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12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69篇
耳鼻咽喉   13篇
儿科学   14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2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228篇
内科学   90篇
神经病学   473篇
特种医学   110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109篇
综合类   655篇
预防医学   57篇
眼科学   35篇
药学   240篇
  3篇
中国医学   45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78篇
  2013年   92篇
  2012年   109篇
  2011年   102篇
  2010年   85篇
  2009年   85篇
  2008年   107篇
  2007年   112篇
  2006年   118篇
  2005年   135篇
  2004年   116篇
  2003年   130篇
  2002年   94篇
  2001年   79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60篇
  1998年   64篇
  1997年   59篇
  1996年   53篇
  1995年   43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1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基于有限元法的硬脑膜外视皮层电刺激仿真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硬脑膜对视皮层电刺激是治疗失明的新思路。为从理论上认识其作用机制,首先建立视皮层区域的有限元仿真模型,分析脑组织内电场分布,并用激活函数和组织活化区来表征外加刺激的作用效果;随后逐次改变单相脉冲的幅值、脉宽和频率,通过基波作用下组织活化区的变化来探讨不同刺激参数对结果的影响。仿真结果显示,经硬脑膜可以实现对视皮层的有效刺激,只是所需刺激强度比直接皮层刺激约高30倍;多电极刺激模式下,只要电极间距超过5 mm,电极间的影响可忽略不计;降低幅值、脉宽和频率等参数,可以改善单相方波脉冲的刺激效果,其中幅值的减小对空间分辨率的提高效果最为显著。所得结论对实验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探讨三维螺旋CT影像重建指导下骨性颅底重建及显微镜下硬膜漏口多层修补术治疗前颅窝外伤性脑脊液鼻漏的手术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神经外科12例经临床诊断为前颅窝外伤性脑脊液鼻漏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先经双排或64排螺旋CT扫描,后在工作站上进行三维重建,显示前颅窝骨折和漏口位置、形态;在三维联动图像上显示漏口与副鼻窦之间的关系,对漏口的大小及窦腔的容积进行了测量;依据CT影像资料进行手术治疗,所有病人均行前额部硬膜外入路,三明治式骨性颅底重建,显微镜下寻找漏口,自身腱膜或人工脑膜无创修补,明胶海绵及耳脑胶加固。结果12例脑脊液鼻漏患者三维CT联动重建发现单纯额窦破口7例,单纯筛窦破口5例,额窦及筛窦双破口2例,破口大小0.5-2.5cm,平均1.75cm;颅内积气9例,无颅内积气5例。12例患者均一次修补成功,随访5—18个月未见复发,未发生颅内感染,1例出现嗅觉缺失。结论三维螺旋CT薄层扫描及颅底重建对前颅窝外伤性脑脊液鼻漏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可以明确前颅底破损的位置、数量、形态及破口与副鼻窦的关系,为指导手术提供影像学依据。“三明治”式前颅底骨性重建及显微镜下寻找并多层修补漏口(“双层三明治”)可临床治愈脑脊液鼻漏。  相似文献   
993.
双孔钻颅血肿引流治疗慢性硬脑膜下血肿78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慢性硬脑膜下血肿(CSDH)为神经外科的常见病。占颅脑外伤约1%,占颅内血肿约10%,占硬脑膜下血肿25%左右[1]。我院于1987年~1997年10月中共收治该类病人108例,其中采用双孔钻颅血肿引流78例,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78例,男56例,女22例;左侧46例,右侧28例,双侧4例;年龄34~81岁,平均年龄60.8岁,有外伤史74例,受伤至确诊时间1月~4.8年,平均3.4月。有高血压病史9例。二、临床表现:头痛68例,头晕35例,视力模糊33例,耳鸣6例,记忆力减退15例…  相似文献   
994.
重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硬脑膜下积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去骨瓣减压术后硬脑膜下积液的临床特点及意义。方法对行去大骨瓣减压术的31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通过动态CT观察硬脑膜下积液的发生、发展及演变过程。结果硬脑膜下积液通常在去骨瓣减压术后2周内出现,硬脑膜下积液的部位多变,额颞顶部多见。积液不导致患者原有意识恶化或出现新增神经病学症状,且最终均能消退;有明显占位效应的积液在消退时患者常发展为严重脑积水。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硬脑膜下积液的形成是疾病发展过程中的一种代偿机制,针对积液本身不需要特殊治疗;有占位效应的硬脑膜下积液常预示严重脑积水的形成。  相似文献   
995.
996.
应用冻干羊膜进行的硬脑膜修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背景:羊膜在眼科领域的应用比较普遍,许多研究表明羊膜移植并不引起急性免疫排斥反应,这提示其可以作为修补硬脑膜缺损的安全材料.目的;探讨羊膜作为硬脑膜修补材料的可能性.方法:将豚鼠颅顶部冠状缝后、矢状缝两侧开骨窗.在右侧骨窗下切除硬脑膜,缺损处用冻干羊膜修补.左侧骨窗下切除硬脑膜后再将切下的硬脑膜修补复位,做为对照.分别在术后第15,30,60,90天处死,取修补部位脑膜标本,苏木精-伊红染色,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与结论:术后所有动物行为无异常,皮肤切口如期愈合,无感染、无皮下积液、无脑脊液漏.植入物逐渐被降解并被一层结缔组织覆盖,修补部位与大脑表面无粘连.术后15 d较多散在的成纤维细胞出现在修补材料内.术后30 d部分修补材料消失,修补材料中心部位纤维结缔组织增生,未见炎细胞浸润.术后60 d修补材料大部分消失,被增生及轻度变性的纤维结缔组织替代,周围见少量的异物巨细胞.术后90 d修补材料呈胶原变性,其周围见骨化组织及变性的纤维结缔组织,未见炎细胞浸润.动物实验证明冻干羊膜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硬脑膜修补材料.  相似文献   
997.
在颅脑手术中,常会遇到硬脑膜缺损缝合困难的情况,异体材料价格昂贵,且会导致机体异物反应[1].作者自2002年12月至2009年12月对在颅脑手术中应用自体颅骨骨膜及人工硬膜修补硬脑膜缺损58例患者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98.
目的 :建立颅底缺损硬脑膜膨出量评估公式 ,为临床颅底缺损重建提供科学实验依据。方法 :通过力学蠕变挠度分析 ,得到预计硬脑膜膨出量的力学计算公式 ,设计相应的力学模拟实验和动物实验加以验证。结果 :力学模拟实验及动物实验证明通过力学分析得到的公式是基本正确的。结论 :我们建立的颅底骨缺损硬脑膜膨出量评估公式 ,可以用来预测硬脑膜及其替代物膨出量的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999.
目的分析0~25岁创伤性硬脑膜血肿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158例0~25岁创伤性硬脑膜血肿患者按照年龄分为婴幼儿和儿童组、青少年组和青年组。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年龄、性别、受伤方式、地点以及严重程度、手术情况、预后结局。结果 3组间性别、受伤原因以及地点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损伤严重度评分(ISS)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年轻创伤性硬脑膜血肿患者间的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骨折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年轻创伤性硬脑膜血肿患者间的手术发生情况及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婴幼儿和儿童组的常见受伤原因为坠落,主要受伤的地点在家里;而青少年组以及青年组损伤原因主要为街头产生的交通伤,青年组中还是暴力伤的主要发生年龄段,应加强教育。  相似文献   
1000.
<正>慢性硬脑膜下血肿(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CSDH)好发于50岁以上老年人,可无明确或仅有轻微头部外伤史,以慢性颅内压增高为主要临床表现,老年患者常表现为智力障碍和精神异常,部分患者可表现为一侧肢体运动障碍、失语等,出血原因可能由于脑皮质与静脉窦之间桥静脉撕裂所致,首选治疗为钻孔引流术[1]。自1997年以来,随着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推广,采用一次性颅内血肿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