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79篇
  免费   259篇
  国内免费   173篇
耳鼻咽喉   18篇
儿科学   34篇
妇产科学   28篇
基础医学   309篇
口腔科学   68篇
临床医学   183篇
内科学   245篇
皮肤病学   13篇
神经病学   51篇
特种医学   45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147篇
综合类   601篇
预防医学   108篇
眼科学   29篇
药学   282篇
  3篇
中国医学   56篇
肿瘤学   290篇
  2024年   49篇
  2023年   121篇
  2022年   124篇
  2021年   141篇
  2020年   107篇
  2019年   115篇
  2018年   58篇
  2017年   112篇
  2016年   110篇
  2015年   112篇
  2014年   159篇
  2013年   132篇
  2012年   167篇
  2011年   177篇
  2010年   143篇
  2009年   128篇
  2008年   135篇
  2007年   101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69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目的: 探讨三氧化二砷(ATO)调控MRL/lpr狼疮鼠干扰素γ(IFN-γ)基因表达的机制。方法: 将20周龄MRL/lpr狼疮鼠和正常C57BL/6J小鼠无菌条件下取出脾脏,制成脾脏淋巴细胞悬液。体外经植物血球凝集素P(PHA-P,终浓度20 mg/L)和白细胞介素-2(IL-2,终浓度106 IU/L)常规刺激48 h后,随机分为PBS组(空白对照)和 ATO(1.0 μmol/L)组,继续培养24 h。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各组培养上清液IFN-γ的表达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各组IFN-γ mRNA的表达情况,应用基于半定量PCR和Q-PCR的染色质免疫共沉淀(ChIP)技术检测各组细胞 IFN-γ 启动子区乙酰化组蛋白H3、H4(acH3, acH4)及启动子区结合RNA聚合酶Ⅱ(RNAPⅡ)的水平。结果: (1)MRL/lpr狼疮鼠PBS组IFN-γ的分泌和IFN-γ mRNA的表达均高于C57BL/6J小鼠PBS组(分别P<0.01和 P<0.05),并且 IFN-γ 启动子区acH3、acH4的水平及启动子区域富集RNAPⅡ水平高于C57BL/6J小鼠PBS组(均P<0.01)。(2)在MRL/lpr狼疮鼠中,与PBS组相比,ATO组IFN-γ的分泌和IFN-γ mRNA的表达下降(分别P<0.01, P<0.05),IFN-γ基因启动子区域acH3、acH4的水平及启动子区域富集RNAPⅡ水平也下降(均P<0.01)。(3)在C57BL/6J小鼠中,PBS组和ATO组之间以上指标均无差异。结论: ATO下调MRL/lpr狼疮鼠IFN-γ的分泌和IFN-γ mRNA的表达可能是通过降低基因启动子区域acH3、acH4的水平减弱了RNAPⅡ依赖的转录,而ATO对正常C57BL/6J小鼠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22.
本文应用免疫双扩散及免疫印染技术证实了组蛋白与抗人FN和抗人CRP单抗之间发生的免疫交叉反应。借助于电子计算机帮助,分析了交叉反应的分子基础,发现组蛋白和FN之间具有5个氨基酸序列同源区域,同源区域与Pollard 1990年所预测的组蛋白抗原决定簇相一致。文章同时讨论了单抗与不相关抗原发生交叉反应的原因,包括分子模拟。构型表位,电荷空间分布及中间介质诱导等因素。  相似文献   
123.
本文概述了表观遗传学(epigenetics)作为分子生物学的一个分支学科的基本内容,并着重讨论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染色体重塑在生物体分化发育期间引起基因表型效果与表达机制及影响因素。该研究进展有助于指导疾病治疗与新药开发。  相似文献   
124.
目的 研究组蛋白去甲基化酶JMJD3在牙发育过程中的表达.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小鼠胚胎E14~18天及出生后P1~P3磨牙牙胚中组蛋白去甲基化酶JMJD3的表达.结果 JMJD3表达于细胞核内,包括上皮性细胞和间充质细胞.在小鼠磨牙牙胚发育的蕾状期(E14)和帽状期(E16),JMJD3在牙蕾上皮,成釉器内釉细胞、外釉细胞、星网状细胞中弱表达.在小鼠磨牙牙胚发育的钟状期(E18),JMJD3在成釉器的外釉细胞层,内釉细胞层,中间层、星网状层及邻近间充质细胞内呈强阳性表达.在小鼠磨牙牙胚发育钟状晚期(P3), JMJD3在成釉细胞、成牙本质细胞及邻近间充质细胞呈强阳性表达.结论 JMJD3在小鼠牙发育过程中呈时空特异性表达,提示JMJD3参与小鼠磨牙的发育.  相似文献   
125.
曲古菌素A对HL-60细胞组蛋白乙酰化水平和凋亡的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研究旨在探讨曲古菌素A(trichostatinA ,TSA)高效低毒的抗癌机理。应用细胞培养、MTT法 ,免疫细胞化学技术和Annexin V FITC PI双标流式细胞术观察TSA对HL 6 0细胞和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normalhumanperipheralbloodmononuclearcell,NPBMNC)的生长抑制 ,组蛋白乙酰化水平以及诱导凋亡的影响。结果表明 :TSA能够以时间、剂量依赖性方式抑制HL 6 0细胞增殖 ,36小时IC50 为 10 0ng ml。TSA能够诱导HL 6 0细胞凋亡 ,其作用也呈时间、剂量依赖性。TSA在显著诱导HL 6 0细胞凋亡的浓度和时间范围内对NPBMNC无明显的诱导凋亡作用。TSA处理 4小时后 ,HL 6 0细胞和NPBMNC组蛋白乙酰化水平上调显著高于未用TSA各组 (P<0 .0 5 ) ,但两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TSA对HL 6 0细胞有明确的抑制增殖能力 ;TSA有明确的诱导HL 6 0细胞凋亡的能力 ,这可能是TSA体外抑制白血病细胞系HL 6 0生长和发挥抗白血病作用的主要机理之一 ;与NPBMNC相比较 ,TSA能够选择性诱导HL 6 0细胞凋亡 ;TSA选择性抑制HL 6 0细胞的机理与TSA调控HL 6 0细胞和NPBMNC组蛋白乙酰化水平的差异无关。  相似文献   
126.
组蛋白修饰与miRNA在小细胞肺癌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组蛋白修饰与miRNA调控是表观遗传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细胞生物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调控肿瘤的发生、发展。近年来许多研究显示,组蛋白修饰与小细胞肺癌细胞的转录活性密切相关,同时还能够调控小细胞肺癌细胞内环境的稳定性,而miRNA则可调控小细胞肺癌中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表达等生物过程,从而调控小细胞肺癌的增殖、分化过程。因而,两者在小细胞肺癌发生机制的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在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治疗预后中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7.
银屑病是一种慢性炎症性增生性疾病,受到基因及环境等多种复杂因素的作用。其中包括表观遗传学,表观遗传可在不影响DNA序列改变的前提下,引起基因表达的稳定可遗传的改变,涉及DNA甲基化、非编码RNA调控、组蛋白修饰、基因印迹、x染色体失活等。银屑病患者具有明显的甲基化修饰异常,可致相应调控基因表达增多或减少;非编码RNA也可作用于相应靶点影响有关因子合成;组蛋白修饰异常参与银屑病角质形成细胞增殖异常。  相似文献   
128.
树突状细胞(DCs)是体内功能最强的专职抗原提呈细胞,具有摄取、加工、处理和呈递抗原以及激活初始T淋巴细胞的功能。近年来研究发现,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染色质重塑、基因组印记以及非编码RNA等表观遗传学修饰能调控相关基因的表达,同时树突状细胞的分化发育及功能也受到表观遗传学调控。研究从DNA甲基化修饰、组蛋白修饰和非编码RNA,了解近年来很有必要树突状细胞的分化发育及功能的表观遗传学调控机制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129.
目的:通过研究亚慢性铝暴露对大鼠记忆功能及组蛋白乙酰基转移酶1(HAT1)表达的影响,探究铝损伤记忆功能的机制。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和低染毒组(Al-L)、中染毒组(Al-M)、高染毒组(Al-H),以出生当天(1 d)至90 d持续染毒方式建立亚慢性铝暴露大鼠模型。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的记忆功能,用尼氏染色法观察海马CA1区神经细胞的形态改变,real time RT-PCR检测大鼠海马HAT1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大鼠海马HAT1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染铝组大鼠在目标象限停留时间较短,穿越平台次数较少,表明大鼠空间记忆能力受损;尼氏染色显示大鼠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形态受损,同时大鼠海马HAT1 mRNA和蛋白表达均降低。结论:亚慢性铝暴露降低大鼠海马CA1区HAT1表达,可能导致大鼠空间记忆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30.
目的: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8(histone deacetylase 8,HDAC8)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通过全骨髓贴壁法体外分离培养大鼠 BMSCs,转染 HDAC8过表达慢病毒载体,并于矿化诱导液中培养7 d后,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检测BMSCs成骨分化能力的变化;矿化诱导14 d后,茜素红钙结节染色检测BMSCs矿化能力的变化。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曲古抑菌素A(trichostatin A,TSA)刺激转染HDAC8过表达慢病毒载体的 BMSCs,于矿化诱导液中培养7 d后,实时荧光定量 PCR及 Western blot检测 TSA刺激前后过表达 HDAC8的BMSCs成骨分化能力的变化。结果:HDAC8过表达组经矿化诱导7 d 后,成骨分化相关基因 mRNA、蛋白表达水平均低于空白对照组;经14 d矿化诱导后,HDAC8过表达组茜素红钙结节的着色程度及范围低于空白对照组。TSA 刺激的 HDAC8过表达组矿化诱导7 d后,成骨分化相关基因 mRNA及蛋白的表达均高于未加刺激组(P<0.05)。结论:HDAC8对大鼠 BMSCs成骨分化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