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4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70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7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1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143篇
预防医学   16篇
药学   270篇
中国医学   204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7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叶枯灵在大鼠体内的代谢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he metabolism of a fungicide Yekuling was studied in rat after oral administration. Four metabolites were isolated and purified by means of reverse-phase HPLC and TLC. They were identified to be acetic acid, 1,3-dithiolan-2-ylidenehydrazide; pyruvic acid, 1,3-dithiolan-2-ylidenehydrazide; benzoic acid and hippuric acid with UV and MS. The latter was further confirmed by chemical synthesi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Yekuling was metabolized extensively in rat. Yekuling was hydrolyzed by amidase to produce benzoic acid and 1,3-dithiolan-2-ylidenehydrazide. The latter was further acetylated by N-acetyltransferase to form acetic acid, 1,3-dithiolan-2-ylidenehydrazide, or condensed spontaneously to form pyruvic acid, 1,3-dithiolan-2-ylidenehydrazide. Benzoic acid was further conjugated with glycine to produce hippuric acid.  相似文献   
42.
微生物对人参果总皂苷中人参皂苷化合物K的转化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崔宇  姜彬慧  韩颖  赵余庆 《中草药》2007,38(2):189-193
目的利用微生物转化法对人参果总皂苷(SFPG)进行生物转化,制备人参皂苷化合物K(C-K)。方法从种植人参的土壤中筛选、分离4种微生物m14、m3、m8、m9对SFPG进行转化,筛选最佳活性菌株;以C-K的量为指标,采用TLC和HPLC法检测微生物的转化结果。结果真菌m14为转化C-K的最佳活性菌株,最佳转化条件为转化时间6d,转化温度30℃,摇床转数160r/min,转化初始pH值为自然pH5.5,转化底物质量浓度为120mg/mL。转化后的C-K的量是转化前的41.65倍。结论真菌m14转化SFPG中C-K的专属性强、转化效率高,为C-K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43.
目的建立能够模拟雷诺嗪在哺乳动物体内代谢的微生物模型,并应用该模型制备代谢产物。方法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雷诺嗪在4种小克银汉霉转化模型中的转化产物,选择其中转化能力最强的菌株,针对雷诺嗪3种主要代谢产物进行了培养基初始pH值、底物质量浓度、转化时间等转化条件的优化。结果短刺小克银汉霉AS 3.153对雷诺嗪的转化能力最强,将其转化为9种代谢产物,采用半制备液相色谱法制备分离得到3种主要代谢产物,确证其结构分别为羟基化雷诺嗪及雷诺嗪硫酸酯结合物。结论短刺小克银汉霉AS 3.153对雷诺嗪的转化与哺乳动物代谢结果类似,可作为模拟哺乳动物体内代谢的体外模型使用。  相似文献   
44.
研究酶法合成5-氟尿苷(5-FUR)的反应条件.利用嘧啶核苷磷酸化酶(Pyrimidine-nudeoside phosphorylase,PyPNase)基因工程菌大肠杆菌BL21(DE3)/pET28a 合成5-氟尿苷(5-FUR),考察不同反应条件对转化率的影响;尝试不同反应体系对转化率的影响.结果:(1)最佳转化条件:菌体:0.5 WCG/L;UR:10 mmol/L;5-FU:45mmol/L;PBS:40 mmol/L;T:50℃;pH 7.4;t:60 min,转化率可达91.27%;(2)以Na2SO4溶液为溶剂,比以PBS溶液为溶剂的转化率略有提高.微生物酶法合成5-氟尿苷(5-FUR)的转化率较高,可考虑用于工业生产.  相似文献   
45.
目的筛选能将人参皂苷Rg1定向转化为稀有人参皂苷F1的真菌。方法通过硅胶柱色谱从三七总皂苷中分离纯化出人参单体皂苷Rg1;采用固体与液体发酵培养法,从325株真菌中筛选到能对单体人参皂苷Rg1进行生物转化的菌株。采用1H-NMR1、3C-NMR波谱手段及理化性质鉴定人参皂苷Rg1及其转化产物。结果发现真菌菌株EST-Ⅰ与EST-Ⅱ将人参皂苷Rg1定向转化为人参皂苷F1,说明两种菌株能产生特异性水解C-6位葡萄糖的β-葡萄糖苷酶。结论该方法是一种制备稀有人参皂苷F1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46.
目的:对鬼臼毒素进行生物转化研究。方法:利用已经建立的掌叶大黄细胞悬浮体系、根培养体系进行转化,色谱法分离化合物,波谱法鉴定转化产物的结构。结果:细胞悬浮体系使73.8%的鬼臼毒素发生了转化,根培养体系使56.3%的鬼臼毒素发生了转化。2种体系对鬼臼毒素的转化产物不同,前者转化生成鬼臼苦素,后者主要转化形成表鬼臼毒素和脱水鬼臼毒素。结论:鬼臼毒素对掌叶大黄细胞悬浮系统和根培养系统的pH无明显影响;2种掌叶大黄组织培养体系均能转化鬼臼毒素。  相似文献   
47.
新月弯孢霉对重楼皂苷的生物转化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寻找选择性水解甾体皂苷C-3位糖链末端糖基的微生物,同时制备甾体皂苷的去糖基衍生物。方法利用新月弯孢霉(3.438 1)培养,对C-3位有双糖基结构的甾体皂苷类化合物重楼皂苷Ⅴ(化合物Ⅰ)、重楼皂苷Ⅵ(化合物Ⅱ)进行生物转化;用反相C18开放柱进行转化产物的分离纯化,波谱方法鉴定其结构。结果新月弯孢霉(3.438 1)均能将化合物Ⅰ和化合物ⅡC-3位糖链末端的鼠李糖水解,转化为单糖基皂苷,转化产物分别鉴定为薯蓣皂苷元-3-O-β-D-吡喃葡萄糖苷,即延龄草苷(trillin,化合物Ⅲ)和偏诺皂苷元-3-O-β-D-吡喃葡萄糖苷(化合物Ⅳ)。结论首次发现新月弯孢霉(3.438 1)对重楼皂苷Ⅴ和重楼皂苷ⅥC-3位糖链的末端鼠李糖具有较强的水解能力。  相似文献   
48.
叶黄素酯的生物转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龙胜  忻旸  周斌 《中草药》2005,36(10):1486-1488
目的对叶黄素酯进行微生物降解,以获得游离态叶黄素。方法采用青霉菌摇瓶发酵转化法,并考察了pH、发酵时间、接种量对转化结果的影响。结果青霉菌在pH值为6.0,接种量为2菌塞,发酵24 h叶黄素酯转化彻底,所得叶黄素纯度为91.6%,延长转化时间使叶黄素纯度增加,但是叶黄素质量浓度降低。结论青霉菌在发酵过程中会产生能转化叶黄素酯为游离态叶黄素的酶,发现制备叶黄素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49.
杨世海  刘家源  于博  刘晓峰 《中草药》2008,39(5):763-766
目的 对鬼臼毒素的生物转化进行研究.方法 利用掌叶大黄细胞悬浮系统和根培养系统进行生物转化.采用色谱技术和波谱手段对转化产物进行分离鉴定.结果 加入鬼臼毒素对掌叶大黄细胞悬浮系统和根培养系统的pH值无明显影响;两种组培系统均能转化鬼臼毒素.在本实验条件下,细胞悬浮系统使73.8%的鬼臼毒素发生了转化,根培养系统中使56.3%的鬼臼毒素发生了转化.两种系统对鬼臼毒素的转化产物不同,前者只转化生成鬼臼苦素,后者转化生成表鬼臼毒素等多种化合物.结论 掌叶大黄细胞悬浮系统和根培养系统均能有效转化鬼臼毒素.  相似文献   
50.
谢春锋  娄红祥 《中草药》2008,39(6):938-943
苔藓组织培养已有约100年的历史.与种子植物相比,苔藓组织培养体系有许多特有属性,如生长条件简单、再生能力强以及细胞分化充分等.其作为极具发展前景的模式生物广泛用于植物生理学、形态学、发育学以及植物生物技术等研究领域.综述了近年来苔藓组织培养体系在生物转化、生产次级代谢产物以及生物制药等方面的潜在应用,同时也探讨了其在筛选抗菌和抗疟原虫药物方面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