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9024篇 |
免费 | 3022篇 |
国内免费 | 6724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677篇 |
儿科学 | 547篇 |
妇产科学 | 853篇 |
基础医学 | 7517篇 |
口腔科学 | 2653篇 |
临床医学 | 17477篇 |
内科学 | 6850篇 |
皮肤病学 | 1226篇 |
神经病学 | 1850篇 |
特种医学 | 3083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91篇 |
外科学 | 9212篇 |
综合类 | 22568篇 |
预防医学 | 7405篇 |
眼科学 | 1087篇 |
药学 | 8130篇 |
103篇 | |
中国医学 | 4138篇 |
肿瘤学 | 3303篇 |
出版年
2025年 | 5篇 |
2024年 | 309篇 |
2023年 | 1145篇 |
2022年 | 1388篇 |
2021年 | 1877篇 |
2020年 | 1445篇 |
2019年 | 1165篇 |
2018年 | 693篇 |
2017年 | 1110篇 |
2016年 | 1619篇 |
2015年 | 2131篇 |
2014年 | 4093篇 |
2013年 | 4207篇 |
2012年 | 5817篇 |
2011年 | 7044篇 |
2010年 | 6029篇 |
2009年 | 6100篇 |
2008年 | 8939篇 |
2007年 | 6838篇 |
2006年 | 6285篇 |
2005年 | 7160篇 |
2004年 | 4936篇 |
2003年 | 3762篇 |
2002年 | 2726篇 |
2001年 | 2371篇 |
2000年 | 1671篇 |
1999年 | 1428篇 |
1998年 | 1098篇 |
1997年 | 1001篇 |
1996年 | 808篇 |
1995年 | 783篇 |
1994年 | 663篇 |
1993年 | 360篇 |
1992年 | 355篇 |
1991年 | 372篇 |
1990年 | 362篇 |
1989年 | 351篇 |
1988年 | 87篇 |
1987年 | 96篇 |
1986年 | 64篇 |
1985年 | 31篇 |
1984年 | 14篇 |
1983年 | 12篇 |
1982年 | 6篇 |
1981年 | 6篇 |
1980年 | 3篇 |
1979年 | 1篇 |
1977年 | 1篇 |
1973年 | 2篇 |
195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61.
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生物衍生骨修复胫骨缺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生物衍生骨复合修复兔胫骨的长段骨-骨膜缺损,以及修复负重骨缺损的可行性。
方法:实验于2001-10/2002-08在牡丹江市第二人民医院放射科进行。①取成人尸体胫骨4具(来源于哈尔滨医科大学),切取干骺端松质骨及皮质骨2.0cm&;#215;0.5cm&;#215;0.5cm的骨块,经脱细胞、脱脂、脱蛋白及去抗原等处理后冻干,制备成生物衍生骨。②取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24只,随机编号后从自体骨髓中分离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生物衍生骨于体外复合培养,并将这24只大白兔制备成双侧胫骨中段10mm骨一骨膜缺损模型,行常规钢板螺钉固定。③随机选取其中的20只,对同一只兔将复合物植入右侧胫骨缺损处作为实验组,将单纯生物衍生骨植入左侧胫骨缺损处作为对照组;另4只兔作为空白组,双侧骨缺损不植入任何材料。然后分栏放养,观察各组兔术后一般情况。④在8,12,16.24周各时间点分别取出骨缺损修复标本,进行大体观察和骨密度测试,并进行统计学分析,以比较各组修复骨缺损的能力。
结果:实验大白兔24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各组兔术后一般情况:术后各组动物恢复及进食均正常,伤口无炎性反应,愈合良好。②各组兔骨缺损修复标本大体观察:术后8,12周实验组骨缺损部分修复,16周骨缺损完全修复,8,12,16周时实验组的骨缺损修复和骨痂生长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24周时空白组的各缺损区均未发现有骨组织形成。③各组兔骨缺损区的骨密度测量结果:术后8,12,16周时各缺损区的骨密度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0.923&;#177;0.045比0.571&;#177;0.021,1.234&;#177;0.023比1.003&;#177;0.037,1.643&;#177;0.071比1.157&;#177;0.029,P〈0.05)。24周时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空白组骨缺损未修复。
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构建的组织工程骨早期修复骨缺损能力较强,且较单纯生物衍生骨成骨量大、迅速,能够对负重骨缺损进行有效的修复。 相似文献
62.
管状膨体聚四氟乙烯用于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动物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膨体聚四氟乙烯(ePTFE)植入动物体内后与机体的关系。方法:管状膨体聚四氟乙烯两端闭合,内充DMEM培养液,埋入家兔皮下,观察宿主生命情况,于术后1、2、4、6周取出标本,行大体及光镜下观察。结果:家兔在植入膨体聚四氟乙烯材料及DMEM培养液后存活情况良好,DMEM培养液在1周时即已完全无色透明;4周时膨体聚四氟乙烯与周围组织有粘连,6周时粘连紧密;光镜下观察,各时间点材料间隙均可见着色,1周时可见少量淋巴细胞浸润,无血管及组织细胞。材料内壁未见细胞附着。结论:植入膨体聚四氟乙烯材料及少量DMEM培养液对宿主动物存活无影响;管内外液体可相互交通,管状膨体聚四氟乙烯可作为组织工程化尿道的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63.
阻生智齿误入周围组织间隙的临床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中意外进入周围组织间隙的原因及处理与预防措施。方法 对1984年5月至2002年10月共15例意外将牙齿或牙根推入软组织间隙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经过准确定位,15例软组织内的牙齿或牙根全部拔除。术后发生6例于槽症,1例多间隙感染。结论 术中判断误差和器械使用不当,是牙体进入软组织间隙的主要原因。一旦牙体进入间隙,准确的定位和合理的处理是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64.
65.
组织芯片技术的建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制作组织芯片并初步应用,探讨组织芯片技术的优缺点。方法应用组织:出片技术制成120例胃粘膜疾病组织芯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胃粘膜疾病组织芯片中13种细胞周期调控因子(Uhipuitin,p16、p2l、p27、p53、p57、cyclinA、eyclinB、cyclinDl、eyclinE、CDK2、CDK4、CDK6)的表达:结果胃粘膜疾病组织:出片包含了慢性浅表性胃炎、肠化生、异型增生、肠型胃癌4种病变.每张组织芯片上120个样,排列整齐,外形为圆形。仅用13张芯片即完成了全部实验,获得了胃粘膜疾病中13种细胞周期调控因子(Uhipuitin、p16、p21、p27、p53、p57、cyclinA、cyclinB、cyclinDl、cyclinE、CDK2、CDK4、CDK6)表达的数据。结论应用组织芯片大规模高效检测临床组织样本是可行的,具有快速、方便、经济、准确的特点,组织芯片技术与传统的病理学技术方法相比,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6.
ZHANGWei SHENHong 《世界急危重病医学杂志》2004,1(6):426-427
该研究采用大鼠提睾肌动脉溶栓模型,对溶栓治疗中形成的微栓塞同组织再灌注障碍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并观察了相关辅助干预方法改善组织再灌注的效果。主要研究结果为:建立了一种新的动物溶栓模型,从微循环角度直观、半定量地评价溶栓对组织再灌注的效果,并从形态学上观察到了微栓子及微栓塞的存在及微栓子的形成过程;对微栓塞的产生机理阐述了新的看法;论证了微栓塞与组织再灌注障碍的关系,并通过延长溶栓剂的静脉维持时间来进行干预,取得了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67.
68.
69.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