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707篇 |
免费 | 68篇 |
国内免费 | 32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篇 |
儿科学 | 7篇 |
妇产科学 | 7篇 |
基础医学 | 88篇 |
口腔科学 | 5篇 |
临床医学 | 724篇 |
内科学 | 82篇 |
皮肤病学 | 9篇 |
神经病学 | 17篇 |
特种医学 | 38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1篇 |
外科学 | 183篇 |
综合类 | 635篇 |
预防医学 | 546篇 |
药学 | 330篇 |
5篇 | |
中国医学 | 108篇 |
肿瘤学 | 2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1篇 |
2023年 | 45篇 |
2022年 | 49篇 |
2021年 | 97篇 |
2020年 | 63篇 |
2019年 | 55篇 |
2018年 | 24篇 |
2017年 | 43篇 |
2016年 | 85篇 |
2015年 | 88篇 |
2014年 | 179篇 |
2013年 | 169篇 |
2012年 | 267篇 |
2011年 | 269篇 |
2010年 | 210篇 |
2009年 | 171篇 |
2008年 | 195篇 |
2007年 | 126篇 |
2006年 | 109篇 |
2005年 | 128篇 |
2004年 | 107篇 |
2003年 | 85篇 |
2002年 | 59篇 |
2001年 | 57篇 |
2000年 | 29篇 |
1999年 | 19篇 |
1998年 | 11篇 |
1997年 | 11篇 |
1996年 | 16篇 |
1995年 | 6篇 |
1994年 | 6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8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目的探讨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新方法,以期达到更好的疗效。方法:对用改良软管道微创术治疗的患者进行回顾分析、对比评价。结果:改良软管道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的患者拔管时间短.血肿清除彻底,并发症少,死亡率低。结论:改良软管道微刨血肿清除术是高血压脑出血冶疗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992.
人皮质骨微管道结构的三维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一种从切片图像反求建模的方法,并对人皮质骨微管道三维结构行形态观察。方法 采用人桡骨中段为研究对象,经过预处理、脱水、包埋,利用连续切片技术,经图像处理反求建模法重构人桡骨中段的三维显微模型。对三维模型进行测量、推算,得到哈佛氏管走向、长度等数据。结果 用此种方法建模得到的三维显微结构,真实地反映了人桡骨的骨内微结构。形态观察得出哈佛氏管在远离连通处夹角较小,平均为5 7°。在连通处附近(400~800μm),平均夹角为12 2°。结论 重构骨三维显微结构,得到哈佛氏管的空间特征,为给人工活性骨的设计提供模型,进而指导人工活性骨的设计与制造。 相似文献
993.
膀胱全切正位回结肠可控膀胱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膀胱癌是泌尿生殖系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近年来发病有增加趋势 ,主要表现为无痛性全程肉眼血尿 ,也可有膀胱刺激症状及排尿困难。膀胱全切正位回结肠可控膀胱术是一种较为可靠的治疗方法。本手术的主要优点是 :病人可获得一个比较好的人工膀胱 ,且具有压力低、容量大、可控程度高以及很少发生返流和电解质酸碱失衡等特点。由于不需要佩带尿袋 ,病人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1] 。我科自 1998年以来已实施此手术30余例 ,现将该手术围手术期的主要护理方法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共 32例 ,年龄 39~ 6 4岁 ,平均 5 2 5岁 ,均为男性膀胱癌患者。 … 相似文献
994.
安全用药床头标识的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常见治疗方法之一,在输液过程中正确使用药物和严格掌握输注速度是保证患者安全的重要因素[1].我院在原有的"医院输液滴数指引表"基础上[2],结合药物特性和患者的实际情况,制作了保障安全用药的系列床头标识,起到了床边温馨提示的作用.提醒医护人员在执行操作或巡视病情时,随时保证输注药液滴速的正确性,避免了输液不良反应的发生,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95.
996.
目的:探讨标准化护理程序用于体外膜肺氧合术患者对手术效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在我院行体外膜肺氧合术患者32例设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程序;2019年1—12月在我院接受体外膜肺氧合术患者50例设为观察组,采用标准化护理程序。对比两组临床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干预后人员到位、开始抢救、物品准备、管道预充、置管完成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00%,低于对照组的21.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准化护理程序可有效提升体外膜肺氧合术操作效率,缩短手术时间,降低并发症。 相似文献
997.
重症监护患者特殊管道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162名重症患者的管道护理体会.方法 针对2007年9月至2008年6月我院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162名患者留置特殊管道的护理实践,观察总结行之有效的护理方法.结果 通过有效的护理措施,预防了管道并发症,提高了患者生存质量.有助于降低死亡率和病残率.结论 管道护理工作在抢救危重病人及生命支持中具有重要作用和价值. 相似文献
998.
999.
全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TCPC)包括心内管道(LT)和心外管道(EC)2种术式.作者在过去10年共行LT和EC手术114例,死亡4例,110例获得较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000.
数字人体下肢筋膜重建经线与经络线形态学相似性的计算机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计算机自动标识与三维重建技术,探索人体下肢筋膜类间隙结缔组织与经络经线形态位置相似性的证据及规律。方法获取虚拟中国人男1号(VCH-M1)数据集,截取左腿区域,利用计算机软件,首先提取肌肉信号,完成去噪处理;然后通过边缘检测,求出肌肉轮廓点的凸包;最后完成对间隙结缔组织的标记,并对标记的间隙结缔组织利用3D-Doctor软件进行三维重建。结果通过对虚拟人体下肢间隙结缔组织计算机自动识别标记,并对标记的间隙结缔组织进行三维重建,得到了与传统中医经络图谱描述相似的重建虚拟经线。结论本实验结果说明,南方医科大学人体解剖学教研室和中山大学科学计算与计算机应用研究所合作开发的将虚拟人体数据集应用于经络研究的计算机工具,可对虚拟人体下肢间隙结缔组织进行自动识别标记,并三维重建出虚拟筋膜经线,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筋膜重建手工识别过程中产生的人为因素误差,对于研究人体筋膜类间隙结缔组织与经络是否存在形态位置相关性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