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957篇 |
免费 | 142篇 |
国内免费 | 65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3篇 |
妇产科学 | 1篇 |
基础医学 | 9篇 |
临床医学 | 63篇 |
内科学 | 30篇 |
皮肤病学 | 12篇 |
特种医学 | 3篇 |
外科学 | 19篇 |
综合类 | 457篇 |
预防医学 | 38篇 |
眼科学 | 3篇 |
药学 | 238篇 |
2篇 | |
中国医学 | 1281篇 |
肿瘤学 | 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0篇 |
2023年 | 88篇 |
2022年 | 122篇 |
2021年 | 150篇 |
2020年 | 87篇 |
2019年 | 77篇 |
2018年 | 41篇 |
2017年 | 83篇 |
2016年 | 90篇 |
2015年 | 63篇 |
2014年 | 92篇 |
2013年 | 78篇 |
2012年 | 110篇 |
2011年 | 89篇 |
2010年 | 110篇 |
2009年 | 71篇 |
2008年 | 86篇 |
2007年 | 75篇 |
2006年 | 86篇 |
2005年 | 71篇 |
2004年 | 71篇 |
2003年 | 75篇 |
2002年 | 54篇 |
2001年 | 38篇 |
2000年 | 40篇 |
1999年 | 42篇 |
1998年 | 19篇 |
1997年 | 15篇 |
1996年 | 19篇 |
1995年 | 17篇 |
1994年 | 13篇 |
1993年 | 13篇 |
1992年 | 12篇 |
1991年 | 13篇 |
1990年 | 10篇 |
1989年 | 11篇 |
1986年 | 2篇 |
198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1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据调查,痛经患病率(中度+重度)为52.36%.随着工作压力、学习压力加大等精神紧张状态,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诱发痛经.<黄帝内经>记载,阴脉集于足下;而聚于足心,谓经脉之行;三经皆起于足.中药足浴治疗痛经有确切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2.
目的 挖掘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 以中国知网、万方医学网2012年1月-2018年6月收录的期刊文献为资料来源,使用Excel 2013、SPSS Modeler 14.1、SPSS Statistics 19.0统计软件为工具,对纳入标准的中药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和因子分析。结果 在纳入标准的215首方剂中,使用频数≥ 30的高频药物共28种,其中黄芪(143次,66.5%),茯苓(113次,52.6%),丹参(97次,45.1%),山药(86次,40.0%),当归(73次,34.0%)最为常见。糖尿病肾病治疗的药物四气以寒(11次,39.2%)、平(10次,35.7%)为主,五味中甘味(23次,50.0%)为主,归经中肝经(16次,20.0%)、脾经(14次,17.5%)居多,使用最多的药物类别为补虚药(912次,39.3%),活血化瘀药(307次,13.2%),关联规则分析中发现关联强度最高的药对组合为12种,因子分析中提取6个公因子。结论 糖尿病肾病的治疗多以甘温药黄芪(补虚药)为主,临床上可与苦寒药丹参,甘平药茯苓等组合使用,以及可随证配伍活血化瘀、清热等药物。 相似文献
83.
中医药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认识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中医药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的认识与防治措施。方法从中医学角度分析新冠肺炎的归属、病因、病机,以及防治原则、临床组方方法。结果新冠肺炎属中医"疫"病范畴,病位在肺,病因病机为"湿、毒、热",目前临床的防治组方多以"扶正固表"为基础,在疾病不同阶段辨证论治,综合制订治疗方案。结论中医药防治新冠肺炎具有理论优势、经验优势和药物优势,不足之处是中药传统剂型起效慢和中药注射剂存在安全性问题。中西医结合治疗、辨证论治思想、因地制宜、隔离和个人防护等因素对该病的防治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4.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药防治组方规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中医药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的用药规律和组方特点,为新冠肺炎治疗中药的配伍机制研究和复方中药开发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收集2020年2月19日前国家及上海、浙江、广州、四川、吉林等地发布的中医药防治新冠肺炎诊疗方案共52张处方,采用Aprior关联规则算法,以支持度、置信度、提升度为指标,分析方剂中的高频药物、配伍规律和关联规则;采用PCA聚类分析法分析不同治疗时期处方的相似性与差异性。结果 藿香出现频率最高(超过30%),甘草、连翘、陈皮、金银花、苍术、黄芩、茯苓、生石膏、厚朴、草果、苦杏仁、生麻黄等也超过15%。这些高频中药的相互配伍,如金银花-连翘、苦杏仁-生石膏、陈皮-茯苓、苍术-厚朴、苍术-生麻黄-草果、苍术-厚朴-草果-藿香的支持度、置信度和提升度均很高,在新冠肺炎方防治剂中应用广泛。在新冠肺炎中医证型的不同时期,处方差异较大,PCA建模后划分成了6类,对应了6个不同的临床防治阶段,即预防/医学观察期、轻症期、中期、重症期、危重症期、恢复期,各期的组方呈现一定规律性。结论 以数据驱动方式对新冠肺炎的防治中药方剂进行对比研究,能有效反映用药配伍规律和各期处方的组方特点,可为中药配伍研究和复方中药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5.
《中国药房》2019,(7):1004-1008
目的:综述天然药物基于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机制,为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新药研发提供参考。方法:以"NF-κB""天然药物""中药""民族药""类风湿性关节炎""Natural medicine""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Ethnomedicine""Rheumatoid arthritis"等为关键词,组合查询2013年1月-2018年11月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网、PubMed、Elservier等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从组方制剂、单味药材提取物、中药活性成分三个方面总结天然药物基于NF-κB信号通路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实验研究进展。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相关文献645篇,其中有效文献54篇。组方制剂如双藤痹痛酊、仙方活命饮、二妙散、桂枝芍药知母汤、龙钻通痹方、金乌健骨汤,单味药材如龙须藤、类叶牡丹、黑骨藤、天麻,中药活性成分如雷公藤红素、青藤碱、姜黄素、黄芩苷、芍药苷等均能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中相关蛋白[如NF-κB蛋白、NF-κB抑制蛋白(IκB)]和酶[如IκB激酶(IKK)]的表达,阻断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从而抑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等多种促炎细胞因子的生成,改善炎症反应,进而抑制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理变化。由于天然药物成分复杂,其药理活性一般是多种活性成分协同作用的结果,建议在后续的研究中,应进一步通过实验明确天然药物基于NF-κB信号通路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及药效基础,为研发抗类风湿性关节炎新型药物提供新的思路与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86.
目的:探析大承气汤组方外敷神阙穴促进剖宫产术后肠功能恢复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在某院行剖宫产术的60例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增加大承气汤组方外敷神阙穴,比较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术后肛门恢复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正常时间、恢复排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治疗后腹内压明显降低,有显著差异。结论:剖宫产术后患者用大承气汤组方外敷神阙穴可加速患者肠功能的恢复,能够降低腹内压,改善临床症状,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7.
该组方由至少两种泻根属植物、吐根或茅膏菜属植物提取物和适量酒石酸锑钾组成,植物提取物占75%。将上述植物洗净,用次氯酸钠消毒,干燥,切成小碎片后磨成粉末。用极性溶剂提取,真空下除去溶剂得粉末状提取物,与酒石酸锑钾混合即得。本品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支气管炎、呼吸障碍、吸烟引起的咳嗽和癌症。 相似文献
88.
目的:探究清肺排毒汤治疗新冠肺炎的中医理论基础及药理作用机制,为进一步临床及实验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参考。方法:根据清肺排毒汤组方特点及药物组成,通过查阅中医典籍及既往研究成果分析清肺排毒汤中医理论基础及现代作用机制。结果:清肺排毒汤组方切合中医理论基础,也有现代医学证据支撑。药物成分主要体现其抗炎作用,针对病毒作用靶点,发挥其抗病毒作用,而且能够作用于其他系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结论:清肺排毒汤可酌情应用于新冠肺炎的轻型、普通型、重型及危重型患者,为中医辨证论治新冠肺炎提供了较好的处方范本。 相似文献
89.
目的:研究穴位干预治疗肛肠病术后尿潴留的穴位刺激方法、取穴及组方规律。方法:运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近二十年来穴位干预治疗肛肠病术后尿潴留文献的穴位干预方法、取穴及组方规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穴位干预方法以灸法为最多,占所纳入文献的51.61%,其次为穴位注射和穴位按摩。关元为取用次数最多的穴位,占56.45%,其次为中极、气海、三阴交、足三里。在运用针法灸法治疗肛肠病术后尿潴留的组方中,双穴配伍时以关元、中极组合出现频率最高,支持度92.94%;三穴配伍时以气海、关元、中极组合出现频率最高,支持度为72.94%。在运用其他穴位刺激方法治疗肛肠病术后尿潴留的组方中,当运用双穴配伍时,支持度最高的也为关元、气海组合,支持度为58.82%;当运用三穴配伍时,中极、气海、关元亦为支持度最高的组合,支持度为35.29%。结论:肛肠病术后尿潴留的穴位干预方法多以灸法等舒适方法为主,取穴多以下腹部任脉穴为主,组方多为3~5个穴位。 相似文献
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