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5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5篇
中国医学   2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疼痛是一种与组织损伤或潜在损伤相关的不愉快的主观感觉和情感体验,是大多数疾病共有的症状,是人类共有且个体差异很大的一种不愉快的感觉.疼痛包括感觉和情感两个成分,其确切机制还不明确,多种潜在机制可能介导了这一病理过程,包括异位冲动,神经递质、受体和离子通道的表达及其功能改变等.  相似文献   
62.
《天津医药》2011,(4):317
夏智群,王国林.神经生长因子在炎性疼痛中的作用.天津医药,2006,34(10):719-721.该文章出自科研课题《电针与药物合用治疗炎性痛的镇痛机理研究》,该课题荣获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奖励编号:2009JB-2-055)。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讨下丘脑室旁核ATP敏感性钾离子通道(KATP通道)在大鼠炎性痛中的作用。方法♂SD大鼠(250280 g),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5组(每组6只):正常组(Normal组)、完全弗氏佐剂致炎性痛组(CFA组)、生理盐水组(Saline组)、KATP通道特异性激动剂组(Diaoxide组)和激动剂溶媒组(Vehicle组)。以热痛敏刺激仪检测各组大鼠热缩足潜伏期(TWL),观察痛行为学变化;以免疫荧光技术观察室旁核KATP通道和脊髓背角c-Fos阳性细胞数的变化。并观察KATP通道激动剂对大鼠痛行为和脊髓背角c-Fos表达的影响。结果 1与术前和Saline组相比,CFA组大鼠炎症侧后足术后d 1、d 3和d 7的TWL降低(P<0.05),CFA组术后d 3、d 7的KATP阳性细胞数减少(P<0.01),脊髓背角c-Fos阳性细胞数增加(P<0.01);2与Vehicle组相比,激动剂组大鼠热痛觉过敏减轻(P<0.01),脊髓背角c-Fos阳性细胞数减少(P<0.01)。结论下丘脑室旁核KATP通道可能与CFA所致炎性痛的发生机制相关。  相似文献   
64.
目的:观察电针的镇痛效应及其对脊髓背角活化转录因子2(ATF-2)苏氨酸71(Thr71)位点活化的干预作用。方法: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N组)、模型对照组(CFA组)和电针治疗组(EA组)。CFA组和EA组通过足内注射弗氏完全佐剂(CFA)建立大鼠炎性痛模型,EA组于造模后1d选取双侧"足三里"、"昆仑"穴进行电针治疗。分别观察造模前、造模后1、3和14d的足缩腿阈(PWTs),及患侧脊髓背角磷酸化ATF-2(p-ATF-2)(Thr71)阳性细胞数。结果:与N组相比,于造模后各时段,CFA组大鼠PWTs显著降低(P0.05),p-ATF-2(Thr71)阳性细胞数增多(P0.01);造模后3、14d时,EA组大鼠PWTs显著高于同期CFA组(P0.01),而p-ATF-2(Thr71)阳性细胞数则明显少于同期CFA组(P0.05)。结论:电针抗炎性痛作用与抑制脊髓背角ATF-2(Thr71)的磷酸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索硬膜外腔注射蛇床子素对髓核致坐骨神经痛大鼠DRG中CGRPR1表达的影响,以阐明其镇痛机制。方法♂SD大鼠54只,随机分为3组:Blank组(12只)、Sham组(12只)、手术模型组(NP,30只),检测大鼠术前1d,术后1、3、7、14、21 d的50%MWT和TWL。Blank组和Sham组于术后7 d及NP组于术后1、3、7、14、21 d取术侧L5DRG,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CGRPR1蛋白相对浓度。另♂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8只):NP组,DMSO组,蛇床子素组,CGRP8-37组。手术前后所有大鼠均进行疼痛行为学检测,NP组、DMSO组、蛇床子素组于术后7 d取材,通过Western blot检测CGRPR1蛋白相对浓度。结果NP组在术后各时间点50%MWT和TWL比术前和Sham组明显降低(P<0.05),术侧L5DRG中CGRPR1蛋白表达水平比Sham组明显升高(P<0.05)。与NP组和DMSO组相比,蛇床子素组50%MWT和TWL明显升高(P<0.05),同时术侧L5DRG中CGRPR1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结论 CGRPR1表达上调参与介导髓核源性坐骨神经痛,蛇床子素可通过抑制CGRPR1蛋白表达而缓解痛觉过敏。  相似文献   
66.
目的 观察抗抑郁药氟西汀的镇痛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小鼠左后掌心皮下注射6%甲醛溶液10μl制备炎性疼痛模型小鼠;造模前1h给予氟西汀灌胃,观察小鼠疼痛行为的变化,计算疼痛加权评分(PIS).结果 模型组一相PIS=(533.50±54.40)s,与模型组比较,氟西汀(35、70 mg/kg)组PIS值明显下降[(198.28±62.71)s、(141.13±49.90) s];阿片受体阻断剂纳洛酮对此镇痛作用有一定的阻断作用,氟西汀与吗啡联合应用使镇痛效果加强.结论 抗抑郁药物氟西汀对甲醛诱发的炎性疼痛有抑制作用;氟西汀与吗啡联合应用具有协同镇痛效应.  相似文献   
67.
目的观察推拿手法对颈型颈椎病炎性痛痛阈值及血清、背根神经节(DRG)TNF-α、IL-1β、IL-6炎症因子的影响,探讨可能的镇痛机制。方法 40只6月龄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触摸组、推拿手法组,每组各10只。模型组、触摸组、推拿手法组采用无创颈型颈椎病动物模型制备方法造模。触摸组和推拿手法组在造模成功后分别施以推拿手法及触摸手法,每日1次,每次10 min,连续干预18 d,空白组、模型组不予任何推拿手法及触摸手法。分别于造模前、造模完成时和治疗后采用神经电生理仪检测4组家兔痛阈值,并于造模后第2天和治疗结束第2天用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IL-1β、IL-6的浓度。治疗结束第2天处死家兔后,用ELISA法检测兔DRG中TNF-α、IL-1β、IL-6的浓度。结果造模结束后,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触摸组、推拿手法组痛阈值均明显降低(P<0.05),血清TNF-α、IL-1β、IL-6的浓度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推拿手法组较模型组和触摸组痛阈值升高(P<0.05)。模型组、推拿手法组、触摸组血清及DRG中TNF-α、IL-1β、IL-...  相似文献   
68.
目的:比较炎性痛后三种环氧合酶(cyclooxygenase,COX)亚型的表达变化,以及选择性COX抑制剂不同应用方式对炎性痛的镇痛效应。方法:小鼠足底注射福尔马林诱导炎性痛。用放射免疫分析及RTPCR分别评估脑COX1、COX2及COX3在福尔马林注射前、注射后1、12h、1、3、7、14、30、60d的变化。在镇痛效应的比较中,动物被分成5组:对照组、SC组、NS组、IN组及NS SC组。前4组分别灌胃生理盐水、SC560、NS398和indomethacin。NS SC组在前一个月接受NS398,后一个月接受SC560。测定各组动物在福尔马林注射前、注射后1、12h、1、3、7、14、30、60d的热痛阈。结果:COX2的表达在炎性痛后12h到3d升高显著,而COX1的表达在2周到2月升高显著。在整个观察时限内COX3的表达无明显变化。与其他组相比,NS SC组动物的热痛阈在整个炎性痛过程中均明显提高。结论:炎性痛后早期COX2升高而晚期COX1升高。COX3变化不明显。COX1抑制剂和COX2抑制剂的结合使用比单纯使用其中一种能取得更好的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69.
目的研究杨梅黄酮对炎性痛大鼠的外周镇痛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大鼠左侧后肢足底中心皮下注射完全弗氏佐剂(complete Freund's adjuvant,CFA)建立慢性炎性痛模型。检测给予杨梅黄酮前后大鼠热缩足反射潜伏期(thermal withdrawal latency,TWL)的改变。电生理学方法分析杨梅黄酮对背根节神经元放电频率及电压依赖性钾电流的影响。结果大鼠左侧足底皮下注射CFA致炎后,TWL明显降低(P<0.05),腹腔注射50、500 mg·kg-1杨梅黄酮使CFA组大鼠TWL明显升高(P<0.05),电流钳记录显示杨梅黄酮抑制背根节小神经元的放电频率(P<0.01),且该抑制作用是通过增加钙依赖性钾通道电流(P<0.05)产生的。结论杨梅黄酮通过增加背根节神经元钙依赖性钾电流,抑制神经元兴奋性而发挥外周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70.
目的 研究大麻二酚(CBD)对口腔颌面部炎性痛的镇痛作用及其中枢机制。方法 采用上唇右侧sc给1%福尔马林溶液(37%~40%甲醛)诱发口腔颌面部炎性痛模型。(1)成年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模型+CBD(0.01,0.03和0.06 mg)组(上唇右侧sc给药),给药5 min后,上唇右侧sc给予1%福尔马林溶液。(2)成年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模型+CBD 0.06 mg组,给药方式及部位同分组(1)。观察记录分组(1)小鼠一相痛(0~6 min)和二相痛(15~45 min)小鼠抓脸时间;行为实验结束45 min后(相当于注射福尔马林90 min后),分组(1)中每组随机选取4只,采用免疫荧光方法检测小鼠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Sp5C)和前扣带回(ACC)脑区c-Fos蛋白表达。采用内源性大麻素探针结合光纤记录方法检测分组(2)中小鼠二相痛时期小鼠中央导水管周围灰质(PAG)、基底外侧杏仁核(BLA)和ACC脑区内源性大麻素水平。结果 (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一相痛和二相痛抓脸时间显著延长(P<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