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9420篇 |
免费 | 1092篇 |
国内免费 | 909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63篇 |
儿科学 | 140篇 |
妇产科学 | 33篇 |
基础医学 | 846篇 |
口腔科学 | 1356篇 |
临床医学 | 4118篇 |
内科学 | 2878篇 |
皮肤病学 | 101篇 |
神经病学 | 2393篇 |
特种医学 | 2469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15篇 |
外科学 | 1265篇 |
综合类 | 8352篇 |
预防医学 | 1707篇 |
眼科学 | 246篇 |
药学 | 3243篇 |
61篇 | |
中国医学 | 1867篇 |
肿瘤学 | 16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48篇 |
2023年 | 545篇 |
2022年 | 662篇 |
2021年 | 898篇 |
2020年 | 661篇 |
2019年 | 591篇 |
2018年 | 325篇 |
2017年 | 602篇 |
2016年 | 689篇 |
2015年 | 875篇 |
2014年 | 1465篇 |
2013年 | 1492篇 |
2012年 | 1963篇 |
2011年 | 2076篇 |
2010年 | 1860篇 |
2009年 | 1953篇 |
2008年 | 2183篇 |
2007年 | 1847篇 |
2006年 | 1774篇 |
2005年 | 1714篇 |
2004年 | 1295篇 |
2003年 | 1160篇 |
2002年 | 949篇 |
2001年 | 773篇 |
2000年 | 524篇 |
1999年 | 402篇 |
1998年 | 364篇 |
1997年 | 325篇 |
1996年 | 293篇 |
1995年 | 250篇 |
1994年 | 180篇 |
1993年 | 112篇 |
1992年 | 122篇 |
1991年 | 84篇 |
1990年 | 96篇 |
1989年 | 89篇 |
1988年 | 22篇 |
1987年 | 29篇 |
1986年 | 14篇 |
1985年 | 7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3篇 |
197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细胞因子与冠心病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关瑜 《国际病理科学与临床杂志》1996,16(2):89-91
冠心病的病理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及血栓形成,发生这些病变的细胞可合成多种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诱导粘附分子的合成,促进血凝和血栓形成;γ-干扰素诱导内皮细胞等表达MHCⅡ类抗原;白介素-1对血管的作用与肿瘤坏死因子的作用相似;白介素-6可抑制血栓形成和炎症反应;众多的细胞因子构成一复杂的网络,影响冠心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72.
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急性大咯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急性大咯血的DSA表现 ,观察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术的疗效。方法 :采用Seldinger技术 ,将导管选择性插入支气管动脉 ,注入非离子型对比剂 ,行正位DSA ,确诊后用对比剂稀释消毒的明胶海绵颗粒进行栓塞。结果 :①短期有效率达 10 0 %。 15例随访平均 18个月 ,复发 2例 ,疗效显著 ;②DSA表现 :6例 ( 4 0 % )肺实质内可见对比剂渗出和支气管内对比剂涂抹 ,9例 ( 6 0 % )出现支气管动脉主干扩张、增粗、扭曲 ,支气管动脉与肺血管间形成分流 ;支气管动脉分支增多 ;病变区内充血 ,小血管扩张紊乱呈簇状、索状或团状。结论 :DSA是确诊大咯血的有效方法 ,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对治疗急性大咯血是一种有效、安全、简便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3.
干扰素-β治疗多发性硬化-IL-12抑制是关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发性硬化(MS)是中枢神经系统的脱髓鞘疾病,其临床表现多样,以起病后复发缓解交替为特征.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MS脱髓鞘班块中以活化的T细胞、巨噬细胞和数量不等的少突胶质细胞占优势,揭示MS是一免疫介导性疾病.进一步证实,MS是由T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由此临床一直使用各种免疫调节剂治疗.IFN-β为目前最典型、使用最广泛的治疗剂,但治疗效果仍不肯定.本文就IFN-β在MS中治疗机制及与IL-12相互作用作了进一步的阐述. 相似文献
74.
支气管造影是诊断支气管疾病和肺部某些疾病的传统检查方法,但由 于缺乏一种较为理想的造影剂,目前这种检查方法有减少的趋势。 我院1988年研制成功了泛影葡胺胶浆支气管造影剂[1],克服了常用造影剂碘化油 、钡胶浆和有机碘水剂等的缺点,经支气管造影500例临床应用,效果满意。 1 材料和方法 1.1 1988年10月~1995年5月,用泛影葡胺胶浆作支气管造影500例,男34 6例,女154例,年龄5~71岁,平均42岁。双侧造影415例,单侧85例。造影剂用量:单位侧 10~15ml,双侧20~30ml。 相似文献
75.
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部分肾脏疾病介入治疗的价值。64例肾脏疾病患者中,肾动脉狭窄18例,肾肿瘤32例,肾出血14例。在行腹主动脉、肾动脉或肾段动脉DSA检查,并明确病变性质后,行球囊扩张或栓塞治疗,术后复查DSA评价手术效果。结果发现,64例介入治疗前后DSA成像良好,图像清晰,手术效果满意。提示DSA能实时地为介入治疗提供确切诊断图像和插管导向,术前能评价介入治疗效果,提高了手术成功率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76.
正多数下肢动脉栓塞病人在急性期内(发病6~8 h以内)行手术治疗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但部分病人可能因医疗条件或个人原因而选择保守治疗(如仅使用抗凝药物等),下肢动脉部分开放或仅侧支开放,将疾病由急性期拖入了亚急性期,此时的血栓机化,并且与血管内膜粘连紧密不易分开。笔者团队自制可调节式内膜剥离器用于取出亚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病人的陈旧性机化血栓。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7.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2004,8(4):243-243
据Sun Z[J Vasc Interv Radiol,2004,15(9):961—970]报道,采用层厚2mm、螺距1和重建间隔1mm的成像方案,重建主动脉支架植入图像,几乎无梯度伪影,可观察主动脉支架线。 相似文献
78.
79.
数字减影泪道造影术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数字减影泪道造影术在临床检查泪道阻塞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数字减影泪道造影术对82只正常眼及56只溢泪眼进行检查。并对图像进行分析。结果:数字减影泪道造影术能够提供清晰的泪道图像并对泪道阻塞的部位及泪道改变作出准确的判断。结论:数字减影泪道造影术是一种快速、有效和无损伤的检查方法。在泪道阻塞的诊断和治疗中将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