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97篇
  免费   192篇
  国内免费   26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5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89篇
内科学   34篇
皮肤病学   26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87篇
综合类   778篇
预防医学   187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61篇
  3篇
中国医学   2517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44篇
  2023年   203篇
  2022年   184篇
  2021年   232篇
  2020年   151篇
  2019年   123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85篇
  2016年   108篇
  2015年   159篇
  2014年   188篇
  2013年   171篇
  2012年   228篇
  2011年   209篇
  2010年   192篇
  2009年   171篇
  2008年   203篇
  2007年   173篇
  2006年   145篇
  2005年   127篇
  2004年   141篇
  2003年   131篇
  2002年   65篇
  2001年   93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5篇
  1983年   5篇
  1980年   4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风、寒、暑、湿是四种外感病邪的统称。是四气变化所引起的外感致病因素。当人体的气血为风寒暑湿之邪所闭,滞尔不通。以肌肉筋骨、关节发生疼痛、麻木、肿胀重者、屈伸不利等症时,称风症。它包括了现代医学的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以及某些骨和关节的病症。  相似文献   
72.
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中医证候学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 探讨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的中医证候特点及演变规律.方法 通过文献复习及相关研究资料的整合分析,筛选出咳嗽变异性哮喘临床常见到的62项症状及舌脉象,制定出统一的证候学科研观察表,对265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进行系统的临床观察与研究.结果 初步总结出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核心症状及周边症状的特征性表现,并提出了以风邪犯肺为核心证型,其余5个基本证型(寒邪侵肺、热邪蕴肺、肝火犯肺、肺阴亏耗、肺气亏虚)可相互并见的证候学演变规律.结论 风邪犯肺、肺失宣肃是致病的关键所在,疏风必须贯穿疾病治疗的始终.  相似文献   
73.
目的:探讨新疆地区人群亚健康状态分布规律及其与西北燥证的关系,了解新疆地区人群健康状况构成、体质特点和致病因素。方法: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对新疆和田、吐鲁番地区居民进行西北燥证及亚健康流行病学调查,并进行比较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非健康状态的危险因素。结杲:(1)新疆和田、吐鲁番地区人群亚健康状态的总发生率为71.9%,和田地区居民高于吐鲁番地区居民。非健康状态的危险因素有吸烟、饮酒,而不同地区、不同居住环境、不同民族亚健康及疾病的发生状况亦有所不同。(2)西北燥证人群与非西北燥证人群的健康状况分布差异显著,西北燥证人群健康状况差。结论:(1)新疆和田、吐鲁番地区人群亚健康状态发生率较高,不同地区、城乡、民族问差异显著。(2)西北燥证是新疆地区亚健康的主要表现形式,更是新疆地区多发疾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4.
目的:探讨新疆和田地区维吾尔族及汉族城乡居民西北燥证罹患情况及症状特点,为西北燥证防治研究提供可靠依据。方法:根据中医理论和现代流行病学方法设计调查量表,对和田地区农村和城市的维吾尔族和汉族居民实施抽样问卷调查,然后进行西北燥证计量辨证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完成1403例问卷调查,得出和田地区各调查点不同民族、不同性别、不同年龄和不同居住环境(城乡)居民的西北燥证罹患率分布、燥证症状原始积分及主要症状得分数据,和田维吾尔族居民燥证症状积分明显低于汉族(P〈O.05),维吾尔族居民燥证罹患者的症状较汉族罹患者为轻。其中,巴格其镇维吾尔族居民燥证罹患率最低,燥证症状积分最低,症状亦最轻。男性燥证罹患率低于女性,尤以农村维吾尔族居民最明显(P〈0.01)。城市居民燥证罹患率(37.96%)高于农村(31.12%)(P〈0.05)。结论:和田为西北燥证罹患率最高地区,同是和田地区居民,其燥证罹患情况又因民族、性别和居住环境不同而存在差别,其中巴格其镇居民燥证罹患情况最具特殊性,这将成为今后开展西北燥证防治研究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5.
论西北燥证中燥邪与湿邪的病机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西北燥证证候中出现湿证的原因,阐明其病机关系。方法:以中医传统理论方法为指导,以流行病学调查中发现的线索为依据,综合分析西北燥证中燥、湿二邪的病机关系。结果:西北燥证中燥邪与湿邪相互转化的病机关系凡四:一为燥滞营卫,外燥内湿;二为遽燥气敛,津停生湿;三为燥极而泽,湿从燥化;四为湿阻气机,燥自内生。结论:西北燥证所兼湿证为内湿,系由外感燥邪侵袭人体,邪正交争、病机转化而生。  相似文献   
76.
“慢性乙型肝炎”为西医病名,中医根据其发病特点、临床表现,把慢性乙型肝炎归属于中医的黄疸、胁痛、臌胀、积聚等病证范畴,认为本病与“湿”、“热”之邪有关。湿热毒邪是慢乙肝的主要致病因素,湿热毒邪内侵,留滞不去,是本病的主要发病机制。治疗上多以清热解毒利湿法为主,大多方剂的药物也以苦寒类居多,以此治疗慢乙肝,常可收到改善肝功能、明显减轻或消失患者临床症状的良好效果,但大多无法使有关的病毒指标转阴,无法使之痊愈。在临床实践中发现“湿热”并非是慢乙肝的全部病因病机。湿热毒邪是外因,是病之标;正气亏虚是内因,是病之本。…  相似文献   
77.
中医毒邪理论在慢性萎缩性胃炎防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以胃黏膜局部或广泛的固有腺体萎缩、数量减少,黏膜层变薄,黏膜肌层变厚为主要病理改变的一种慢性胃炎。在其基础上伴有胃黏膜肠上皮化生(IM)和细胞异型增生(Dys)者癌变的可能性比较大,故CAG被WH0列为胃癌前病变。胃癌是常见的源自胃黏膜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在世界范围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仅次于肺癌。尽管近半个世纪来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我国呈下降趋势,但是仍居恶性肿瘤的首位。研究显示,内镜与活检发现胃癌伴CAG者占53%~97%,慢性胃窦炎伴严重萎缩者10年累计危险率为4%~30%,而正常胃黏膜者〈1%^[1]。因此,积极有效防治CAG,阻断其向胃癌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大量研究显示,中医药治疗具有确切的疗效.因此研究运用中医药防治CAG具有积极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8.
中风发病启动之因——痰瘀毒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中风病的病因病机,历代医家众说纷纭,立论多方:痰瘀同源、同病、同治的理论,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毒损络脉是毒损脏腑和其他组织器官的基本环节.三者共同构成中风演变过程的基本病机.  相似文献   
79.
慢性乙型肝炎病因病机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慢性乙型肝炎的病因与湿热疫毒密切相关,湿热毒邪是乙肝发生的始动因素,脾运不健是乙肝发生发展的内在基础,肝络瘀阻是病变发展的重要病理环节,肝肾亏扣则病变发展的必然结果,病机特点为正虚邪恋,本虚标实,致病热缠绵,病情反复波动,治疗上必须有的效矢,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80.
试论毒邪致病及证候特征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4  
毒的含义在中医学中非常广泛,而将毒邪作为一种致病因素,论述最多。自《内经》以来,对毒邪在发病中的作用有不少认识。尤其至近代温病学,关于毒邪致病已较为系统的予以阐述。现代医家在丰富的临床实践中,通过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治疗,深刻体会到毒邪,尤其是内生之毒,是导致内伤杂病顽恶难治的关键。因此,充分认识毒邪、了解毒邪致病特点及证候特征,有助于深入研究疑难病症的发生发展规律,并对提高疗效、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1 毒与毒邪1.1 毒的原义“毒”字,在许慎《说文解字》中释为“害人之草,往往而生”,引申为厚也,恶也,害也。据《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