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6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294篇
临床医学   53篇
内科学   8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16篇
综合类   143篇
预防医学   87篇
药学   61篇
  1篇
中国医学   17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李仁强 《工企医刊》2012,25(6):49-50
人体口腔内定植着各种类型的常驻微生物,它们主要是对宿主健康有利的益生菌。这些细菌及外来的暂住菌主要聚集在牙齿表面的生物膜(牙菌斑)。本文主要对牙菌斑生物膜与疾病,主要的抗牙菌斑药物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2.
《上海医药》2012,(14):6-6
牙菌斑、食物残渣、软垢在牙面上附着沉积,与唾液中的矿物质相结合,逐渐钙化形成牙石。牙石表面粗糙,对牙龈造成不良刺激,又有利于新的牙菌斑黏附,是引起牙周疾病的一种促进因素。自我口腔保健方法只能清除牙菌斑,不能去除牙石。因此需定期到医院由口腔科医生进行洁牙,最好每年进行1次。洁牙是由口腔医生使用  相似文献   
13.
余太平 《四川医学》2013,(12):1833-1834
目的 探讨早期牙菌斑控制治疗在2型糖尿病患者牙周病防治中的重要意义.方法 与内分泌科联合,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94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试验组给以早期牙菌斑控制,对照组未进行该治疗,1年后对两组患者牙列进行检查.结果 试验组牙周病明显轻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早期牙菌斑控制治疗有助于2型糖尿病患者牙周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观察玉女煎对胃火上炎型牙周炎患者牙菌斑指数、牙周袋深度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0例胃火上炎型牙周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2组均常规给予奥硝唑分散片50 mg口服,1次/d;治疗组同时给予玉女煎口服,1剂/d。2组疗程均为14 d。观察2组治疗前后牙菌斑指数、牙周袋深度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牙菌斑指数、牙周袋深度均明显改善(P均<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均<0.05);治疗组治疗后各项中医症状积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P均<0.05),对照组仅牙龈肿痛、口臭积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均<0.05);2组治疗后OHIP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玉女煎治疗胃火上炎型牙周炎可有效减少患者牙菌斑,缩小牙周袋深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进一步探讨和分析早期牙菌斑控制在2型糖尿病患者牙周病防治中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于2011年11月—2013年11月期间收治的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将患者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患者,观察组患者进行早期牙菌斑控制干预,对照组则不进行,对患者进行为期六个月的随访,观察患者牙周病控制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牙周病控制较对照组好(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2型糖尿病患者,采取早期牙菌斑控制干预能够有效防止牙周病,有利于患者的口腔健康,同时,该措施在预防2型糖尿病患者牙周病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在临床上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Objective:To determine the effects of Ginkgo biloba extract(EGB) on major periodontal pathogens in subgingival plaque.Methods:Sixty patients with moderate to severe periodontitis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assigned to 3 groups:EGB group,a positive(periocline) and a negative control groups.Subgingival plaque samples were collected before treatment and 1 week,2 months and 4 months after treatment.The detection rates of 4 major periodontal pathogens—Treponema denticola(Td),Tannerella forsythus(Tf),Prevotella intermedia(Pi),and 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were detected by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Clinical indicators were examined before treatment,3 and 6 months after treatment.Results:EGB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the detection rate of all the 4 pathogens 1 week after treatment,and then gradually increased at 2 and 4 months.EGB's inhibition effect was better than or comparable to periocline,except for Pg in short-term.The difference of plaque index(PLI) and bleeding index(Bl)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among the groups,while for probing depth(PD) and attachment loss(AL),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between the EGB group and negative control group at 3 and 6 months after treatment.Conclusion:EGB significantly inhibited major periodontal pathogens and can be used as an adjuvant for periodontitis treatment.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牙周病患者牙菌斑控制效果及口腔保健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我院口腔科门诊治疗的94例牙周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给予对症治疗,并实施针对性综合护理干预。护理4周后,比较患者的牙菌斑指数(PLI)、牙龈沟出血指数(SBI)、牙龈指数(GI)、牙周袋深度(PD)及附着丧失(AL)的改善情况,同时通过问卷评价患者口腔保健行为。结果护理4周后,患者的PLI,SBI,GI,PD及AL均明显改善(P <0. 05),口腔保健行为明显改善(P <0. 05)。结论在牙周病患者治疗中,实施针对性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和控制牙菌斑发生,且有助于患者形成良好的口腔保健行为,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正位智齿邻牙牙周组织健康状况,为是否及时拔除正位智齿找到依据。方法测试有正位智齿者的邻牙和无正位智齿者牙列末端牙齿(即第二磨牙)的远中颊舌侧牙周袋深度,比较其牙周组织健康状况。结果有上颌智齿组与有下颌智齿组、无上颌智齿组与无下颌智齿组之间牙周袋探诊深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有上颌智齿组与无上颌智齿组、有下颌智齿组与无下颌智齿组、有智齿组与无智齿组之间牙周袋探诊深度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于正位智齿,为防止其对邻牙牙周组织健康的影响,建议尽早拔除。  相似文献   
20.
雷飞  倪菁  白丹  周韵  范晶 《安徽医药》2020,24(10):2013-2017
目的探讨牙周干预对 2型糖尿病病人牙周炎控制及血糖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 2015年 11月至 2017年 6月西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 120例 2型糖尿病伴牙周炎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 A组、 B组、对照组,每组 40例。对照组仅在 24 h内进行口腔卫生宣教。 A组在进行卫生宣教基础上,进行牙周非手术治疗。 B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 3个月时进行牙周维护干预治疗。记录并比较各组基线、 3个月、 12个月时的牙周探诊深度(PD)、探诊出血指数(BOP)、附着丧失(AL)、菌斑指数(PLI)、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结果 A组、 B组治疗 3个月、 12个月后 PD、AL、PLI、BOP值均明显低于基线值(P<0.01)而对照组治疗期间 PD、AL、PLI、BOP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A组治疗后 3个月、 12个月时的 PD、AL、PLI、BOP改善别为(0.40±0.03)比(0.45±0.05)mm、(0.30±0.02)比(0.25±0.03)mm、(0.49±0.05)比(0.39±0.04)、(23.51±2.11)%比值分,(13.22±1.36)%;B组治疗后 3个月、 12个月时的 PD、AL、PLI、BOP改善值分别为(0.44±0.05)比(0.47±0.06)mm、(0.66±0.07)比(0.61±0.06)mm、(0.48±0.05)比(0.36±0.04)mm、(22.81±2.11)%比(12.06±1.13)%;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 B组治疗后各时间点的 PD、AL的改善值明显高于 A组(P<0.01)。对照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随时间变化无差异(P>0.05)。 A组、 B组治疗 3个月、 12个月的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改善程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及基线(P<0.01)。 B组治疗期间的空腹血糖的改善程度优于 A组(P<0.01),但糖化血红蛋白的改善程度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A组、 B组 PD改善> 0.5 mm病人的空腹血糖分别为(0.65±0.04)mmol/L、(0.69±0.10)mmol/L,明显高于 PD改善 ≤0.5 mm的病人(P<0.01)。 A组、 B组 PD改善>0.5 mm病人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分别为(0.74±0.11)%、(0.84±0.12)%明显高于 PD改善 ≤0.5 mm的病人(P<0.01)。结论口腔卫生宣教结合牙周非手术治疗对于改善牙周炎状态有明显的优势,治疗 3个月时再进行牙周维护干预的效果更佳。牙周干预能够明显控制 2型糖尿病伴牙周炎病人的牙周炎症,并改善糖代谢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