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34篇
  免费   166篇
  国内免费   80篇
儿科学   28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90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569篇
内科学   1296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32篇
特种医学   89篇
外科学   45篇
综合类   1584篇
预防医学   235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514篇
中国医学   177篇
肿瘤学   11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92篇
  2013年   90篇
  2012年   117篇
  2011年   154篇
  2010年   174篇
  2009年   165篇
  2008年   202篇
  2007年   214篇
  2006年   254篇
  2005年   288篇
  2004年   303篇
  2003年   304篇
  2002年   358篇
  2001年   416篇
  2000年   365篇
  1999年   285篇
  1998年   238篇
  1997年   183篇
  1996年   52篇
  1995年   2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Q-T间期离散度在评价新生儿窒息心肌损害中的意义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 探讨新生儿窒息心电图Q T间期离散度 (Q Tcd)的变化 ,用以评价心肌损害情况。方法 对60例有不同程度窒息的足月新生儿 (观察组 )及 2 0例正常足月新生儿 (对照组 )于生后 2 4~ 3 6h进行Q Tcd测量 ,并分析结果。结果 对照组Q Tcd为 (57.48± 3 1.0 1)ms ;轻度窒息组为 (67.0 4± 2 4.0 8)ms ,重度窒息组为(84.2 1± 3 4 .2 6)ms;窒息新生儿并胎儿窘迫组为 (84.3 7± 3 5.92 )ms ;单纯窒息组 (65.3 8± 18.15)ms。重度窒息组Q Tcd明显高于对照组及轻度窒息组 ,差异有显著性 (P均 <0 .0 5) ;轻度窒息组Q Tcd高于对照组 (P >0 .0 5) ;窒息并胎儿窘迫组Q Tcd明显高于单纯窒息组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结论 新生儿窒息越重 ,窒息持续时间越长 ,Q Tcd越大。Q Tcd能较敏感地反映新生儿窒息时心肌损害情况  相似文献   
102.
目的:研究缬沙坦对特发性阵发性房颤患者P波离散度(Pd)及阵发性房颤发生的影响。方法:将42例特发性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21例,观察组给予缬沙坦80mg/d治疗。分别测定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各组P波最大时限(Pmax)和Pd,并计算两组患者随访3个月期间每例阵发性房颤平均发生率。结果:治疗前、对照组和观察组Pmax和Pd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对照组Pmax和Pd无明显变化,其分别为115.4±10.2ms和44.7±12.8ms(P>0.05);但观察组Pmax和Pd明显缩短,其分别为99.8±8.2ms和31.0±10.7ms,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同时观察组每例患者阵发性房颤平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缬沙坦能够减小特发性阵发性房颤患者Pmax与Pd,提示血管紧张素可能参与了Pmax与Pd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3.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Q-T离散度(Q-Td)的动态变化,及其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测量50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住院期间Q-Td及校正Q-T离散度(Q-Tcd),分析其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结果50例AMI患者住院期间Q-Td动态变化揭示了Q-Td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密切关系,38例急性心肌梗死Q-Td及Q-Tcd入院时较出院有非常明显延长(P<0.05)。结论Q-Td可作为预测急性心肌梗死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一项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探讨预激综合征患者阵发性房颤发生的可能机制.方法 127例预激综合征合并旁道介导的阵发性心动过速患者, 根据既往有无阵发性房颤发作,分为阵发性房颤发作组(n=23)和无阵发性房颤发作组(n=104).电生理检查测定旁道的前传和逆传不应期;消融术术后24 h描记12导联心电图, 测量P波最大时限、最小时限,计算P波离散度.结果阵发性房颤发作组与无阵发性房颤发作组比较,射频消融术中旁道存在逆传者的数量无显著差别(87.0% vs 91.3%)(P>0.05);前者消融术前旁道前传和逆传不应期显著短于后者(P<0.01),消融术后心电图P波最大时限和离散度显著长于后者(P<0.01).结论在预激综合征患者房颤发生中,旁道有效不应期缩短和窦性激动在心房内的非均质传导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5.
雷米普利对房颤复律后患者P波离散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到目前为止,已有很多临床研究证明了P波离散度(Pd)与房颤之间的相关性,Pd能有效地预测房颤的发生。Pd≥40ms时,预测房颤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均超过80%,阳性预测准确度为85%。心房颤动的发生及维持的主要机制为心房的解剖学及电学重构,反映到体表心电图上,则表现为P波时限延长和Pd加大。因此,通过药物治疗,如能缩短P波时限和减小Pd则可能减小房颤转复窦性心律后复发的机会。本观察旨在探讨雷米普利对于非瓣膜病持续性房颤转复窦性心律后并服用胺碘酮的病人的P波时限和Pd的影响,从而确定雷米普利对房颤复发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6.
高血压病患者常合并有左心室肥大以及心电图上发现有QT间期不同程度的延长,产生不同的QT离散度(QTd)。本文收集了132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分析其体表心电图上QTd的变化与左心室肥大及严重心律失常而发生猝死间的关系,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7.
近年研究证实,P波最大时限(Pmax)、P波离散度(Pd)是预测心房纤颤(房颤)发生的重要指标。房颤病人中约有20%一50%伴有心功能不全。β-受体阻滞药(以下称β-阻滞药)是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治疗建议中的推荐用药,除心功能Ⅳ级外均应使用。为探讨β-阻滞药治疗慢性心衰对Pmax、Pd的影响,本文对老年阵发性房颤伴慢性收缩性心衰病人β-阻滞药治疗前、后Pmax、Pd变化进行了随访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8.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直接冠脉介入干预(PCI)对QT离散度的影响,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43例AMI患者,分别记录PCI术前及术后30min内12导联同步心电图。测量QTd及校正的QTd(QTcd),选择53例冠脉造影正常者以同样的方法测量QTd及QTcd作为对照。结果:ATI患者QTd及QTcd较正常人显著延长,冠脉介入治疗术后QTd及QTcd均减少,与术前比较差异显著。结论:直接PCI充分开通IRA,能显著减少QTd及QTcd,从而减少ATI死亡率及并发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09.
应用益心汤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力衰竭患者48例,结果显示:该药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超声心动图心功能及QT离散度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10.
数字化三维牙颌模型中牙齿边界的自动提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剑  严斌  王林  张文健  鲍旭东  赵孟 《口腔医学》2008,28(7):347-349
目的在计算机辅助口腔正畸治疗的软件设计中实现对牙齿边界的自动提取。方法首先,对获取的数字化牙颌模型STL文件进行分析,针对后期处理的需要设计出拓扑重建后的数据结构;然后,通过对牙颌模型的三角网格离散曲率的估算获得初步提取的边界;最终,根据牙齿轮廓的特点提出一种修正方法,经修正后完成对牙齿边界的自动提取。结果自动提取出的牙齿边界线已基本符合实际需要。结论对数字化牙颌模型进行自动边界提取是可行的,并能提高牙齿分割的效率和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