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970篇 |
免费 | 140篇 |
国内免费 | 144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5篇 |
儿科学 | 6篇 |
基础医学 | 27篇 |
口腔科学 | 5篇 |
临床医学 | 117篇 |
内科学 | 64篇 |
皮肤病学 | 2篇 |
神经病学 | 8篇 |
特种医学 | 114篇 |
外科学 | 18篇 |
综合类 | 488篇 |
预防医学 | 35篇 |
眼科学 | 2篇 |
药学 | 675篇 |
中国医学 | 640篇 |
肿瘤学 | 4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8篇 |
2023年 | 49篇 |
2022年 | 33篇 |
2021年 | 66篇 |
2020年 | 55篇 |
2019年 | 54篇 |
2018年 | 41篇 |
2017年 | 62篇 |
2016年 | 72篇 |
2015年 | 72篇 |
2014年 | 71篇 |
2013年 | 84篇 |
2012年 | 124篇 |
2011年 | 172篇 |
2010年 | 91篇 |
2009年 | 108篇 |
2008年 | 124篇 |
2007年 | 127篇 |
2006年 | 120篇 |
2005年 | 79篇 |
2004年 | 67篇 |
2003年 | 75篇 |
2002年 | 72篇 |
2001年 | 70篇 |
2000年 | 40篇 |
1999年 | 30篇 |
1998年 | 32篇 |
1997年 | 36篇 |
1996年 | 29篇 |
1995年 | 28篇 |
1994年 | 24篇 |
1993年 | 11篇 |
1992年 | 16篇 |
1991年 | 15篇 |
1990年 | 12篇 |
1989年 | 15篇 |
1988年 | 14篇 |
1987年 | 12篇 |
1986年 | 12篇 |
1985年 | 11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2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对苦味叶下珠Phyllanthus amarus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20柱色谱、重结晶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技术提取分离苦味叶下珠的化学成分,采用UV、IR、EI-MS、1H-NMR、13C-NMR、HMQC及HMBC等光谱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苦味叶下珠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部位分离得到化合物1~3,分别鉴定为棕榈酸(1)、对羟基苯甲醛(2)、齐墩果酸(3);从二氯甲烷部位分离得到化合物4~9,分别鉴定为stigmast-5-en-3-ol,oleate(4)、4-羟基-3-甲氧基苯甲酸(5)、胡萝卜苷(6)、芹菜素(7)、木犀草素(8)、叶下珠新苷(9)。结论化合物9是新化合物,命名为叶下珠新苷,化合物4~8为首次从苦味叶下珠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2.
93.
疏刺茄化学成分研究(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疏刺茄Solanum nienkui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反相柱色谱及重结晶等方法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疏刺茄的三氯甲烷部位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7,2′,4′-三羟基-5-甲氧基异黄酮(1)、香叶木素(2)、柚皮素(3)、山柰酚(4)、槲皮素(5)、咖啡酸乙酯(6)、原儿茶醛(7)、邻羟基苯甲酸(8)、香草醛(9)、水杨酸甲酯(10)、N-p-香豆酰酪胺(11)。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为首次从茄科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4.
目的 研究铁皮石斛原球茎的化学成分。方法 应用色谱技术分离铁皮石斛原球茎中的化学成分,通过理化常数和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 结果 从乙醇提取物的丙酮、三氯甲烷和95%乙醇三部分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O- p-阿魏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Ⅰ),arillatose B(Ⅱ),4-(β-D-吡喃葡萄糖基)苄醇(Ⅲ),4-羟甲基-2,6-二甲氧基苯基-β-D-吡喃葡萄糖苷(Ⅳ),三十六烷酸(Ⅴ),二十七烷醇(Ⅵ),β-谷甾醇(Ⅶ),3β,25-二羟基-23-烯-环菠萝蜜烷(Ⅷ)。结论 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铁皮石斛原球茎中分得。其中,化合物Ⅰ、Ⅱ、Ⅲ、Ⅳ、Ⅷ为首次从石斛属中分得。 相似文献
95.
目的研究白花蛇舌草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常规色谱技术分离,运用波谱技术和文献对照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对羟基苯甲酸(1),4-羟基-3,5-二甲氧基苯甲酸(2),槲皮素(3),山奈酚-3-O-[2′′-O-(E-6′′′-O-阿魏酰基)-β-D-葡萄糖]-β-D-半乳糖苷(4),反式-6-O-阿魏酰鸡屎藤次苷甲酯(5),2-羟基-3-甲基蒽醌(6),4-羟基-3-甲氧基苯甲酸(7)。结论化合物1,2,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6.
目的 合成 4 -羟基 - 3,5 -二甲氧基苯甲酰甘氨酸。方法 以丁香酸为起始原料 ,经乙氧羰基化、酰氯化、酰胺化、水解四步反应制得。结果 经波谱数据及元素分析认为合成的产物为目标产物。结论 所得化合物作为 N- (4 -羟基 - 3,5 -二甲氧基苯甲酰基 ) -甘氨酰正丁基胍的中间体 ,实验还需进一步探讨改进 相似文献
97.
目的 对诺丽Morinda citrifolia新鲜果实进行化学成分研究,为其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硅胶柱色谱、ODS、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解析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新鲜诺丽果正丁醇萃取组分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甲基丁-3-烯基-6-O-β-D-吡喃葡萄糖基-β-D-吡喃葡糖苷(1)、xeroboside (2)、3-甲氧基-4-羟基-5-[(8'S)-3-甲氧基-4-羟苯丙基醇]-E-肉桂醇-4-O-β-D-吡喃葡萄糖苷(3)、canthoside A(4)、(2R,3S)-2,3-dihydro-2-(4'-hydroxy-3'-methoxy-phenyl)-3-(hydroxymethyl)-7-methoxy-5-benzofuranpropapo1-4'-O-β-glucopyranoside (5)、异落叶松脂素-2a-O-β-D-吡喃葡萄糖苷(6)、淫羊藿次苷D2 (7)、松柏苷(8)、2-甲氧基-4-(2'-羟乙基)-苯酚-1-O-β-D-吡喃葡萄糖苷(9)、七叶苷(10)、3-甲基丁-3-烯基-β-D-吡喃葡萄糖苷(11).结论 化合物2~4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5~1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8.
目的 采用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HZ08的有关物质进行结构鉴定。方法 采用Sapphire C18 (4.6 mm×250 mm, 5 μm)色谱柱,甲醇-甲酸醋酸铵溶液(1 L中含有甲酸1.0 mL和醋酸铵2.0 g)流动相梯度洗脱,对HZ08及其酸、碱、光照破坏的有关物质进行分离;电喷雾正离子化测定各有关物质的一级和二级质谱,进行解析鉴定。结果 HZ08中检测到1个含量超过0.1%的有关物质,酸破坏生成4个主要降解有关物质,碱破坏和光照破坏各生成1个主要降解杂质;并通过联用技术和有机反应机制解析确证它们的结构。结论 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能够有效的鉴定药物有关物质,HZ08有关物质鉴定结果对其质量控制和工艺优化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相似文献
99.
100.
目的:研究山楂核干馏液抗炎和抗菌的主要物质基础。方法:使用干馏釜制备山楂核干馏液;通过大孔吸附树脂柱色谱对干馏液进行分离;基于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山楂核干馏液进行分析;以脂多糖诱导的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生成一氧化氮模型评价山楂核干馏液的抗炎作用,采用微稀释法评估其体外抑制白色念珠菌生长活性,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建立其谱效关系,以评估其抗炎和抗菌活性,并筛选主要活性化合物。结果:山楂核干馏液及其4个亚流分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和抑制白色念珠菌生长作用,其中Fr. B的抗炎和抗菌作用均较强。从山楂核干馏液4个流分的色谱图中确定12个共有峰,其中发挥主要抗炎作用的成分为4、6、2、9号峰,质谱分析鉴定4个峰分别对应2,6-二甲氧基-4-甲基苯酚、1,2,5-三甲氧基-3-甲基苯、2,6-二甲氧基苯酚和乙酰丁香酮;发挥主要抗菌作用的成分为4、2、9、11号峰,质谱分析鉴定这4个峰分别对应2,6-二甲氧基-4-甲基苯酚、2,6-二甲氧基苯酚、乙酰丁香酮和二氢芥子醇。结论:山楂核干馏液具有较好的抑制脂多糖诱导的RAW264.7细胞生成一氧化氮的作用,同时对白色念珠菌的生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