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04篇 |
免费 | 12篇 |
国内免费 | 33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1篇 |
妇产科学 | 5篇 |
基础医学 | 74篇 |
口腔科学 | 5篇 |
临床医学 | 23篇 |
内科学 | 22篇 |
神经病学 | 5篇 |
特种医学 | 4篇 |
外科学 | 16篇 |
综合类 | 124篇 |
预防医学 | 13篇 |
眼科学 | 6篇 |
药学 | 18篇 |
中国医学 | 2篇 |
肿瘤学 | 31篇 |
出版年
2023年 | 2篇 |
2022年 | 7篇 |
2021年 | 3篇 |
2020年 | 4篇 |
2019年 | 1篇 |
2018年 | 4篇 |
2017年 | 4篇 |
2016年 | 3篇 |
2015年 | 5篇 |
2014年 | 4篇 |
2013年 | 9篇 |
2012年 | 11篇 |
2011年 | 10篇 |
2010年 | 11篇 |
2009年 | 11篇 |
2008年 | 22篇 |
2007年 | 17篇 |
2006年 | 33篇 |
2005年 | 21篇 |
2004年 | 21篇 |
2003年 | 6篇 |
2002年 | 9篇 |
2001年 | 14篇 |
2000年 | 5篇 |
1999年 | 19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13篇 |
1996年 | 5篇 |
1995年 | 12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7篇 |
1991年 | 8篇 |
1990年 | 7篇 |
1989年 | 18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抗PTD-bcr/abl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制备单克隆抗体(mAb)并初步用于PTD-bcr/abl融合蛋白的研究,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免疫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在大肠杆菌中表达PTD-bcr/abl融合蛋白,用所获得的蛋白免疫BALB/e小鼠,常规收集小鼠脾细胞与Sp2/O细胞融合,筛选杂交瘤细胞株的阳性克隆,并对其进行一系列鉴定.结果:(1)表达PTD-bcr/abl融合蛋白;(2)制备了抗PTD-ber/abl融合蛋白mAb;(3)用mAb以多种方法检测PTD-bcr/abl融合蛋白,证实此抗体效价高,特异性强.结论:此抗体可用于PTD-ber/abl融合蛋白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13.
B淋巴细胞刺激物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特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B淋巴细胞刺激物(Blymphocyte stimulator,BLyS,也称为BAFF、TALL-1、THANK及zTNF4)是1999年发现的TNF超家族中的新成员,与该超家族中的多数成员一样也表达于淋巴组织中,对免疫系统的发育和调节具有重要作用。BLyS作为B细胞的共刺激物,不仅参与了体液免疫的调控,如果强烈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并分泌大量免疫球蛋白;在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中可能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讨汉坦病毒(HV)结构蛋白与患者尿融合细胞的关系,采用抗HV包膜结构蛋白G2的单克隆抗体McAb-LV48A,抗HV血凝素的McAb-3D8,抗HV核衣壳蛋白的McAb-A35等,分别对30例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尿液中的融合细胞进行免疫酶染色。结果McAb-LV48A阳性率为70%(21/30);McAb-3D8阳性率为73%(22/30);McAb-A35阳性率为7%(2/30)。该结果提示,患者尿液中的融合细胞的形成与HV膜结构蛋白在泌尿系统上皮细胞上的表达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5.
16.
SARS冠状病毒N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制备SARS冠状病毒(SARS-CoV)N蛋白特异性单克隆抗体(McAb),为SARS的快速诊断及致病机制的研究提供实验材料。方法 用纯化的重组SARS-CoVN蛋白免疫BALB/c小鼠,经细胞融合和亚克隆后获得分泌针对N蛋白的杂交瘤细胞株,用Western blot和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这些细胞株分泌的单克隆抗体特异性,并将N蛋白分3段表达初步定位单克隆抗体识别表位所在区域。结果 通过细胞融合和3轮克隆化,筛选出分泌抗N蛋白的6个杂交瘤细胞株。Western blot及免疫荧光显示,获得的McAb可与SARS-CoVN蛋白及SARS-CoV发生特异性反应,有4个细胞株分泌的抗体的识别位点位于N蛋白N端,2个位于C端。结论 获得了SARS-CoV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并进行了初步定位,可用于SARS的早期诊断及致病机制研究。 相似文献
17.
以树突状细胞为基础的肿瘤疫苗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树突状细胞 (DC)是具有最强抗原提呈能力的专职性抗原提呈细胞。近年来 ,以DC为基础的肿瘤疫苗研究已成为肿瘤免疫治疗的热点之一。综述DC的功能研究、各种DC肿瘤疫苗的制备和研究策略 ,以及在体内外抗肿瘤排斥反应中的作用与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随着树突状细胞(DC)在体外的大量扩增和融合技术的飞速发展,肿瘤细胞与DC融合所获得的融合瘤苗已经成为国内外肿瘤免疫治疗的焦点。DC融合瘤细胞在共刺激信号存在的条件下,加工处理递呈肿瘤相关性抗原(TAA)和肿瘤特异性抗原(TSA),诱导特异性抗肿瘤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逆转机体对肿瘤抗原的耐受,是一种有广阔应用前景的免疫治疗方法,为肿瘤患者的治疗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制备EPO单克隆抗体,为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的治疗研究提供材料。方法:用细胞融合技术制备能稳定分泌EPO单克隆抗体的细胞株,对该细胞株扩增培养,注射入BALB小鼠腹腔内,(7~10)天后搜集腹水并进行腹水抗体效价测定,提纯,浓缩,进行抗体浓度测定。结果:得到一株能稳定分泌EPO单克隆抗体的细胞株,并制备出高效价的EPO单克隆抗体。结论:该EPO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成功为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的治疗的基础研究提供了原料。 相似文献
20.
树突状细胞融合在活化抗肿瘤免疫反应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 探讨树突状细胞 -结肠癌细胞融合在活化T细胞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MHC)限制性反应中的作用。方法 使用 5 0 %聚乙二醇将人外周血树突状细胞与结肠癌细胞SW4 80融合 ,用其致敏T淋巴细胞 ,观察T细胞的活化情况。结果 融合细胞与T淋巴细胞混合后 ,CD4 Th1细胞和CD8 Tc1细胞的活化率分别为 5 7 4 5 %和 77 86 % ,而对照组无明显活化 ;T细胞的增殖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T细胞分泌的IFN γ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结论 树突状 -肿瘤细胞融合策略能有效地活化抗肿瘤MHC Ⅰ类反应和Ⅱ类反应 ,促进T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