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4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33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74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22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6篇
综合类   124篇
预防医学   13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18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3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随着核能的迅速发展和核技术在工农业生产和医学领域的广泛应用,它对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已发挥着及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2.
肺癌树突状融合细胞的制备及其生物学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利用杂交瘤技术制备肿瘤疫苗的方法,研究肺癌树突状融合细胞的生物学特征。方法 用PEG法将HGPRT缺陷型Lewis肺癌细胞株AL9901与小鼠骨髓诱生的树突状细胞进行融合,HAT筛选融合克隆;S-P免疫细胞化学法鉴定融合细胞表型;对融合细胞进行生曲线、克隆形成和体内成瘤等鉴定。结果 树突状细胞与AL9901及6:1比例融合,融合率约为30%。融合细胞FLD-A11可在体外传代培养,表型为CD80^+、CD40^+、H-2K^b+、MIDC^+和肺癌抗原阳性。FLD-A11不能在软琼脂培养基中形成克隆,动物体内不能形成肿瘤。结论 利用杂交瘤技术制备的FLD-A11细胞,具备了在体内激活抗特异性地抗肿瘤细胞免疫功能的分子表型;该细胞不存在体内成瘤的危险。本研究为FLD-A11作为肿瘤疫苗,用于特异性抗肿瘤  相似文献   
63.
目的研究树突状细胞(DC)、Walker-256肿瘤细胞融合的肿瘤疫苗对大鼠肝癌模型的抗肿瘤免疫作用及其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的机理。方法利用50%聚乙二醇(PEG)法诱导Walker-256肿瘤细胞与成熟DC融合,制备DC-Walker-256融合瘤苗。取6~8周龄健康雄性SD大鼠32只,建立种植性肝癌模型,随机分为4组:融合瘤苗组、混合培养组、单纯DC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8只。建模后第7和14天各组大鼠分别皮下注射融合瘤苗、DC-Walker-256和DC混合培养细胞、单纯DC和PBS。第28天处死各组大鼠,观察各组大鼠肝脏肿瘤情况;收集大鼠脾脏制备淋巴细胞,酶联免疫斑点试验(ELISPOT)法检测大鼠抗原特异性的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肿瘤微血管密度(MVD)计数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血管生成素(ANG)-1和ANG-2的蛋白表达。结果融合瘤苗组、混合培养组、单纯DC组和空白对照组大鼠术后28 d分别存活8、5、6和3只;除融合瘤苗组外,其他3组大鼠均不同程度存在活动少、食纳差、皮毛光泽差及腹水形成。除融合瘤苗组2只大鼠无明显肉眼肿瘤形成外,其余存活大鼠均可见肿瘤形成。①大鼠肝脏肿瘤重量:融合瘤苗组〔(32.4±9.2)g〕明显轻于混合培养组〔(67.3±5.1)g,P=0.031〕、单纯DC组〔(75.0±8.3)g,P=0.019〕和空白对照组〔(86.6±10.5)g,P=0.008〕。②CTL每孔斑点数:融合瘤苗组〔(404.51±25.34)个〕明显多于其他3组〔混合培养组:(214.54±21.45)个,P=0.019;单纯DC组:(226.52±32.55)个,P=0.025;空白对照组:(56.54±16.21)个,P=0.001〕。③MVD计数:融合瘤苗组为(24.12±2.32)个/HP,明显低于混合培养组〔(40.34±1.29)个/HP,P=0.025〕、单纯DC组〔(42.36±3.16)个/HP,P=0.035〕和空白对照组〔(56.48±5.16)个/HP,P=0.006〕;混合培养组和单纯DC组大鼠MVD计数均少于空白对照组(P=0.040和P=0.043),而混合培养组与单纯DC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5)。④VEGF-A蛋白表达阳性率:融合瘤苗组为23.2%,明显低于混合培养组(42.5%,P=0.031)、单纯DC组(61.3%,P=0.019)和空白对照组(89.6%,P=0.003);混合培养组和单纯DC组均低于空白对照组(P=0.027和P=0.038),而混合培养组与单纯DC组之间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89)。⑤ANG-1蛋白表达阳性率:融合瘤苗组大鼠为43.2%,与混合培养组(46.3%,P=0.292)、单纯DC组(51.3%,P=0.183)和空白对照组(49.6%,P=0.17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混合培养组与单纯DC组(P=0.242)、混合培养组与空白对照组(P=0.347)、单纯DC组和空白对照组(P=0.182)之间也无统计学意义。⑥ANG-2蛋白表达阳性率在融合瘤苗组为19.2%,明显低于混合培养组(62.3%,P=0.007)、单纯DC组(67.3%,P=0.005)和空白对照组(71.6%,P=0.004);混合培养组与单纯DC组(P=0.634)、混合培养组与空白对照组(P=0.483)、单纯DC组和空白对照组(P=0.379)之间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融合瘤苗能够诱导CD8+CTL建立有效的抗肿瘤免疫,同时下调VEGF和ANG-2的水平,抑制肿瘤新生血管,从而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  相似文献   
64.
细胞融合,形成杂交细胞是细胞工程的一项基本操作。本文介绍了磁细胞融合器的工作原理和结构。该融合器的工作原理系利用交变的电磁场来达到细胞融合的目的。当样品置于电磁场中时,可通过改变交变电磁场的强度,使之达到完全融合。电磁场融合比病毒融合、化学融合具有更好的可控性。  相似文献   
65.
小鼠2—细胞胚电融合技术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琪  徐立滨 《解剖学报》1994,25(2):214-218
以小鼠2-细胞胚为材料,研究电融合诸参数。以M2液为融合液时,除在0.31kV/cm,1280μs,1次脉冲条件下获100%融合率外,其他条件均造成较多的胚肥溶解。而持续时间在10-1280μs范围内,以0.3mol/L甘露醇液为融合液,电场强度为0.31-2.04kV/cm条件下;及以0.26mol/L蔗糖液为融合液,电场强度为0.31-1.41kV/cm范围内时可获较高的融合率。实验表明:在0  相似文献   
66.
双黄连粉针剂及其药物血清体外抗HIV-1作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双黄连药物及其药物血清在体外是否有抗HIV-1作用。【方法】采用荧光染料Calcien AM标记HIV感染的慢性H9细胞(H9/HIV-1ⅢB)分别与不同稀释浓度的双黄连药物和药物血清作用后,与靶细胞MT-2细胞混合培养,观察MT-2和H9/HIV-1ⅢB融合细胞的变化;MTT法检测药物对HIV感染细胞的保护作用;HIV-1p24抗原试剂盒检测药物作用后的细胞培养上清p24抗原含量的变化。【结果】双黄连粉针剂及其药物血清能够抑制MT-2和H9/HIV-1ⅢB细胞融合,能够保护HIV感染细胞的死亡,减少HIV-1p24的表达。【结论】双黄连粉针剂及其药物血清在体外具有抗HIV-1的作用。  相似文献   
67.
【目的】探讨双黄连药物及其药物血清在体外是否有抗HIV-1作用。【方法】采用荧光染料Calcien AM标记HIV感染的慢性H9细胞(H9/HIV-1ⅢB)分别与不同稀释浓度的双黄连药物和药物血清作用后,与靶细胞MT-2细胞混合培养,观察MT-2和H9/HIV-1ⅢB融合细胞的变化;MTT法检测药物对HIV感染细胞的保护作用;HIV-1p24抗原试剂盒检测药物作用后的细胞培养上清p24抗原含量的变化。【结果】双黄连粉针剂及其药物血清能够抑制MT-2和H9/HIV-1ⅢB细胞融合,能够保护HIV感染细胞的死亡,减少HIV-1p24的表达。【结论】双黄连粉针剂及其药物血清在体外具有抗HIV-1的作用。  相似文献   
68.
单克隆抗体 1975年 Koehler等采用细胞融合技术,使小鼠免疫脾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融合,形成杂交瘤细胞,后者产生的抗体,称为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lxxly ,MoAb),简称单抗,由于单抗具有性质纯、效价高,特异性强,少或无血清交叉反应等特点 ,已被广泛应用于肿瘤的治疗。  相似文献   
69.
多能干细胞是一种能够分化成内胚层,中胚层,外胚层三个胚层能力的细胞。目前有四种技术可获得多能干细胞,分别为体细胞核转移技术、体细胞与多能干细胞融合技术、利用多能干细胞提取物诱导技术、及诱导性多能干细胞技术。1996年7月Wilmut虽然通过体细胞核转移技术培育出世界上首例哺乳动物"多莉羊",使治疗性克隆有了实质性进展,但是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形成胚胎和个体发育的低效使其应用受到很大限制,而体细胞与多能干细胞融合技术、  相似文献   
70.
We reported the production of monoclonal antibodies (McAbs) against chorionic gonadotropin hormone (CG) receptor by fusing spleen cells of BALB/c mice which had been immunized by purified bacteria (Pseudomonas maltophilia) CG receptor with mouse myeloma line SP2/0. Four hybridoma cell lines secreting CG receptor McAbs were obtained (ED490 DG390, AB890 and GE590). The titers of specific antibodies of both mice ascites and culture supernatant were 10(-2)-10(-6) and 1-10(-2) respectively, by solid phase ELISA. Double-Immunodiffusion test showed that the McAb GE590 was IgG1, and the McAbs ED490, DG390 and AB890 were IgG2b Immunoprecipitation indicated that 125I-HCG could bind the HCG receptor which had reacted with McAbs ED490, AB890 and DG390, suggesting that they may recognize the receptor with different antigenic determinant. Interaction of McAb GE590 with the receptor showed that the increased concentration of GE590 was in inverse proportion to the amount of 125I-HCG binding receptor, indicating that both the McAb and 125I-HCG could recognize a common site of receptor and that increased concentration of McAb GE590 may induce some change in conformation and structure of the receptor. Our study suggested that these McAbs may be used for studying structure of CG recepto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