇
  2005年   1524篇
  2004年   1339篇
  2003年   1188篇
  2002年   973篇
  2001年   826篇
  2000年   686篇
  1999年   531篇
  1998年   488篇
  1997年   377篇
  1996年   285篇
  1995年   291篇
  1994年   267篇
  1993年   183篇
  1992年   187篇
  1991年   123篇
  1990年   109篇
  1989年   133篇
  1988年   30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细菌移位是肠道细菌穿过肠道黏膜对正常无菌组织和内脏器官的侵袭。肠梗阻患者和免疫功能低下者更易发生细菌移位,并进一步引发血流感染。肠道菌群移位的发生受免疫功能破坏,肠道菌群失调,肠黏膜通透性升高等因素的影响。在重症患者尤其免疫力低下患者的血流感染发生过程中,肠道细菌移位起重要的作用。本文回顾有关文献对肠道细菌移位及其与血流感染的关系如下。  相似文献   
952.
目的:了解某院血培养阳性标本中分离的病原菌分布和耐药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0月-2013年12月某院住院患者血培养阳性标本,采用API微生物板条进行细菌鉴定;采用K-B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2089个血培养共检出203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球菌113株,占55.7%;革兰阴性杆菌73株,占36.0%;真菌5株,占2.5%;革兰阳性杆菌12株,占5.9%。检出的前几位细菌分别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属、克雷伯菌属和铜绿假单胞菌。结论病原菌的耐药性高,应定期检测,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53.
目的 分析我院革兰阴性菌耐药性变迁趋势,研究细菌耐药率(BRR)与抗菌药物用药频度(DDDs)的相关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从医院信息系统-抗菌药物监测分析模块提取我院住院患者2011-2013年共12个季度4种革兰阴性菌对9种抗菌药物的BRR数据和81种抗菌药物的DDDs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对细菌耐药情况进行整体评价,建立BRR与DDDs的多元回归模型。结果 我院大肠杆菌对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的BRR上升较为显著,与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和阿奇霉素的DDDs呈正相关。结论 医院应进一步加强大肠杆菌对亚胺培南/西司他丁BRR的监测,加强对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和阿奇霉素的管理。 关键词:主成分分析;多元回归;抗菌药物;细菌耐药率;用药频度  相似文献   
954.
目的:探讨大鼠肠梗阻时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动态变化。方法建立急性完全性小肠梗阻模型,按肠梗阻时间不同进行分组,采血测定血清二胺氧化酶(DAO)的活性和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的浓度,取肠系膜淋巴结鉴定细菌移位的发生率并观察小肠组织病理变化。结果肠梗阻12 h后血清IFABP浓度开始升高,随着肠梗阻时间的推移,血清IFABP浓度值逐渐上升,与肠黏膜损伤程度变化趋势一致,两者呈正相关关系(r=0.841,P<0.01)。肠梗阻24 h后血清DAO活性升高,至48 h后达峰值,随后下降。大鼠肠梗阻48 h后才开始发生肠系膜淋巴结细菌移位,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结论肠梗阻早期就发生肠黏膜屏障功能损害,细菌移位滞后于血清生物学指标改变。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浓度变化可用来判断肠黏膜损伤程度的生物学指标,为肠梗阻严重并发症的防治和预后评估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955.
抗菌药物是治疗感染性疾病的重要药物,是临床广泛使用的药物之一.正确合理应用抗生素是提高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延缓细菌耐药性发生的关键.原卫生部于2012 年8 月1 日起实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更加促进抗菌药物的规范合理使用.为了解我院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对2011 年7 月至2012 年9 月我院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医疗水平的提高及新药的研究方向提供有利的信息和依据.  相似文献   
956.
目的 对比分析细菌培养法和PCR检查法在阴道细菌检验中的效果。方法 本研究选择100例阴道炎患者为观察对象,采其阴道分泌物,分别使用细菌培养法和PCR检查法进行阴道细菌学检查。结果 100例患者中,细菌培养法检测出65例阳性,35例阴性,检出率为65.0%,PCR检验法检出阳性81例,阴性19例,检出率为81.0%,两种检测方法对比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 PCR检验法应用于阴道细菌的检测,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和检出率,简便迅速。  相似文献   
957.
目的建立注射用盐酸甲砜霉素甘氨酸酯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方法按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XIE细菌内毒素检查法进行试验。结果2.5mg/ml盐酸甲砜霉素甘氨酸酯对内毒素无干扰作用。其Es均在0.5h~2入之间,Et均在0.5Es-2Es之间。结论本品可用细菌内毒素检查法代替家兔法检测热原,其细菌内毒素限值可定为:每1mg盐酸甲砜霉素甘氨酸酯中含内毒素的量应小于0.25EU。该方法操作简单,影响因素少,不使用动物,更符合减少、优化、替代的原则,是目前各国药典检查热原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958.
目的建立测定人参多糖注射液中细菌内毒素含量的方法。方法建立动态浊度法测定细菌内毒素标准曲线,通过测定供试液中外加内毒素的回收率进行干扰试验,确定样品检测浓度线性范围,并定量测定样品中的细菌内毒素。结果内毒素检测浓度线性范围为0.031 252.0 EU·mL-1(r=-0.998 9);样品在稀释36倍及以下时,对试验无干扰作用,细菌内毒素回收率在50%2.0 EU·mL-1(r=-0.998 9);样品在稀释36倍及以下时,对试验无干扰作用,细菌内毒素回收率在50%200%范围内,样品中的内毒素含量可定量测定。结论动态浊度法可用于人参多糖注射液中细菌内毒素的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959.
摘要:目的评估胶体金免疫 层析法在产碳青霉烯酶肠杆菌目细菌(CPE)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分离的65株肠杆菌目细菌,包括41株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目细茵(CRE)和24株非CRE菌株。采用PCR法检测5种 碳青霉烯类耐药基因( blaxc、blamp、blavw bax._s.m. .blaxmw),改良碳青霉烯类失活法(mCIM)与EDTA碳青霉烯类失活法(eCIM)以及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检测碳青霉烯酶并分型,以PCR结果为参考,评估各方法的检测性能;挑取其中29株CRE与 24株非CRE构建模拟阳性血培养瓶,报阳后以胶体金免疫层析法进行分型检测并评估其性能。结果PCR 结果发现25株菌携带blarc基因.7株携带blasow基因.4株携带blamp基因.4株同时携帶blaxpc.Nou基因 .1株同时携带barc.NM..基因,另. 外24株未检出相应耐药基因。41株CRE的mCIM试验结果均为阳性,其中11株eCIM试验结果阳性。24株非CRE菌株的mCIM试验结果均为阴性。mCIM 试验与eCIM联合试验检测丝氨酸酶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均为100.00%, Kappa 值为1.000;检 测金属酶的敏感性为68.75%、特异性为100.00%,Kappa值为0.725。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均能准确检出临床分离株与血培养阳性标本中的碳青霉烯酶,与PCR法的分型结果一致,因此其敏感性与特异性均为100.00%, Kappa值为1.000。结论胶体金 . 免疫层析法操作简便、用时较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同时可大大缩短CPE血流感染的诊断时间,适合临床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60.
目的 前噬菌体是细菌基因组中重要可移动原件,在细菌毒力和宿主适应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由噬菌体介导的福氏志贺菌血清型转化频繁发生,给志贺菌的监测、诊断和预防工作带来不便。为了探究我国福氏志贺菌基因组进化与其前噬菌体相关的血清型别转换之间的关系,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将前噬菌体在福氏志贺菌基因组中的分布与进化进行关联分析。方法 在中国17省(市、自治区)选取的294株福氏志贺菌具有丰富的血清型多态性。通过比较不同血清型福氏志贺菌基因组中原噬菌体及血清型转换噬菌体的覆盖度,统计分析其分布规律。结果 部分菌株可携带多种前噬菌体,同一种前噬菌体也可分布在不同血清型菌株中;部分菌株虽携带血清型转换噬菌体却并未发生血清型转换事件。不同血清型转换噬菌体在福氏志贺菌进化树中成簇出现,表明该部分菌株出现了血清型集中转换现象。结论 本研究有助于揭示前噬菌体的遗传多样性及与福氏志贺菌进化和血清型变异之间的关系,对预防和控制志贺菌的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