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126篇
  免费   1669篇
  国内免费   1479篇
耳鼻咽喉   196篇
儿科学   589篇
妇产科学   323篇
基础医学   2959篇
口腔科学   348篇
临床医学   3924篇
内科学   3990篇
皮肤病学   582篇
神经病学   652篇
特种医学   719篇
外国民族医学   61篇
外科学   2117篇
综合类   8369篇
预防医学   1719篇
眼科学   381篇
药学   3330篇
  74篇
中国医学   2882篇
肿瘤学   1059篇
  2024年   205篇
  2023年   783篇
  2022年   996篇
  2021年   1265篇
  2020年   936篇
  2019年   1000篇
  2018年   524篇
  2017年   899篇
  2016年   917篇
  2015年   1010篇
  2014年   1370篇
  2013年   1374篇
  2012年   1839篇
  2011年   2087篇
  2010年   1800篇
  2009年   1862篇
  2008年   2155篇
  2007年   1758篇
  2006年   1695篇
  2005年   1819篇
  2004年   1646篇
  2003年   1470篇
  2002年   1117篇
  2001年   903篇
  2000年   682篇
  1999年   510篇
  1998年   430篇
  1997年   342篇
  1996年   263篇
  1995年   232篇
  1994年   154篇
  1993年   85篇
  1992年   60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背景:骨髓造血依赖于干细胞所处的造血微环境,其中基质细胞及多种细胞因子在造血中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系统性红斑狼疮具有淋巴细胞亚群及相关细胞因子表达,其基质细胞及细胞因子的异常可能导致造血微环境异常,损伤造血功能。 目的:观察体外培养系统性红斑狼疮基质细胞的生长特性及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的表达,探讨细胞因子与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的关系,阐明系统性红斑狼疮慢性病贫血可能的病理机制。 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外培养,病例-对照观察,于2008-01/12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血液风湿科及血液学实验室完成。 对象:选择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血液风湿科收治的活动期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15例(实验组),男1例,女14例,中位年龄32(20~55)岁;合并慢性病贫血者7例,无贫血者8例。另选健康个体10名作为对照,男9名,女1名,中位年龄46(38~57)岁。 方法:取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及健康对照者的骨髓液分离单个核细胞培养。 主要观察指标: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及健康对照者骨髓基质细胞生长特性及体外培养上清白细胞介素6和白细胞介素8的水平。 结果: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骨髓基质细胞较健康对照生长及集落形成均延后,合并慢性病贫血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更加明显,集落内各细胞排列欠规整有序。与健康对照者相比,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骨髓基质细胞体外培养上清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的表达显著升高(P < 0.01),并且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疾病活动呈正相关。 结论:由于系统性红斑狼疮基质细胞可能存在功能的缺陷,并且高表达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损伤了骨髓微环境,最终导致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造血功能异常。细胞因子可能成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的标志。  相似文献   
12.
增生性瘢痕中血管内皮细胞生物学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增生性瘢痕中血管内皮细胞的生物学功能及其与瘢痕形成的关系。方法 取人增生性瘢痕组织和正常皮肤组织,进行组织学观察。分离和纯化2种标本中的血管内皮细胞,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分别检测单个血管内皮细胞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内皮素1(ET-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水平。结果光学显微镜下可见正常皮肤微血管数目较少;增生性瘢痕微血管数目增多,血管狭长扭曲甚至闭塞。透射电镜可见增生性瘢痕中毛细血管管腔狭窄,有内皮细胞脱落。增生性瘢痕中血管内皮细胞分泌TGF-β1、PDGF、ET-1、VEGF、FGF2的水平分别为(60±8)、(30±4)、(0.12±0.03)、(52±5)、(18.1±1.2)μg/个细胞,明显低于正常皮肤(P〈0.05)。结论 增生性瘢痕中血管内皮细胞生物学功能减退,可能与瘢痕中胶原的大量产生和缺氧有关。  相似文献   
13.
多酚类物质富含于植物性食物及饮料中,目前虽未发现缺乏多酚类物质会引起何种不良反应,但大量摄入具有明显的抗炎和肠组织保护作用。最近以色列学者报告了他们研究4种多酚类物质的结果,这4种多酚类物质都被证实有抗炎作用,它们分别是:resveratrol(白藜芦醇)、epigallocatechin gallate(表儿茶素酸盐)、curcumin(姜黄)、quercetin(槲黄素)。  相似文献   
14.
性传播疾病     
广州市性传播疾病疫情5年流行病学分析;性病门诊的细菌性阴道病患病情况调查;梅毒患Th1/Th2细胞因子的检测;妊娠期梅毒治疗与胎婴儿状况的关系;普鲁卡因青霉素G阻断梅毒母婴垂直传播的等效性和非劣效性评价。  相似文献   
15.
14洋茴香种子、药用蜀葵根、冰岛衣和甘草根组方。用于伴有干咳的上呼吸道卡他。15洋茴香种子、药用蜀葵根、报春花根和茅膏菜组方。用于伴有痉挛、干咳的上呼吸道卡他。16白桦树叶、毛果一枝黄花和爪哇茶组方。用于下尿道炎症的冲洗和预防肾结石。17黄蒿油、桉油和精制松节油组方。用作治疗呼吸道卡他的吸入剂,外用治疗非炎性肌肉与关节疼痛和风湿病。  相似文献   
16.
张英泽  阎小萍 《中国骨伤》2007,20(8):505-507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以中轴关节慢性炎症为主的原因不明的全身性免疫性疾病。其特点为几乎全部累及骶髂关节,常发生椎间盘纤维环及其附近韧带钙化和骨性强直,也可累及外周关节并造成关节软骨及骨的破坏,晚期可发生脊柱及外周关节强直、畸形以致严重功能受损[1]。所以我们必须强调重视AS骨质破坏发生机制的研究,有利于寻找有效药物,减少致残。1骶髂关节炎组织学研究较系统的骶髂关节炎组织学研究表明,AS的5个阶段不同程度存在滑膜炎、骨髓黏液样变、浅表软骨破坏、肌腱端炎、关节内纤维赘、新骨形成和骨性强直等众多病理表现;其中滑膜炎和软骨下骨髓黏液样变较肌腱端炎更能合理解  相似文献   
17.
鉴于尘肺病的高发病率、高危害性和不可逆转性,探讨其发病机制以达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目前研究的较为深入的自由基学说和细胞因子网络学说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不同病程的l型糖尿患儿血清细胞因子的变化。方法 第l组为新诊断l型糖尿病患儿26例。第2组为病程>3年、长期治疗不伴其他疾病的l型糖尿病20例。第3组:因身材矮小但无慢性疾病的患儿为正常对照组30例。以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或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IL)—lβ、2、4、1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水平,计算Thl、Th2来源细胞因子比值。结果 第l组IL-lβ较第3组显著增高,第2组IL-1β水平下降;第l、2组IL—4水平低于第3组,第l、2组间IL-4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第l、2组IL-2/IL-4、IFN—γ/IL-4较第3组升高;第l、2组比较无显著差异。第l组IL—2明显低于第3组,第2组IL-2明显增高。IL-l2、IFN—γ和TNF—α水平于各组间均无显著差异。结论 1.IL-lβ、IL-2水平与病程有关。2.IFN—γ/IL-4、IL-l2/IL—4未随病程延长而改变,以Thl来源的细胞因子占优势,提示糖尿病患儿免疫系统本身存在Thl优势的倾向。  相似文献   
19.
瘢痕疙瘩是烧伤外科研究的重要课题,其形成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本文就其在遗传机制、免疫作用、细胞增殖与胶原代谢、细胞因子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口腔黏膜病     
正常人口腔黏膜不同部位表面感觉的测试;碱性成纤维细胞因子在口腔复发性阿弗他溃疡的表达及意义;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在口腔黏膜癌前病变——白斑中的表达及意义;口腔扁平苔藓病损区B7抗原及CD28的表达及意义;双氯芬酸钠含片治疗口腔溃疡性疼痛的临床研究;曲安缩松治疗口腔扁平苔藓疗效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