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032篇
  免费   1860篇
  国内免费   851篇
耳鼻咽喉   184篇
儿科学   219篇
妇产科学   461篇
基础医学   1936篇
口腔科学   213篇
临床医学   8414篇
内科学   4884篇
皮肤病学   128篇
神经病学   514篇
特种医学   1093篇
外国民族医学   12篇
外科学   1872篇
综合类   10533篇
预防医学   8168篇
眼科学   537篇
药学   4308篇
  55篇
中国医学   2041篇
肿瘤学   171篇
  2024年   326篇
  2023年   1126篇
  2022年   1436篇
  2021年   1506篇
  2020年   1249篇
  2019年   967篇
  2018年   473篇
  2017年   821篇
  2016年   922篇
  2015年   1101篇
  2014年   2091篇
  2013年   2137篇
  2012年   2758篇
  2011年   3077篇
  2010年   2855篇
  2009年   2678篇
  2008年   3075篇
  2007年   2596篇
  2006年   2324篇
  2005年   2305篇
  2004年   1705篇
  2003年   1405篇
  2002年   1012篇
  2001年   969篇
  2000年   693篇
  1999年   565篇
  1998年   520篇
  1997年   481篇
  1996年   489篇
  1995年   449篇
  1994年   392篇
  1993年   260篇
  1992年   234篇
  1991年   245篇
  1990年   184篇
  1989年   169篇
  1988年   56篇
  1987年   24篇
  1986年   28篇
  1985年   24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比较chirp声与短声ABR的V波振幅和潜伏期值,从而探讨chirp声在ABR测试时是否更具优势。方法分别用chirp声与短声两种测试声记录16例听力正常婴幼儿(24耳)的ABR,比较10~70 dB nHL不同刺激强度下两种测试声引出V波的振幅大小以及高强度和阈值强度下引出V波的潜伏期差异。结果在强度为20~70 dB nHL时,两种刺激声的V波振幅无显著差异(P>0.05);刺激声强度为10 dB nHL时,chirp声V波的引出率较短声显著增高(分别为15/24和7/24, P<0.01)。较高刺激强度时,两种测试声引出的V波潜伏期无明显差异(P>0.05);阈值水平时,chirp声ABR的V波潜伏期比短声ABR的V波潜伏期长(P<0.05)。结论本组听力正常婴幼儿ABR测试中chirp声相比短声增加V波振幅的优势并不显著,且I波和III波不如短声ABR典型;在临床应用chirp声之前还应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92.
目的评价虹膜识别定位下波前像差引导的个体化LASIK治疗近视性散光眼术后波前像差的变化。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对接受LASIK治疗近视性散光眼的患者97人采用随机表分为两组,Zyoptix组49人(98眼)采用虹膜识别定位下波前像差引导的个体化LASIK治疗,Planoscan组48人(96眼)采用传统LASIK治疗,采集术前和术后6个月患者视力,屈光度和波前像差数据,比较两种手术对术后眼波前像差的影响。结果术前两组的球镜度、柱镜度、瞳孔直径6mm区的总体波前像差均方根值(RMS)、高阶像差RMS、三阶彗差三叶草像差和四阶球差RM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各观察值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6个月两组间比较柱镜度,瞳孔直径6mm的总体波前像差、总体高阶像差、三叶草像差和四阶球差的RMS,Zyoptix组均小于Planosca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球镜度、瞳孔直径6mm去四阶球差总体高阶像差和三阶彗差RMS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虹膜识别定位下波前像差引导的个体化LASIK治疗近视性散光眼术后降低波前像差效果要优于传统LASIK手术。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探讨个体化切削对矫正视力达不到正常近视眼者的治疗方法。方法:对最佳矫正视力≤0.8者30例、53眼行波前像差引导的个体化切削术,18~35岁,平均23.9岁。结果:术后随访6月以上.裸眼视力≥1.0者26眼,占49%。不同像差组中,以三阶像差组效果最好,达68.4%。结论:个体化切削通过像差矫正使矫正视力达不到正常近视眼视力者得到提高,部分患者获得正常视力。  相似文献   
994.
Epi-LASIK和LASIK矫治高度近视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微型角膜刀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Epi-LASIK)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矫治高度近视的疗效。设计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研究对象62例(123眼)高度近视患者。方法对62例(123眼)高度近视患者进行Epi-LASIK(28例56眼)或LASIK(34例67眼)手术。由患者自行决定采用何种术式,对于角膜相对较薄者和从事职业存在角膜瓣风险者,医生推荐Epi-LASIK手术。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记录两组患者术后1周、1、3、6个月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屈光状态及总的高阶波前像差均方根(RMS)。主要指标UCVA、BCVA、屈光状态及总的高阶波前像差RMS值。结果术中、术后无严重并发症。术后1周Epi-LASIK组UCVA≥0.8眼数比例(46.4%)明显少于LASIK组(7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3);术后1、3、6个月Epi-LASIK组UCVA≥0.8眼数比例(85.7%、94.6%、91.1%)与LASIK组(92.5%、95.5%、9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90、0.822、0.530)。两组术后的BCVA无一例下降。Epi-LASIK组术后1周、1、3、6个月等效球镜值在±0.50D以内的比例(42.9%、51.8%、60.7%、64.3%)与LASIK组(53.7%、59.7%、71.6%、73.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230、0.378、0.200、0.290)。两组术后的高阶像差RMS均较术前增大:Epi-LASIK组术后l、3、6个月的高阶像差RMS值(1.51±0.77)μm、(1.32±0.76)μm、(1.18±0.71)μm与术前(0.87±0.27)μm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6、0.019、0.026);LASIK组术后1、3、6个月的高阶像差RMS值(2.41±0.81)μm、(2.17±0.63)μm、(1.89±0.87)μm与术前(0.91±0.22)μm相比,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1、0.008、0.006)。Epi-LASIK组对高阶像差的影响小于LASIK组:两组之间术后1、3、6个月高阶像差RM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39、0.035、0.033)。Epi-LASIK组Ⅰ级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2眼。结论Epi-LASIK矫正高度近视虽然视力恢复较LASIK慢,但能获得更好的视觉质量。(眼科,2007,16:336-339)  相似文献   
995.
目的 评价面神经电图(ENoG)、F波和瞬目反射(BR)等电生理检查在早期周围性面瘫预后判断中的价值及相关性.方法 对发病3周内行ENoG、F波和BR检测的31例周围性面瘫患者的恢复情况进行随访,时间6个月~2年,分别以F波、BR异常与否以及ENoG是否≥90%作为诊断界值,比较3种诊断方法判断预后的准确度以及三者间的相关性.结果 3种方法均能准确判断周围性面瘫的预后,ENoG≥ 90%、F波和BR异常均预示预后差.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F波和BR结果之间(r=0.674,P<0.01)、ENoG与BR间(r =0.445,P< 0.05)具有一定的相关性,ENoG与F波的无相关性(r=0.251,P>0.05).结论 结合多项适当的电生理检查全面综合分析,对周围性面瘫早期预后判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96.
目的观察分析波前像差引导的个体化切削手术的术后效果。方法应用美国博士伦公司Technolas 217z准分子激光设备、波前像差引导的个体化LASIK手术100例195眼,通过术前检查、手术方案设计及术后效果的分析,观察术后视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92例174眼术后裸眼视力达到或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术后的屈光度及散光状态明显改善,其中7例12眼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对同样的屈光度、治疗光区,个体化切削模式比普通LASIK可以节省角膜组织11%~26%;另外,还可减少术后高阶像差,提高视觉质量。结论波前像差引导的个体化LASIK手术可提高术后最佳矫正视力、改善视觉质量。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讨健康成年人发声空气动力学检测的性别差异及噪声干扰下的改变。方法采用言语发声空气动力学系统6600对37例健康成年受试者分别在无噪声干扰(舒适发声)及70dB言语噪声干扰下(响亮发声)进行发声空气动力学测试,对声强、音频、平均气流率、声门下压、空气动力功率、声门阻力和发声效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无噪声干扰下,女性发声音频、声门阻力明显高于男性,平均气流率、空气动力功率则明显低于男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噪声干扰下响亮发声时男性各项空气动力学指标均显著提高,女性音频则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平均气流率无明显变化;两种发声状态下空气动力学指标的变化率,除音频变化率有统计学意义外(P<0.05),其他指标变化率无明显性别差异。结论空气动力学指标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噪声环境下,健康成人会通过空气动力学的改变调整发声,男性响亮发声的代偿能力较女性强,但两者的发声效率均超过正常范围,故声带损伤的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998.
目的 探索水合氯醛对儿童睡眠脑电图的影响。方法 研究纳入2019年11月8日—2021年9月1日于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进行脑电图检查的5岁以下儿童共计250例,根据检查前是否服用水合氯醛分为服药组和未服药组,其中服药组167例,男女比例113∶54,平均年龄(30.78±17.43)月龄;未服药组83例,男女比例60∶23,平均年龄(33.12±17.10)月龄,两组年龄、性别无统计学差异。采用定量脑电图方法分别对两组脑电图各种波形功率所占的百分比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服药组脑电图β波占比(2.76±4.03)%,未服药组脑电图β波占比(1.59±1.21)%,两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服药组睡眠脑电图β波占比更大。结论 水合氯醛可能会引起睡眠脑电图β快波增多,可能会影响脑电图的判读、影响疾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999.
精神障碍的流行病学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生活节奏加快,竞争压力的日趋增加,精神疾病的种类、特点、患病率也发生着变化.我国精神疾病的情况与国外流行趋势有异同.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对各类精神疾病的流行情况、分布规律以及影响精神疾病的社会人口学因素有一个比较全面而深刻的了解[1].近15年以来,国内外关于精神疾病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精神疾病的流行特征和病因研究较多,已广泛开展了用流行病学的方法对精神疾病的流行病学和病因学的研究,认识到处于某一阶层、某一人群或某一个民族中,精神疾病的发病率或患病率增加.目前,国内外对此类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处于较活跃状态,相继出现一系列的研究成果.本文将对精神障碍的流行病学研究现状进行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探讨直立性高血压(OHT)儿童卧位与立位心电图T波和ST段振幅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确诊为OHT患儿49例为OHT组,同期按年龄与性别匹配43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测量两组卧位与立位12导联心电图心率、各导联T波和ST段振幅,比较同组卧位和立位T波振幅、ST段振幅,并比较两组卧位、立位T波振幅差和ST段振幅差。结果 对照组aVR、V1、V4~V6导联T波振幅立位较卧位降低(P < 0.05),V4、V5导联ST段振幅立位较卧位增加(P < 0.05)。OHT组Ⅱ、aVR、aVF、V4~V6导联T波振幅立位较卧位降低(P < 0.05),Ⅱ导联ST段振幅立位较卧位增加(P < 0.05)。OHT组Ⅱ、V6导联立位、卧位T波振幅差较对照组增大(均P < 0.05)。V6导联卧位、立位T波振幅差对OHT有诊断价值(P < 0.05),V6导联T波振幅差最佳截断值为0.105 mV,灵敏度为72.10%,特异度为57.10%。结论 V6导联卧位、立位T波振幅差对OHT儿童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