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79篇
  免费   259篇
  国内免费   173篇
耳鼻咽喉   18篇
儿科学   34篇
妇产科学   28篇
基础医学   309篇
口腔科学   68篇
临床医学   183篇
内科学   245篇
皮肤病学   13篇
神经病学   51篇
特种医学   45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147篇
综合类   601篇
预防医学   108篇
眼科学   29篇
药学   282篇
  3篇
中国医学   56篇
肿瘤学   290篇
  2024年   49篇
  2023年   121篇
  2022年   124篇
  2021年   141篇
  2020年   107篇
  2019年   115篇
  2018年   58篇
  2017年   112篇
  2016年   110篇
  2015年   112篇
  2014年   159篇
  2013年   132篇
  2012年   167篇
  2011年   177篇
  2010年   143篇
  2009年   128篇
  2008年   135篇
  2007年   101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69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目的:研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histone deacetylase 1,HDAC1)和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1(cyclin-dependent kinase 1,CDK1)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2年2月至2013年6月在本院普外科进行手术切除的51例结肠癌患者的肿瘤组织和癌旁非肿瘤组织,采用qRT-PCR法检测组织中HDAC1和CDK1 mRNA相对表达量,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HDAC1和CDK1蛋白阳性表达率,分析肿瘤组织中HDAC1和CDK1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与患者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生存函数分析HDAC1和CDK1不同表达情况与患者5年总生存率的关系。结果:肿瘤组织中HDAC1和CDK1 mRNA表达水平和蛋白阳性表达率均高于癌旁非肿瘤组织(P<0.05);肿瘤组织中HDAC1表达水平与CDK1表达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0.012);肿瘤组织中HDAC1表达与患者肿瘤直径和组织分化程度有关(P<0.05),CDK1与肿瘤直径、TNM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HDAC1、CDK1阳性表达患者5年总生存率均低于其相应阴性表达患者(P<0.05),HDAC1和CDK1共阳性表达患者5年总生存率低于HDAC1和(或)CDK1阴性患者(P<0.05)。结论:HDAC1和CDK1在结肠癌组织中高表达,与患者不良预后有关且两者呈正相关,推测两者在促进结肠癌进展中可能存在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12.
目的:分析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TSA处理前后,食管癌细胞株EC109中差异表达的非编码RNA(ncRNA)和mRNA表达谱,初步预测与TSA作用相关的ncRNA和mRNA。方法:采用MTT、细胞周期等方法检测TSA的效应;运用应用芯片技术分别检测TSA处理前后EC109细胞中ncRNA和mRNA表达谱变化,并对差异ncRNA和mRNA表达谱进行整合分析。结果:TSA以剂量时间依赖方式抑制细胞增殖,细胞周期阻滞和凋亡的发生。芯片检测共发现461个ncRNA和758个mRNA显著性差异表达,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差异涉及红比霉素、阿霉素代谢过程、氧化还原、核小体的装配、染色质结构组织和端粒的结构组织等。通过数据库分析预测及整合分析,得到了361个ncRNA-mRNA靶基因对。结论:差异表达的ncRNA和mRNA对TSA的生物学效应密切关联,为进一步研究基因功能及其在肿瘤中的生物学意义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3.
目的:探讨不同结肠癌细胞系中表观遗传学酶谱的表达水平.方法:RT-PCR分别检测结肠癌细胞系HT-29、Lovo和Caco-2中Dnmt1、Dnmt3a、Dnmt3b和HMT mRNA表达水平.结果:Dnmt3b mRNA在结肠癌细胞系HT-29、Lovo中高度表达,Dnmt1与HMT次之,Dnmt3a表达水平最低;Dnmt3b、Dnmt3a在不同结肠癌细胞系之间的表达水平存在显著的差异.结论:不同分化程度的结肠癌细胞系可能存在不同的表现遗传学发生机制;Dnmt3b在建立和维持结肠癌细胞系DNA甲基化模式中可能起更为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114.
目的:研究H3K27me3在胃癌细胞和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探讨H3K27me3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应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胃癌细胞系SGC7901、BGC823、AGS和正常胃黏膜上皮细胞GES-1中H3K27me3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1例胃癌组织及2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H3K27me3的表达.结果:与正常胃黏膜细胞GES-1相比,H3K27me3在胃癌细胞SGC7901、BGC823、AGS中高表达;H3K27me3在胃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80.3%,并与肿瘤大小、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血管侵犯、临床分期、TNM分期有关(P=0.049,0.030,0.034,0.025,0.003,0.031),而与患者的性别、年龄、病变部位、分化程度、神经侵犯之间无相关性.结论:H3K27me3在胃癌中高表达,并与肿瘤的侵袭转移有关,可能是胃癌患者重要的预后因子.  相似文献   
115.
116.
胰腺癌中表观遗传修饰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胰腺癌的形成受遗传学和表现遗传修饰的影响.基因突变或缺失(遗传学)参与肿瘤的形成,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和RNA干扰等(表观遗传修饰)调节基因表达.随着基因组筛选技术的发展,胰液中DNA甲基化定量检测是诊断胰腺癌的潜在工具,以DNA甲基化和组蛋白乙酰化为基础的表观遗传学是胰腺癌治疗领域中的新靶点.本文对胰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表遗传修饰异常,以及其生物学和临床意义前景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17.
目的:通过比较小鼠不同细胞类型之间Pdx-1基因转录起始区的表观遗传修饰差异,探讨表观遗传修饰对Pdx-1基因转录表达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共沉淀-实时定量PCR法检测小鼠胚胎干细胞(mES)、小鼠成纤维细胞株NIH3T3细胞和小鼠β细胞株NIT-1细胞Pdx-1和MLH1基因转录起始区DNA甲基化和组蛋白修饰(H3K4m3、H3K9m3和H3乙酰化)的状况。同时采用实时定量RT-PCR检测上述3种细胞各基因mRNA表达水平。分析基因的DNA甲基化水平、H3K4m3、H3K9m3和H3乙酰化修饰与基因表达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1)以mES细胞为对照,NIT-1细胞的Pdx-1基因转录起始区呈低DNA甲基化和高H3K4m3修饰(P0.05),NIH3T3细胞的Pdx-1基因的转录起始区的DNA甲基化、H3乙酰化、H3K4m3和H3K9m3修饰水平明显增高(P0.05);(2)Pdx-1基因仅在NIT-1细胞表达,其表达与DNA甲基化存在等级负相关(r=-0.802,P0.01),与H3K4m3修饰存在直线相关(r=0.997,P0.01),与H3K9m3修饰存在等级负相关(r=-0.879,P0.01);(3)管家基因MLH1的表达与所检测的表观遗传修饰无相关性。结论:DNA甲基化、H3K9m3与H3K4m3修饰能相互协调,共同调控Pdx-1基因的表达,对胚胎干细胞向β细胞分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8.
目的 明确乳腺癌中蛋白乙酰化/琥珀酰化修饰和组蛋白2AX(H2AX)表达水平,并确认两者之间是否具有相关性。 方法 Western blotting及RT-PCR方法检测11例乳腺癌组织和细胞中蛋白修饰和H2AX表达水平,并利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初步明确乙酰化和琥珀酰化可能存在的共同调控方式;载体构建及过表达方法明确H2AX表达同蛋白修饰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 同正常乳腺组织相比,乳腺癌组织中蛋白乙酰化/琥珀酰化水平增加,且两者可能受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家族成员的共同调控。乳腺癌组织及细胞中H2AX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增加,且其表达水平同代表核仁磷蛋白1(NPM1)的表达及修饰水平成正相关。 结论 乳腺癌具有蛋白高乙酰化/琥珀酰化修饰及H2AX高表达的特点,且H2AX表达水平同部分蛋白修饰水平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9.
心肌肥大是各种严重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表观遗传学涉及的机制,如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RNA甲基化等参与心肌肥大的发生发展.因此,了解表观遗传对心肌肥大的作用有助于为心肌肥大的预防和早期治疗提供有效方案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0.
表观遗传指所有不通过DNA序列改变就能影响基因表达的、可遗传的调控方式,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染色质重塑和微小RNA(miRNA)等。骨质疏松的发生与环境和遗传因素的相互作用密不可分,其中涉及多种表观遗传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