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216篇
  免费   701篇
  国内免费   638篇
耳鼻咽喉   138篇
儿科学   28篇
妇产科学   22篇
基础医学   465篇
口腔科学   10232篇
临床医学   2798篇
内科学   432篇
皮肤病学   16篇
神经病学   84篇
特种医学   651篇
外国民族医学   4篇
外科学   2141篇
综合类   9206篇
预防医学   1469篇
眼科学   21篇
药学   2898篇
  52篇
中国医学   869篇
肿瘤学   29篇
  2024年   146篇
  2023年   539篇
  2022年   592篇
  2021年   710篇
  2020年   675篇
  2019年   596篇
  2018年   300篇
  2017年   521篇
  2016年   681篇
  2015年   756篇
  2014年   1166篇
  2013年   1259篇
  2012年   1509篇
  2011年   1784篇
  2010年   1805篇
  2009年   1633篇
  2008年   1876篇
  2007年   1820篇
  2006年   1727篇
  2005年   1709篇
  2004年   1486篇
  2003年   1335篇
  2002年   1190篇
  2001年   1038篇
  2000年   847篇
  1999年   625篇
  1998年   507篇
  1997年   527篇
  1996年   483篇
  1995年   458篇
  1994年   359篇
  1993年   230篇
  1992年   199篇
  1991年   131篇
  1990年   128篇
  1989年   142篇
  1988年   25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探讨手指旋转撕脱性离断再植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5月-2011年9月对21例30指旋转撕脱性离断的断指进行再植,根据手指旋转撕脱离断的程度,分别采用血管移植、血管神经束转位、带血管皮瓣转移等方法重建血循环及感觉。结果30指成活29指,失败1指,成活率96.7%。术后随访20例,随访时间6个月~3年,平均1年5个月,以最后一次随访结果为准,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20指,良7指。差3指,优良率90%。结论按照手指旋转撕脱性离断伤不同情况采用不同再植方法,可获得较高的成活率,并能恢复较好的外形与功能。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探讨分析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多指离断再植的临床效果。方法12例29指断指再植,掌、指骨骨折采用微型钛板内固定;骨折背侧或旁背侧固定;术后3周开始功能锻炼。结果断指未成活1指,伤口感染1指,换药后愈合,余27指顺利成活;随访3-14个月,骨折愈合顺利外观无明显旋转及成角畸形。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手部功能评定标准评定:优15指,良10指,可3指,差1指,优良率86.2%。结论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多指离断掌指骨折,牢固可靠,有助于早期锻炼,是一种较好的内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探讨指侧方静脉动脉化再植末节断指的疗效。方法2007年3月至2012年4月,收治末节断指患者34例,均在正常指动脉多次吻合失败后行静脉动脉化。20例采用指侧方静脉动脉化再植,将近端指动脉与远端指侧方静脉吻合(A组);14例采用指腹静脉动脉化再植,用近端指动脉与远端指腹静脉吻合(B组)。结果 A组患者末节断指全部成活,创面均Ⅰ期愈合;B组中有4例坏死。本组中有27例随访6~14个月(A组18例,B组9例)。 A组再植末节断指指腹饱满,指体无明显萎缩,B组指体轻度萎缩;A组指甲长度(15.6±2.7) mm,长于B组(11.9±2.2) mm;A组DIPJ活动度(62±4)°,大于B组(45±3)°;A组两点分辨觉(4.6±0.3) mm,小于B组(7.4±0.6) mm;A组再植断指感觉测定为S(3.49±0.33),高于B组S(2.47±0.44);手指各关节活动度参照TAM标准:A组优良率94.4%,B组优良率87.5%,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34)。结论指侧方静脉动脉化是正常供血失败后的末节断指再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94.
背景因脑血管和心血管问题,破裂的颅内囊状动脉瘤病人较一般人群有极高的远期观察病死率。文献报道:破裂的颅内动脉瘤、腹主动脉瘤和冠状动脉斑块中存在慢性炎症,而细菌性感染可能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因之一。人们已从腹主动脉和冠状动脉中检测到细菌,但是颅内动脉瘤中这种检测尚未见报道。目的初步检测颅内动脉瘤病人口咽部细菌基因组,探讨牙源性感染是否为蛛网膜下腔出血目前未知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探讨正畸正颌联合治疗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对软组织的影响。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68例,均给予正畸治疗和正颌外科手术,通过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检测患者矫正前、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1年软组织变化。结果:治疗后3月与矫正前比较,除上下唇角外其余项目均有明显或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年与治疗后3月比较,除下唇基角、面型角、Z角UL、软组织面角和面凸角外其余项目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畸正颌联合治疗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在术后3个月内具有显著疗效,治疗后1年存在轻微复发,但对手术效果无本质影响。  相似文献   
996.
997.
目的:探讨锥形束CT(CBCT)检查在青少年口腔错合畸形正畸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60例因多生牙或埋伏牙引起的口腔错合畸形需正畸治疗的青少年患者,均先行口腔传统X线片检查,随机分配给2位选定医师中的任意一位,根据口腔曲面断层片检查结果制订正畸手术方案,再行CBCT检查,之后由另一位医师重新制订手术方案,比较前后2个方案,并结合术中肉眼所见,分析CBCT在正畸治疗中的指导意义。结果:经CBCT检查后,25.00%(15/60)的患者更改手术方案,CBCT较口腔传统X线片在术前口腔正畸方案制订上有显著优势。经过CBCT检查辅助的正畸治疗,治疗成功率为100.00%。结论:CBCT检查可行图像三维重建,能清晰显示多生牙或埋伏牙的位置、大小、数目、牙根是否弯曲及其与邻近组织的距离及关系,可提高口腔正畸诊断的精确性,帮助临床制订正确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998.
999.
1000.
刘姝静  才谦 《现代药物与临床》2017,32(10):1828-1831
目的研究不同采收期龙胆中龙胆苦苷、獐牙菜苦苷、獐牙菜苷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Welchrom C_(18)色谱柱(250mm×4.6 mm,5μm);流动相:甲醇–水(25∶75);检测波长:270(龙胆苦苷)、240 nm(獐芽菜苦苷和獐牙菜苷);体积流量:1.0 m L/min;柱温:25℃;进样量为10μL。分别采收9、10月上、中、下旬的龙胆,考察其中龙胆苦苷、獐牙菜苦苷、獐牙菜苷的变化。结果在9—10月,龙胆中龙胆苦苷、獐牙菜苦苷和獐牙菜苷的量基本呈现同步上升、同步下降趋势。在9月中旬最高,9月下旬最低。与9月下旬比较,10月上旬的量有所回升,而10月下旬的量再次呈下降趋势。结论龙胆药材最佳采收季节为9月中旬,此时龙胆苦苷、獐芽菜苦苷和獐牙菜苷的量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