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5589篇
  免费   19729篇
  国内免费   13971篇
耳鼻咽喉   1362篇
儿科学   3077篇
妇产科学   2193篇
基础医学   17741篇
口腔科学   3204篇
临床医学   30028篇
内科学   26156篇
皮肤病学   2321篇
神经病学   7259篇
特种医学   5557篇
外国民族医学   66篇
外科学   13549篇
综合类   77433篇
预防医学   18757篇
眼科学   2356篇
药学   46250篇
  570篇
中国医学   30639篇
肿瘤学   10771篇
  2025年   6篇
  2024年   3947篇
  2023年   11930篇
  2022年   13350篇
  2021年   15376篇
  2020年   10615篇
  2019年   10191篇
  2018年   5584篇
  2017年   8857篇
  2016年   9151篇
  2015年   9728篇
  2014年   13243篇
  2013年   13166篇
  2012年   17372篇
  2011年   18237篇
  2010年   16689篇
  2009年   16338篇
  2008年   16225篇
  2007年   15656篇
  2006年   14627篇
  2005年   14619篇
  2004年   12007篇
  2003年   7806篇
  2002年   3863篇
  2001年   3482篇
  2000年   2988篇
  1999年   2661篇
  1998年   2037篇
  1997年   1714篇
  1996年   1125篇
  1995年   963篇
  1994年   852篇
  1993年   779篇
  1992年   723篇
  1991年   744篇
  1990年   607篇
  1989年   543篇
  1988年   464篇
  1987年   366篇
  1986年   291篇
  1985年   170篇
  1984年   81篇
  1983年   61篇
  1982年   52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目的总结和探讨脑血管造影和载瘤动脉闭塞在治疗颅内巨大动脉瘤上的作用及特点。方法60例颅内巨大动脉瘤患者,根据其脑血管造影的特点采取血管内介入方法[可脱式球囊和(或)弹簧圈]闭塞载瘤动脉近端53例、闭塞载瘤动脉两端后孤立动脉瘤7例;其中23例闭塞前先行颅内-外血管搭桥术。结果出院时Rankin评分分级:单纯血管内介入治疗组37例中轻残3例,合并颅内-外血管搭桥术组23例中死亡1例、重残2例。1-6年的影像学随访动脉瘤无复发。结论血管内介入结合颅内-外血管搭桥术闭塞载瘤动脉是治疗颅内巨大动脉瘤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2.
皮肤结核46例临床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脓疱疮62例;艾灸合人参养荣汤加减治疗皮肤溃疡65例;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丹毒21例;人-猪链球菌病42例临床分析;血清学检测证实夭津市首例猫抓病一例报告  相似文献   
63.
患者男性,55岁,平素体健,因头痛头昏一周伴低热入院。入院前外院诊断为感冒,治疗无效。入院查体神经系统无异常。头颅CT示,右颞顶叶大片低密度水肿灶.未见强化。诊断脑脓肿可能.拟行MR检查以明确诊断,但入院后突然头痛加重并迅速出现昏迷、右侧瞳孔放大,遂急诊行开颅探查术。术中见脓肿已破溃,行脓肿切除术,术后患者渐清醒,但仍持续低热,精神状态不佳,反复头颅CT检查见原病灶周围多个小脓肿,壁渐清晰。术后3周又行多发脓肿切除术。术后患者仍精神不佳、低热、颈硬.多次查头颅CT示,脑室扩大渐明显,并可见问质性水肿,脑脊液常规:白细胞数28×10^6,蛋白(+++),细菌培养(-),但患者精神不佳加重并出现呕吐症状,遂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术后精神状态渐好转.住院共两月余,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64.
格林巴利综合征(GBS)又称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是以周围神经和神经根的脱髓鞘及小血管周围淋巴细胞及巨噬细胞的炎性反应为病理特点的自身免疫病。各种年龄均有发病,在我国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多数学者认为其发病与病毒感染有关,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但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对该病的治疗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现就其治疗研究概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5.
血小板α -颗粒膜蛋白 (GMP14 0 )在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而高血压患者普遍存在着血管病变。笔者拟从高血压患者血浆中GMP14 0的水平出发 ,与正常人做一比较 ,探讨其变化规律以及转换酶抑制剂 (ACEI)对其变化的影响。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 2 0 0 2年  相似文献   
66.
吉林地区儿童血铅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卫华  冯惠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24):3326-3326
科学研究发现,铅进人人体内可损害骨髓造血系统,使血红蛋白合成障碍,引起贫血;损害神经系统,引起末梢神经炎。干扰神经功能,使神经传导速度减慢.造成行为、意识及神经效应改变,引起运动、感觉异常,闪电样疼痛,进而发展到感觉减退和肢体无力,甚至造成周围神经麻痹;损害消化系统,引起肝肿大、食欲下降等。儿童,特别是婴幼儿童对铅的毒害作用非常敏感,血铅在极低水平就能引起维生素D3的代谢障碍,修胃肠道中钙和磷的吸收减少,肾脏排钙增加,而骨组织的钙却下降,产生一系列缺钙的症状。其次,铅可以抢占钙离子的靶位点,从而干扰钙离子的正常代谢活动。最终使骨组织钙化过程减弱,骨细胞代偿性增生,  相似文献   
67.
由于不良的生活习惯和极度恶化的生活环境,也由于生活压力的不断加大,特别是饮食中油和肉严重过量,而蔬菜和水果严重不足,奶和豆类也不足,造成营养的失衡,导致血脂的增高,从而引发各种疾病。特别是危害巨大的心脑血管疾病的动脉硬化,呈现高发病率(全国每年心脑血管病发病达500万例以上)、高突发率(突然快速发病)、高死亡率(仅脑血管病每年200万例就死亡150万)、高复发率(即一次发作痊愈后又再次发病,且一次比一次周期更长,病情也更严重,直至不救)、高致残率(脑血管病的致残率达3/4)的五大特点。造成的结果是“一人中风,全家瘫痪”,这样严重的动脉硬化的后果,提示要关注血管的健康,人与血管同寿是我们时刻应建立的一个理念。  相似文献   
68.
马春光 《中医正骨》2003,15(11):44-45
活血逐瘀汤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之功效。自 1996~1999年 ,作者运用活血逐瘀汤加减治疗青壮年L3 横突综合征 6 0例 ,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 6 0例 ,男 4 2例 ,女 18例。年龄 18~ 4 7岁 ,平均 32 .3岁。单侧 4 6例 ,双侧 14例。病程 6个月以内者 2 7例 ,6个月以上者 33例 ,最长者 7年。轻者腰背部及臀部放射性疼痛 ,时轻时重。重者持续剧痛 ,不能参加体力劳动 ,行走困难。X线检查示横突增粗 ,外端层状骨痂影者 12例 ,伴有早期骨关节退行性改变者 4例。2 治疗方法  以活血逐瘀汤为基本方 ,药用当归 1…  相似文献   
69.
红细胞调控白细胞免疫功能新的自然实验研究体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用血液免疫反应路线图实验体系评估红细胞在白细胞免疫活性中的作用。方法将0·3ml血浆加入0·2ml全血细胞悬液(全血细胞组)或0·2ml白细胞悬液(白细胞组)中,37℃温育1h,用免疫酶联法测定IL-8和IL-12水平,流式细胞仪测定白细胞膜CD4、CD8、CD35和CXCR4表达量。结果全血细胞组IL-8和IL-12水平(分别为5·96±4·26、9·84±2·23ρB·pg-1·ml-1)明显低于白细胞组(分别为15·09±9·86、13·59±3·69ρB·pg-1·ml-1,P<0·05),淋巴细胞CD4、CD35、CXCR4表达量(分别为37·79±12·00、154·66±70·00、34·40±20·45)明显高于白细胞组(分别为18·54±11·32、83·26±35·99、16·69±11·09,P<0.01),粒细胞CD35表达量(603·63±257·64)明显高于白细胞组(384·86±174·16,P<0.01)。成人全血细胞组淋巴细胞和粒细胞CD35和CXCR4表达量明显高于脐血全血细胞组(P<0·05或P<0·01)。结论红细胞是白细胞(包括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NK细胞、树突状细胞、粒细胞等)免疫功能的调控者和指导者,脐血红细胞免疫调节功能明显下降;本研究为红细胞免疫调控活性测定提供了新的近似自然的方法。  相似文献   
70.
目的 在体观察重组人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recombinant human 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rhPDGF)促进糖尿病大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修复可能涉及的细胞和分子机制,研究其可能涉及的信号通路。方法 26只糖尿病大鼠,每只动物背部制备4个全层皮肤缺损创面,选取其中52个创面,随机分成3组,即对照组,创面自然愈合;rhPDGF治疗组,创面rhPDGF用量为7.0μg/cm^2;赋形剂组,创面用等量赋形剂凝胶。观察治疗后3、7和14d创面肉芽形成、胶原沉积、再上皮化速率以及炎性细胞浸润情况,并采用免疫荧光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创面周围和创面修复细胞内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1/2,ERK1/2)磷酸化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ve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的表达。结果 组织学观察,rhPDGF治疗组创面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毛细血管胚芽及成纤维细胞明显多于另两组(P〈0.05);胶原沉积明显,肉芽组织生长活跃,创面收缩显著,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学研究显示,应用rhPDGF7~14d后,rhPDGF治疗组ERK1/2明显强于对照组和赋形剂组(P〈0.05);且损伤后3~7d rhPDGF治疗组修复细胞PCNA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和赋形剂组(P〈0.05)。结论 rhPDGF促糖尿病大鼠刨面愈合的作用部分是通过ERK1/2信号通路的磷酸化来完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