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7314篇 |
免费 | 860篇 |
国内免费 | 520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3篇 |
儿科学 | 2篇 |
妇产科学 | 6篇 |
基础医学 | 421篇 |
口腔科学 | 8篇 |
临床医学 | 2496篇 |
内科学 | 3246篇 |
皮肤病学 | 227篇 |
神经病学 | 798篇 |
特种医学 | 641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5篇 |
外科学 | 271篇 |
综合类 | 5282篇 |
预防医学 | 1063篇 |
眼科学 | 18篇 |
药学 | 2391篇 |
73篇 | |
中国医学 | 1735篇 |
肿瘤学 | 8篇 |
出版年
2025年 | 3篇 |
2024年 | 278篇 |
2023年 | 608篇 |
2022年 | 698篇 |
2021年 | 973篇 |
2020年 | 763篇 |
2019年 | 622篇 |
2018年 | 311篇 |
2017年 | 592篇 |
2016年 | 637篇 |
2015年 | 721篇 |
2014年 | 1172篇 |
2013年 | 1125篇 |
2012年 | 1336篇 |
2011年 | 1337篇 |
2010年 | 1110篇 |
2009年 | 1035篇 |
2008年 | 1179篇 |
2007年 | 918篇 |
2006年 | 844篇 |
2005年 | 795篇 |
2004年 | 485篇 |
2003年 | 352篇 |
2002年 | 241篇 |
2001年 | 158篇 |
2000年 | 89篇 |
1999年 | 64篇 |
1998年 | 59篇 |
1997年 | 44篇 |
1996年 | 38篇 |
1995年 | 22篇 |
1994年 | 16篇 |
1993年 | 12篇 |
1992年 | 10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10篇 |
1989年 | 13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2篇 |
1981年 | 3篇 |
198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92.
目的探讨缬沙坦对颈动脉不稳定斑块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可溶性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及对缺血性脑卒中复发干预的临床研究。方法不稳定斑块65例,缬沙坦治疗组33例,缬沙坦胶囊,80 mg,每日1次,口服,其他治疗措施与对照组基本相同。对照组32例,利尿降压药,口服。治疗前、1个月、2个月、38个月抽空腹静脉血共计5 ml,检测CRP、sVCAM-1、IL-6、血糖,同时监测血压。38个月时统计两组脑梗死复发和死亡情况,以CT或磁共振成像(MRI)出现新的梗塞灶为准。结果在1、2、38个月后治疗组血清CRP、sVCAM-1I、L-6浓度逐渐降低,组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除转变为硬斑者外其余变化不大。治疗组和对照组组间相比变化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终点38个月时,治疗组、对照组经CT或MRI证实脑梗死复发为7例(21.2%)和15例(46.9%)例,死亡为2例(6.1%)和5例(15.6%)例,治疗组复发率和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缬沙坦稳定颈动脉斑块与血清中CRP、sVCAM-1I、L-6炎症介质的降低密切相关,降低不稳定斑块的破裂,从而减少了缺血性脑卒中的复发和死亡。 相似文献
93.
我院自1998年8月至2006年11月对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检测进行分析,以寻找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关系,旨在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在检测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过程中的实用价值,并对脑梗死的早期预防和治疗进行探讨。[第一段] 相似文献
94.
95.
殷艳林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1,(1):162-163
目的:研究在脑血管病颈动脉粥样硬化疾病诊断中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价值与应用.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脑血管病患者54例作为研究组,另选同期接受诊断的健康体检者54例作为参照组.2组均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方式,观察对比2组诊断结束后,其颈动脉斑块检出情况、颈动脉IMT值、斑块分布情况等.... 相似文献
96.
97.
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居高不下,且呈明显上升趋势.特别是在老年人,颈动脉内有小病灶的发病率很高,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可以引起一过性脑缺血和脑梗死. 相似文献
98.
脑梗死是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的常见病之一,其发病率逐年上升,因此早预防、早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于2008年7月~2010年10月对经CT或MRI检查确诊为脑梗死的137例住院患者行颈动脉超声检查,观察斑块大小及其形状与脑梗死之间的关系,为早期预防脑梗死寻找理论上的依据. 相似文献
99.
目的 探讨冠心病 (CHD)痰瘀辩证与高敏C反应蛋白 (hs CRP)、D 二聚体 (DD)、纤维蛋白原 (Fb)、脂蛋白 (a) [Lp(a) ]水平及冠状动脉造影 (CAG)结果的关系。方法 82例经CAG确诊的CHD患者及 15例CAG阴性者 ,检测入院后CAG手术前血hsCRP、DD、Fb、Lp(a)水平。应用CAG的Gensini积分方法评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其程度。CHD患者经中医痰瘀辩证后分为非痰非瘀、痰凝心脉、痰瘀痹阻证 ,分析与hsCRP、DD、Fb、Lp(a)水平及Gensini积分的相关性。结果 CAG阳性者hsCRP、DD指标水平均显著高于CAG阴性者 (P均 <0 .0 1) ,CAG阳性者Fb、Lp(a)水平与CAG阴性者无显著差异 (P >0 .0 5 )。从非痰非瘀、痰凝心脉到痰瘀痹阻 ,血hs CRP、DD、Fb、Lp(a)水平逐渐增高 ,Gensini积分亦逐渐增高 ,血hs CRP、DD、Fb、Lp(a)水平与Gensini积分之间有相关性。结论 血hs CRP、DD、Fb、Lp(a)水平可为冠心病痰瘀辩证分型提供依据 ,冠心病痰瘀辩证分型严重程度也与冠脉狭窄程度和病变支数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0.
目的 分析老年患者血浆氧化三甲胺(TMAO)水平与颈动脉斑块负荷的关系。方法 入选2013年1月~2016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就诊的可疑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患者79例,根据颈动脉斑块是否形成富脂质坏死脂核(LRNC)分为无LRNC组23例和LRNC组56例。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血浆TMAO水平,进行MRI检查,计算颈动脉斑块的LRNC大小和总管壁体积(TWV),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结果 与无LRNC组比较,LRNC组血浆TMAO水平明显升高[(7.00±6.29)μmol/L vs(3.29±1.99)μmol/L,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和高脂血症以及合并疾病等因素后,血浆TMAO水平依然是LRNC形成的危险因素(P<0.05)。所有患者血浆TMAO水平与颈动脉斑块的TWV呈正相关(r=0.295,P<0.05);LRNC组患者血浆TMAO水平与LRNC大小呈正相关(r=0.576,P<0.01)。结论 老年患者血浆TMAO水平与颈动脉斑块的LRNC形成及大小密切相关,且与...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