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397篇
  免费   2074篇
  国内免费   1348篇
耳鼻咽喉   284篇
儿科学   544篇
妇产科学   281篇
基础医学   2070篇
口腔科学   870篇
临床医学   9149篇
内科学   1702篇
皮肤病学   6900篇
神经病学   367篇
特种医学   2830篇
外国民族医学   48篇
外科学   8982篇
综合类   15283篇
预防医学   5503篇
眼科学   311篇
药学   6737篇
  48篇
中国医学   4458篇
肿瘤学   1452篇
  2024年   302篇
  2023年   1083篇
  2022年   1150篇
  2021年   1153篇
  2020年   1093篇
  2019年   872篇
  2018年   522篇
  2017年   782篇
  2016年   986篇
  2015年   1232篇
  2014年   2841篇
  2013年   2935篇
  2012年   4151篇
  2011年   4383篇
  2010年   4156篇
  2009年   3994篇
  2008年   5350篇
  2007年   4295篇
  2006年   4124篇
  2005年   4259篇
  2004年   3140篇
  2003年   2705篇
  2002年   2076篇
  2001年   1823篇
  2000年   1322篇
  1999年   1171篇
  1998年   977篇
  1997年   922篇
  1996年   758篇
  1995年   701篇
  1994年   596篇
  1993年   402篇
  1992年   375篇
  1991年   286篇
  1990年   297篇
  1989年   358篇
  1988年   62篇
  1987年   62篇
  1986年   46篇
  1985年   42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65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观察电针合谷穴对痤疮患者大肠经前臂循行线皮肤温度的影响。方法:纳入25名痤疮患者作为受试者,给予电针合谷穴,采用红外热像仪分别于电针前、电针时和电针后检测大肠经前臂循行线上合谷-阳溪段、阳溪-曲池段的皮肤温度,并比较不同时间点的皮温变化。结果:合谷-阳溪段:与电针前比较,电针时、电针后受试者该段皮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后受试者该段皮温低于电针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阳溪-曲池段:与电针前比较,电针时、电针后受试者该段皮温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电针后受试者该段皮温低于电针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合谷穴可以降低痤疮患者大肠经前臂循行线皮肤温度,促进气血循经走向头面,从而增加患者面部的气血灌注,增强面部新陈代谢。  相似文献   
22.
23.
24.
目的探讨胫前动脉踝上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18年4月至2019年6月采用胫前动脉踝上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19例的资料,其中男11例,女8例;年龄为21~75岁,平均39岁。根据前踝上穿支皮瓣解剖学基础,按照足踝部软组织缺损大小和形状,在小腿下端前外侧设计并切取皮瓣转位修复创面。切取胫前动脉踝上穿支皮瓣面积为6.0 cm×5.0 cm^14.0 cm×8.0 cm,均为带蒂皮瓣转位。根据皮瓣成活、感染控制、弹性色泽、外观形态、供区瘢痕、皮肤感觉、患者认可等情况,对患者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情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本组19例皮瓣全部成活,软组织缺损、肌腱、骨质及钢板外露均得以修复。供区均I期愈合。术后门诊随访2~16个月,皮瓣血运良好,颜色接近周围正常皮肤,臃肿不明显,患者对外观表示满意;供区皮片愈合良好,无明显增生、挛缩及溃疡,踝关节功能良好。结论胫前动脉踝上穿支皮瓣是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较为理想的方法之一,手术操作简便,穿支较恒定,血供可靠,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5.
《中成药》2019,(3)
目的探索大鼠皮肤类过敏试验的组织学机制。方法大鼠背部脊柱两侧分别皮内注射C48/80、吐温-80、碘海醇注射液、紫杉醇注射液、注射用血塞通(冻干)、喜炎平注射液后,立即尾静脉注射0.5%伊文思蓝溶液,15 min后麻醉处死,剪取背部皮肤,测量蓝斑直径,取蓝斑皮肤观察肥大细胞形态,计算脱颗粒率。再采用Pearson检验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皮内注射C48/80、吐温-80、碘海醇注射液、紫杉醇注射液、注射用血塞通(冻干)后,蓝斑直径、肥大细胞脱颗粒率与药物质量浓度(体积分数)均呈正相关,两者之间亦然,但肥大细胞数均无明显变化[除0.8、1.6 mg/mL注射用血塞通(冻干)外];皮内注射喜炎平注射液后,蓝斑直径、肥大细胞数、脱颗粒率均无明显变化(除质量浓度5 mg/mL时蓝斑直径外)。结论大鼠皮肤类过敏试验组织学机制是类过敏阳性物质致皮肤肥大细胞脱颗粒,其脱颗粒率与阳性物质浓度、皮肤蓝斑直径呈高度正相关,可作为药物类过敏性及其反应强度评判的一项补充指标。  相似文献   
26.
鲍雨婷  王琴  陈金  魏力  郝雅楠 《天津护理》2020,28(6):648-652
目的: 应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国内外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Medical adhesive-related skin injuries,MARSI)文献的研究主题和热点。方法: 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sinoMed、CNKI、Wanfang、VIP等数据库MARSI相关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19年5月。采用SPSS 22.0 软件进行文献计量分析,利用gCLUTO统计对国内外高频主题词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共纳入论文103篇,其中外文文献占总文献量的27.18%,中文文献占总文献量的72.82%。聚类分析将国内外高频主题词聚为4大类,依次为皮肤损伤及损伤类型、相关危险因素、风险评估及风险管理、护理干预措施。结论: MARSI仍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其发病机制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目前尚缺乏有效的预防策略,研究领域较局限。在今后的研究中,应加强MARSI预防的研究、注重多学科合作。  相似文献   
27.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bility of contrast enhancement patterns of 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 in differentiating benign and malignant soft tissue tumours.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急诊手外伤皮肤软组织缺损应用手部皮瓣的临床效果及研究8种手部皮瓣修复方法及优、缺点。方法针对于特殊急诊手外伤患者病情决定应用其8种任意手部皮瓣修复手外伤皮肤软组织缺损,相互比较皮瓣术式选择性适应类型及临床效果。结果术后176例均保留患指受伤以后现有手指长度,随访2~12个月,患指皮肤感觉、耐磨性、指体运动及指外观均恢复优良,患指活动不受限,植皮区成活,患者均表示满意。TAM功能评分结果:优194指,良19指;感觉:S3+优145指,S3良59指,可9指。结论任意手部皮瓣是治疗急诊手外伤皮肤软组织缺损有效方法 ,术后效果明显,局部转位皮瓣对它处损伤小,患者痛苦轻,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9.
患者,女,57岁。躯干部白色丘疹3年。本例皮肤镜表现独特之处在偏振光浸润模式下与典型脂溢性角化病不同,由于色素减退,皮沟与皮嵴表现为浅褐色背景下放射状分布亮白色线状条纹,呈珊瑚样结构。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