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113篇 |
免费 | 632篇 |
国内免费 | 178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8篇 |
儿科学 | 15篇 |
妇产科学 | 33篇 |
基础医学 | 82篇 |
口腔科学 | 24篇 |
临床医学 | 932篇 |
内科学 | 175篇 |
皮肤病学 | 23篇 |
神经病学 | 27篇 |
特种医学 | 152篇 |
外科学 | 167篇 |
综合类 | 2927篇 |
预防医学 | 617篇 |
眼科学 | 26篇 |
药学 | 633篇 |
19篇 | |
中国医学 | 10020篇 |
肿瘤学 | 33篇 |
出版年
2025年 | 3篇 |
2024年 | 207篇 |
2023年 | 408篇 |
2022年 | 466篇 |
2021年 | 609篇 |
2020年 | 512篇 |
2019年 | 278篇 |
2018年 | 121篇 |
2017年 | 319篇 |
2016年 | 340篇 |
2015年 | 423篇 |
2014年 | 888篇 |
2013年 | 742篇 |
2012年 | 930篇 |
2011年 | 961篇 |
2010年 | 834篇 |
2009年 | 769篇 |
2008年 | 757篇 |
2007年 | 621篇 |
2006年 | 621篇 |
2005年 | 610篇 |
2004年 | 506篇 |
2003年 | 575篇 |
2002年 | 434篇 |
2001年 | 398篇 |
2000年 | 329篇 |
1999年 | 293篇 |
1998年 | 308篇 |
1997年 | 262篇 |
1996年 | 332篇 |
1995年 | 244篇 |
1994年 | 196篇 |
1993年 | 123篇 |
1992年 | 96篇 |
1991年 | 123篇 |
1990年 | 92篇 |
1989年 | 122篇 |
1988年 | 25篇 |
1987年 | 15篇 |
1986年 | 5篇 |
1985年 | 12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3篇 |
195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962.
目的:观察电针对儿童一过性瘫痪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门诊接诊67例一过性瘫痪儿童随即分为治疗组34例、对照组33例,对照组给予一般治疗,治疗组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电针治疗,观察患儿肌力恢复正常时间。结果:治疗组肌力恢复正常时间较对照组短,经统计学处理,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 <0.01。结论:电针对一过性瘫痪有治疗作用,能够缩短患儿病程。 相似文献
963.
背景针刺对红细胞免疫和T细胞亚群均有正向调节作用,但其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的探讨免疫系统在针刺治疗相关疾病中的调控作用及可能的机制.设计随机对照实验研究.地点和对象实验地点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消化内科实验室.将SD大鼠40只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非经非穴组、免疫抑制组、足三里组、足三里+免疫抑制组(n=8).干预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脑垂体和外周血P物质放免活性(ir-SP)和血管活性肠肽放免活性(ir-VIP)含量的变化;应用流式细胞仪技术,通过微量全血直接免疫荧光染色法测定外周血T细胞亚群以反映细胞免疫功能;应用红细胞C3b受体-酵母菌花环试验和红细胞-IC花环试验检测红细胞免疫功能.主要观察指标各组大鼠的ir-SP和ir-VIP含量;T细胞亚群和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结果足三里组大鼠外周血和脑垂体中P物质(substance
P,SP)、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VIP)含量[外周血SP(591.83±142.59)pg/L,VIP(92.05±22.11)pg/L;脑垂体SP(47.00±9.12)pg/L,VIP(308.36±34.16)pg/L、T4(CD4+)细胞百分率[(65.55±8.42)%]、C3b受体花环率(RBC-C3bRR)[(15.88±2.99)%]、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RBC-ICR)[(12.14±1.22)%]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569.36±8,04)pg/L,(20.45±6.74)pg/L,(27.86±7.67)pg/L,(236.71±22.83)pg/L,(43.06±3.14)%,(8.63±2.13)%,(6.75±2.32)%](P均<0.01);且CD4+与外周血和脑垂体中P物质、血管活性肠肽含量的变化(r=0.744,P<0.05;r=0.738,P<0.05;r=0.822,P<0.05r=0.848,P<0.05)、CD4+与C3b受体花环率(RBC-C3bRR)呈显著正相关(r=0.719,P<0.05).免疫抑制组外周血和脑垂体中SP,VIP含量均下降,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1),T4(CD4+)细胞百分率[(34.50±2.52)%]、C3b受体花环率(RBC-C3bRR)[(5.25±1.17)%]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P<0.05).结论针刺治疗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力,其机制可能与相应脑肠肽合成和释放增多有关,通过这些免疫递质对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964.
郑振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04,4(5):50-50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duodenal ulcer,DU)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好发于青壮年。常给患带来一定的痛苦,研究表明DU有导致胃酸分泌异常的因素,临床治疗以抗酸为首选。本人近年来,采用针刺中、上脘及足三里、内关穴治疗20例,收到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65.
王骏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1,(17):135-138
目的 研究推拿联合温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 本次纳入2019年2月—2020年1月收治的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展开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进行常规推拿治疗,观察组60例应用推拿联合夹脊穴温针灸治疗.将两组的临床疗效、疼痛程度评分、血清学相关指标、腰椎功能评分、复发率进行比对.结果 观... 相似文献
966.
967.
产后尿潴留是产后6-8小时不能顺利排尿,腹部可触及胀大的膀胱,压之有胀痛感,是产后常见的井发症之一,一般可通过改变体位、饮水利尿、流水声诱导、流水冲洗会阴、腹部按摩及热敷等方法促进排尿,但有时效果并不理想,自1994年以来,我们采用指压利尿穴解除产后尿满留,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12例,年龄最小者对21,最大者45岁,初产妇101例,经产妇11例。产后6-12小时未排尿,平均7、6小时。指压前有88例经诱导、按摩等处理无效(其中有20例经肌肉注射新斯的明无效),余24例指压前未给予任何处理。2方法嘱… 相似文献
968.
根据临床工作体会,运用中医经络理论,采用按压秩边穴,"得气"后进行无痛肌肉注射。经临床764例肌肉注射青霉素G钾患者的观察,无痛者413人,占54%;轻度疼痛者222人,占29%,总有效率为93.5%。本方法简便,易掌握,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969.
成体干细胞(adult stemcell,AS细胞)是指存在于人和哺乳动物特定组织中的具有自我更新和一定分化潜能的未成熟细胞,主要作用是参与成体组织的更新和创伤修复。传统观点认为,AS细胞只能分化产生所属组织的有限的细胞类型,称之为AS细胞的多能性(multipotency)。但近年研究发现,As细胞在特定条件下可产生不同组织的细胞,如神经千细胞可转化为血细胞,造血干细胞可转化为神经细胞。在不同研究文献中将成体干细胞这种跨系谱(或跨胚层)分化的潜能,称之为AS细胞的可塑性(plasticity)横向分化(transdifferentiation)。 相似文献
970.
目的了解半自动特定蛋白分析仪检测补体C3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通过用定值质控血清及50份病人新鲜血清,分别对两种检测仪器进行比对试验。结果仪器检测三种浓度质控血清批内精密度,各CV值不超过4%,具有良好的重复性,线性测试相关系数r在0.9800、污染率测试测定值为1.34%、回收率在97%以上,与Immage比较两者测定结果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相关系数r在0.9737以上,显示两者相关性显著。结论半自动特定蛋白分析仪精密度高,准确性好,技术上能满足临床上的要求。但检测速度较慢,适合中小实验室使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