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229篇
  免费   2164篇
  国内免费   1382篇
耳鼻咽喉   196篇
儿科学   305篇
妇产科学   183篇
基础医学   2470篇
口腔科学   315篇
临床医学   3443篇
内科学   2348篇
皮肤病学   147篇
神经病学   700篇
特种医学   1120篇
外国民族医学   9篇
外科学   1487篇
综合类   6570篇
预防医学   3390篇
眼科学   134篇
药学   3624篇
  39篇
中国医学   1726篇
肿瘤学   569篇
  2024年   352篇
  2023年   1161篇
  2022年   1066篇
  2021年   1090篇
  2020年   924篇
  2019年   880篇
  2018年   549篇
  2017年   695篇
  2016年   755篇
  2015年   835篇
  2014年   1129篇
  2013年   1157篇
  2012年   1550篇
  2011年   1516篇
  2010年   1421篇
  2009年   1274篇
  2008年   1663篇
  2007年   1450篇
  2006年   1333篇
  2005年   1432篇
  2004年   1048篇
  2003年   943篇
  2002年   864篇
  2001年   820篇
  2000年   650篇
  1999年   468篇
  1998年   372篇
  1997年   299篇
  1996年   275篇
  1995年   226篇
  1994年   165篇
  1993年   108篇
  1992年   71篇
  1991年   63篇
  1990年   53篇
  1989年   45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51.
目的探讨一种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方法。通过短节段内固定、ACPC椎体成形,在围手术期内对该手术方法及安全性进行观察研究。方法自2003年5月~2003年11月对32例(35个椎)不同程度的胸腰椎骨折在短节段内固定下行ACPC椎体成形治疗。结果32例(35个椎)ACPC植骨量平均7.2g;32例中术后均无神经症状或原有神经症状加剧,无肺栓塞等发生;32例中20例23个椎有完整的资料,发生ACPC渗漏15例18个椎,渗漏率78.2%,其中椎管内渗漏4例5个椎,占21.7%,椎体外渗漏9例11个椎,占47.8%,椎间隙渗漏2例2个椎,占8.6%。结论渗漏是最主要的并发症,但一般不会引起不良反应,因此该术式是一种安全、创伤小的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方法。  相似文献   
52.
通过1999年1月至2006年12月天津市脑卒中逐月死亡率数据,应用圆分布法探讨脑卒中死亡率的季节分布,动态变化规律,建立监测与预测的时间序列模型.通过模型辨识、参数估计及其检验、白噪声检验、模型的拟合度分析等过程,建立求和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ARIMA)的季节乘积模型(P,d,q)(P,D,Q)s.脑卒中死亡率以年为周期,一年中1月为高发月份.建立ARIMA(0,1,0)×(0,1,1)12:模型:(1-B)(1-B12)lnx1=0.001+(1-0.537B12)εt.结论:ARIMA乘积模型结合圆分布法是对脑卒中死亡率进行时间序列分析的重要方法;应用该方法可对脑卒中流行趋势及死亡率进行预测,为卫生资源合理分配、公共卫生政策计划制定和防治结果考核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讨在严重胸腰椎骨折中应用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加伤椎固定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回顾了我院2003年5月~2006年1月,对严重胸腰椎骨折采用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加伤椎固定方法治疗41例。侧位片上均有骨折椎体楔变。其中7例椎体后缘高度丢失。骨折椎体高度平均丢失53%(37%~82%),前后脱位程度30%~100%,7例同时合并侧方脱位。41例中单节段胸腰椎骨折脱位23例,至少一个伤椎不稳定的邻近双节段骨折18例。男32例,女9例,平均年龄37.2岁(24~62岁)。所有伤患均在伤后2周内手术。患者脊柱损伤位置胸椎11例,腰椎9例,胸腰段21例。术前神经功能损伤评分按Frankel分级,A级4例,B级17例,C级8例,D级5例,E级4例,另马尾神经损伤3例。术前Cobb角平均29.6。(17039。)。结果:手术时间2.3h~4.1h,平均2.9h;术中出血400ml~1900ml,平均约870ml。术后正、侧位X线片示患者的脊柱序列恢复良好、脱位纠正。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9.7个月(6~29个月)。最后一次随访Frankel评分:A级3例,B级3例,C级8例,D级19例,E级5例,马尾神经损伤消失1例,明显改善2例。影像学资料显示伤椎高度恢复良好,椎体前缘高度恢复至92%(87%~96%),术后Cobb角平均为5.6°(3°~10°),植骨均愈合、椎体脱位纠正,复位良好。术后复查仅1例伤椎固定钉穿透椎体外壁。本组无切口感染、术后症状加重、内固定断裂等近期和远期并发症。结论:对严重胸腰椎骨折应用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可以增强后路短节段内固定系统的牢固性,有利于维持矫正效果、减少后凸畸形。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磁共振二维扰相梯度回波小角度激励序列(FLASH-2D)在半月扳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5俐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磁共振与关节镜资料..磁共振均行SE序列T1WI、PD+T2WI矢状位和冠状位扫描及FLASH-2D序列矢状位扫描。以关节镜为标准,对比半月板损伤在磁共振各种成像序列中的显示情况。结果本组关节镜检查诊断半月板损伤51例,SE序列T1WI、PD+T2WI正中矢状位和冠状位诊断半月板损伤45例.敏感性为78%.特异性为90%;FLASH-2D序列矢状位诊断半月板损伤49例,敏感性为90%,特异性为97%。结论FLASH-2D序列矢状位与SE序列T1WI、PD+T2WI正中矢状位和冠状位相比,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在半月板损伤中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5.
PCR-RSSO基础上HLA-Ⅰ、Ⅱ基因分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对PCR-DNA技术的分析,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基因分型方法。方法采用PCR反向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verse sequence specific oligonucleotide,PCR-RSSO)杂交技术,建立改良半量扩增体系全自动HLA-I、Ⅱ等位基因分型方法,进行了635份血液标本HLA-A、B、C、DR、DQ等位基因分型,其中166份DNA同时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技术(PCR-SSP)和手工全量扩增体系PCR-RSSO技术。对全自动半量PCR-RSSO、PCR-SSP、手工PCR-RSSO 3种方法做两两比较。结果全自动半量PCR-RSSO的分型成功率为98.4%(3 124/3 175),PCR-SSP为98.8%(656/664),手工PCR-RSSO为88.3%(733/830)。经χ2检验,全自动半量PCR-RSSO与PCR-SSP的分型成功率无统计学差异,与手工PCR-RSSO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PCR-RSSO可识别HLA-Ⅰ,Ⅱ共706个等位基因,覆盖WHO命名委员会2000年公布的936个等位基因的75.43%;对706个HLA等位基因的分型均为中~高分辨率,有分辨纯合子等位基因的能力;易长期保存书面的实验原始资料,即杂交条;具有成本低、劳动强度低、省时和DNA消耗量少等优点。PCR-RSSO适合于造血干细胞移植和建立造血干细胞及脐带血干细胞库的组织配型。  相似文献   
56.
肠康复治疗和短肠综合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对短肠综合征患者进行肠康复治疗的策略。方法采用文献复习的方法对肠康复治疗在短肠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加以综述。结果肠康复治疗是指重建肠道功能从而摆脱肠外营养的过程,通常包括膳食和内科保守治疗手段,有时还包括外科治疗。最近的研究显示,药物治疗、特需营养素、生长因子等的使用促进了肠代偿和吸收功能。结论肠康复治疗有益于短肠综合征患者的恢复,并将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7.
急性肠系膜静脉形成(AMVT)是临床上较为罕见但预后严重的疾病,由于起病比较隐匿,早期临床表现较轻,往往延误诊治,是导致高死亡率的原因。典型临床表现是间隙性、弥漫性腹痛、厌食等症状,持续数日甚至数周。随后突然腹痛加剧.腹胀、呕吐、腹膜刺激征。及时抗凝治疗和肠系膜静脉取栓,恰如其分的对已坏死肠段予以切除,是减少并发症和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58.
D16S539等5个短串联重复序列基因座遗传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河南汉族群体 D16S53 9、D7S82 0、D13 S3 17、D8S1179和 D2 1S11等 5个基因座基因频率 ,获得群体遗传学数据。方法 随机抽取 2 0 9名河南汉族群体无血缘关系个体的静脉血 ,柠檬酸抗凝剂抗凝 ,酚 -氯仿法提取 DNA ,应用 PCR技术扩增上述 5个 STR基因座 ,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电泳分型。结果  2 0 9名个体中 D16S53 9、D7S82 0、D13 S3 17、D8S1179和 D2 1S11等 5个基因座分别检出 7、8、8、10、15个等位基因 ,基因型分布符合 Hardy-Weinberg平衡。 5个基因座的杂合度分别为 0 .790 7、0 .80 56、0 .7914、0 .82 3 9、0 .80 46,多态信息含量分别为 0 .7712、0 .780 1、0 .7694、0 .80 0 9、0 .7816,个人识别能力在 0 .9416、0 .93 67、0 .9511、0 .9546、0 .93 0 8,非父排除概率分别为 0 .610 6、0 .6179、0 .614 5、0 .70 2 2、0 .6712。结论  5个 STR基因座具有高度多态性遗传标记特征 ,在群体遗传学研究和法医学应用中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59.
林敏  张仁利  高世同 《热带医学杂志》2004,4(3):253-254,267
目的 体外扩增间日疟原虫深圳株红内期小亚单位核糖体核糖核酸编码基因(SSUrDNA)片段,研究其结构与功能。方法 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从间日疟原虫患者血样中扩增出间日疟原虫SSUrDNA片段,以PUC19质粒T载体构建重组子导入大肠杆菌JM109;阳性克隆双酶切鉴定后,双脱氧末端终止法测定序列。结果 间日疟原虫SSUrDNA扩增片段大小为341bp;阳性克隆双酶切及PCR扩增均得到预期大小的片段;序列测定插入片段为341bp,与Sal I株顺序相比,仅在第151位处缺失一个碱基C。结论 成功克隆了间日疟原虫SSUrDNA片段.该序列在间日疟原虫虫株间高度保守。  相似文献   
60.
Objective: To clone, sequence and subclone the cDNA coding for group Ⅱ allergen of Dermatophagoidesfarinae(Der f2). Methods: The cDNA gene fragment of Der f2 was amplified by RT-PCR. After being purified, the gene fragment was cloned into a vector pMD-18T. The recombinant plasmid pMD-18T-Der f2 was transformed into E. coli JM109. Positive clones were screened and identified by PCR and digested with restriction endonuclease, and the sequence of inserted Der f2 cDNA was also analyzed. Then Der f2 was subcloned into the vector of pET-32a( ). Results: The Der f2 cDNA was specifically amplified from RNA by RTPCR. The recombinant plasmid pMD-18T-Der f2 and pET-32a( ),Der f2 was constructed and digested by SacⅠ and NotⅠ, and the size of gene fragment was 455bp an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expected one. Conclusion: The pET-32a( )-Der f2 subclone was constructed successfull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