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17篇
  免费   569篇
  国内免费   2476篇
耳鼻咽喉   55篇
儿科学   46篇
妇产科学   49篇
基础医学   3500篇
口腔科学   792篇
临床医学   3129篇
内科学   302篇
皮肤病学   27篇
神经病学   578篇
特种医学   531篇
外国民族医学   5篇
外科学   3307篇
综合类   2594篇
预防医学   266篇
眼科学   342篇
药学   673篇
  7篇
中国医学   584篇
肿瘤学   75篇
  2024年   110篇
  2023年   264篇
  2022年   285篇
  2021年   278篇
  2020年   288篇
  2019年   212篇
  2018年   162篇
  2017年   217篇
  2016年   449篇
  2015年   477篇
  2014年   570篇
  2013年   746篇
  2012年   937篇
  2011年   1372篇
  2010年   999篇
  2009年   1033篇
  2008年   1145篇
  2007年   797篇
  2006年   817篇
  2005年   872篇
  2004年   895篇
  2003年   742篇
  2002年   514篇
  2001年   495篇
  2000年   393篇
  1999年   322篇
  1998年   266篇
  1997年   249篇
  1996年   171篇
  1995年   172篇
  1994年   186篇
  1993年   124篇
  1992年   86篇
  1991年   66篇
  1990年   60篇
  1989年   60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12.
壳聚糖与神经干细胞生物相容性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生物降解材料壳聚糖与神经干细胞的生物相容性。方法 取SD大鼠胚胎(孕14-16d)大脑皮层组织制成单细胞悬液在无血清培养液中进行培养,获得大量的神经干细胞,再将所获神经干细胞在不同条件下移植接种至壳聚糖膜上联合培养1周,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神经干细胞生长增殖情况及形态变化,并对其分别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电镜观察,了解壳聚糖对神经干细胞生长,增殖,分化的影响。结果 在无血清联合培养条件下,神经干细胞仍然维持其原有的干细胞特性;在含血清的培养液中,神经干细胞能分化成多种形态的神经细胞,并且在壳聚糖膜上生长良好。结论 壳聚糖与神经干细胞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13.
成人成骨细胞与珊瑚羟基磷灰石的体外生物相容性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目的:研究成人骨髓成骨细胞与珊瑚羟基磷灰石(carolline hydroxyapatite,CHA)在体外培养条件下的生物相容性。方法:抽取健康成人骨髓组织,置于含体积分数为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中培养,传代后改用含地塞米松、β-甘油磷酸钠和维生素C的条件培养基培养,分为CHA复合细胞组和单纯细胞组,不同时间用倒置相关显微镜,HE染色光镜及扫描电镜观察,MTT法进行细胞增殖测定,并进行细胞微量蛋白含量和碱性磷酸酶的定量检测,结果:成人骨髓成骨细胞体外培养时复合或不复合CHA均生长良好,表现出典型成骨细胞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CHA利于细胞的贴附,生长与增殖,并对细胞的功能无不良影响,结论:CHA是较理想的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成骨细胞复合CHA用于骨缺损的修复,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外固定架是利用生物力学原理达到骨折端复位与固定,促进骨愈合和功能恢复的一项治疗技术,近年来广泛应用于临床。2000年6月~2005年1月,我院应用组合式可调“工”字形外固定架治疗胫骨平台复杂骨折26例,获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人工装置在人体内除了要完成其特定的功能以外,还直接与生物活组织长期接触,可能出现一系列复杂的生物及化学物理反应,影响其完善性和产生对人体组织、血液、免疫等不良反应,造成新的疾病或痛苦。因此,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已经成为开发新一代生物医学人工装置的关键技术之一,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胸椎椎弓根根外固定螺钉拔出力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比较两种胸椎椎弓根根外固定方法与经椎弓根固定方法的螺钉拔出强度,评价胸椎椎弓根根外固定的生物力学效果。方法:新鲜胸椎标本4具,共32个肋骨-椎骨序列,根据螺钉固定方法不同分为3组,A组采用经椎弓根固定,B组采用经横突-椎体固定,C组采用经改良肋横突法固定。根据所用螺钉规格不同将其分为4种不同测试条件:D1,螺钉直径5.5mm,长度40mm;D2,螺钉直径5.5mm,长度45mm;D3,螺钉直径6.5mm,长度45mm;D4,螺钉直径6.5mm,长度50mm。测试3种固定方法下的螺钉拔出力,并做统计学分析对比。结果:D1条件下A组拔出力为787.0±119.3N,B组为706.2±109.4N,C组为616.1±82.3N,3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D2条件下A组拔出力为862.3±128.7N,B组为811.4±113.6N,C组为655.1±92.2N,A、B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A、B组与C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D3条件下,A组拔出力为855.3±117.1N,B组为938.0±131.5N,C组为861.3±117.8N,A、C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A、C组与B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D4条件下A组拔出力为864.3±120.9N,B组为959.6±135.2N,C组为941.2±115.4N,A组与B、C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B、C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使用直径6.5mm、长度45~50mm的螺钉固定时,胸椎椎弓根根外固定螺钉拔出力优于椎弓根固定,有较好的生物力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磷酸钙水泥填充固定桡骨远端骨折的抗旋转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对磷酸钙水泥(CPC)填充固定桡骨远端骨折的抗旋转应力进行评价,并与传统的克氏针固定方法进行比较。方法18根人桡骨标本制备桡骨远端骨折伴骨缺损模型,随机分为三组:克氏针固定组、CPC固定组和CPC 克氏针联合固定组。设定扭转速度为5°/min,最大扭转角度为10°时停止。记录扭转刚度、10°内的最大扭矩及所对应的最大扭角。结果在10°的扭转范围内,CPC固定组、CPC 克氏针联合固定组的扭转刚度、最大扭矩均比克氏针固定组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最大扭转角度分别为4.3°和5.0°,均比克氏针组(9.6°)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PC固定组与CPC 克氏针联合固定组之间的扭转刚度、最大扭矩及最大扭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旋转角度小于4°范围内,CPC的抗旋转固定强度要比克氏针大,超过这个范围,骨水泥就会发生断裂,CPC的有效固定范围比克氏针要小。  相似文献   
18.
二夹板治疗前臂双骨折的生物力学测定与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生物力学测定与临床研究,探讨二夹板外固定治疗前臂双骨折的生物力学原理和临床疗效及可行性。方法:在生物力学实验研究中,取8个新鲜成年男性尸体前臂标本,每一标本分别作“无夹板”、“二夹板”、“四夹板”外固定,分别在正常扭转、正常分骨、截断分骨、截断扭转状态进行生物力学测试,实验数据作统计学处理。在临床研究部分,则自1997年12月至2000年12月,对60例前臂双骨折患者进行前瞻性临床观察,分别予以手法复位,两夹和四夹(连旋中板共五块夹板)外固定治疗前臂双骨折。结果:实验研究结果显示:正常扭转状态下、截断扭转状态下与正常分骨状态下,“空白组”、“二夹组”与“四夹组”的组间差别均非常显著(P<0.01);截断分骨状态下、“空白组”、“二夹组”和“四夹组”的组间差别亦显著(P<0.05)。通过临床观察可见:“两夹组”和“四夹组”外固定效果接近,解除夹板后前臂旋转功能、腕关节功能恢复时间均为3-6个月。结论:实验研究表明:“二夹组”无论抗旋转或分骨方面都明显优于“ 四夹组”。而临床研究亦显示二夹板外固定治疗前臂双骨折疗效满意,与传统的四夹板外固定治疗前臂双骨折比较,具有简便、易掌握、疗效可靠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骨胶原含量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发展及在骨质疏松性骨折中的作用。方法取7个月龄未交配雌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四组,A组:对照组(sham组);B组:切除卵巢组;C组:切除卵巢+雌激素治疗组;D组:切除卵巢+降钙素治疗组。除A组外,其他三组通过切除双侧卵巢法12周后制成骨质疏松模型,24周后分别行k的力学特性、右侧股骨三点弯曲试验、羟脯氨酸含量、k骨密度(BMD)测定,Masson三色染色法显示骨胶原形态。结果A、C、D组与B组在k羟脯氨酸含量、BMD、k压缩力学参数值、右侧股骨生物力学参数值、骨胶原染色含量及形态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C、D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统计学分析显示羟脯氨酸含量与BMD及骨生物力学参数值呈直线相关性。结论骨质疏松的发生与骨胶原含量下降有关。骨胶原含量的下降与BMD降低及骨生物力学改变呈相关性。应用雌激素和降钙素治疗去势后骨质疏松大鼠,不仅可以提高其BMD含量和骨生物力学性能,而且还可以提高骨胶原的含量。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