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74篇 |
免费 | 51篇 |
国内免费 | 17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篇 |
妇产科学 | 1篇 |
基础医学 | 18篇 |
临床医学 | 140篇 |
内科学 | 13篇 |
特种医学 | 5篇 |
外科学 | 2篇 |
综合类 | 111篇 |
预防医学 | 160篇 |
药学 | 72篇 |
中国医学 | 117篇 |
肿瘤学 | 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5篇 |
2023年 | 50篇 |
2022年 | 39篇 |
2021年 | 60篇 |
2020年 | 36篇 |
2019年 | 21篇 |
2018年 | 20篇 |
2017年 | 26篇 |
2016年 | 24篇 |
2015年 | 24篇 |
2014年 | 33篇 |
2013年 | 22篇 |
2012年 | 46篇 |
2011年 | 49篇 |
2010年 | 29篇 |
2009年 | 19篇 |
2008年 | 24篇 |
2007年 | 29篇 |
2006年 | 22篇 |
2005年 | 22篇 |
2004年 | 7篇 |
2003年 | 12篇 |
2002年 | 5篇 |
1999年 | 5篇 |
1998年 | 1篇 |
1996年 | 1篇 |
199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子宫隙肌病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属于祖国医学“痛经,徵瘕”的范畴,我们采用“理气化瘀,软坚增免”作为根本法则,自拟方剂“溯源追本汤”,其组方为柴胡、木香、元胡、没药、蒲黄、五灵脂、生山楂、黄芪、赤芍、茯芩、炙鳖甲、桂枝等随证加战,治疗40例子宫腺肌病患者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2.
中药毒性历史溯源与现代认识的比较与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药毒性是中药药性理论的核心之一。从历史角度,对中药毒性认识进行文献溯源,对中药毒性涵义与分级的传统与现代认识进行比较与分析,提出中药毒性的传统性与经验性、客观性、概念的整体性及一定的可控性观点,建议应结合中医药理论与实际,整合与运用多种现代科学技术方法,开创中药毒性研究的新思路,对全面认识中药毒性、加强中药毒性研究、促进临床毒性中药的安全使用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3.
针对三七产业存在的技术瓶颈,本文聚焦三七新品种选育、连作障碍克服、标准体系建立等方面,采用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手段,从产区选择、田间管理、收获储藏等过程实现数字化、网络化,解决三七种植中精准选址、品种选育、土壤改良、施肥管理、病害防控等关键问题,实现三七栽培的精准化及最优化,建立了三七 持续种植复合技术体系,该体系包括:三七抗病新品种的选育、土壤复合改良技术、三七栽培技术及质量追溯技术。获得首个三七抗病新品种,为其持续种植提供可行性前提。建立三七连作土壤复合改良技术并应用于大 田,连作土壤的修复及改良为三七持续种植提供保障。发布了首个无公害三七质量标准,为其高品质树立规 范。完成了品质溯源体系,保障了三七的质量可控。该复合技术体系为其它中药材精细栽培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4.
目的:监测暗紫贝母生态因子的动态变化。方法:在川产道地药材暗紫贝母的野生生态环境与栽培生产场地,安装溯源监测设备,利用通用分组无线服务技术(GPRS)网络进行数据的远程无线传输,通过平台网站实时获得产地的生态因子动态数据(土壤温湿度、空气温湿度、光照、气压),结合暗紫贝母的生物学特性,对不同产地与栽培环境条件下,暗紫贝母生长旺盛期的动态生态因子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生态因子是影响中药材品质的关键因素之一。海拔是影响暗紫贝母生态因子的主要因素,随着海拔的降低,相关生态因子都发生了变化,如气压升高、光照减弱、空气湿度增大、土壤温度升高。大棚对贝母生态因子如气温、光照强度的影响十分显著,可能与大棚栽培的药材形态与品质的变化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野生环境的生态因子优于人工栽培的条件,如伴生植被好,土壤湿度大于大田与大棚,更有利于暗紫贝母的生长。建议在适宜的生态环境中栽培与野生抚育暗紫贝母。结论:溯源监测设备能够实时获得暗紫贝母准确的生态因子数据。 相似文献
105.
肌酐检测系统溯源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新成生物肌酐检测系统的溯源性,提高用户最终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为检测结果互认提供条件.方法:依据《GB/T 21415-2008/IS0 17511:2003》[1]中的国际标准溯源链式图自建新成生物溯源流程图;购买参考物质NIST SRM 909b,首先将厂商工作校准品溯源至参考物质,然后将产品校准品溯源至厂商工作校准品,并计算合成不确定度,完成新成肌酐产品校准品的量值溯源.结果:通过测定临床新鲜血清标本进行临床比对确保参考物质具有互通性,同时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学分析,以97%的预测区间和检测项目1/4CLIA’88总允许误差为标准,达到量值传递验证要求,进一步确定不确定度,完成量值溯源工作.结论:新成生物自建溯源流程成功对产品校准品进行了赋值,实现了产品校准品的溯源,提高了新成试剂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6.
测量不确定度,是表征合理地赋予被测量值的分散性的与测量结果相联系的参数.为了表征这种分散性,测量不确定度用标准差表示.近年来,测量不确定度的概念被引入临床检验领域.ISO 15195文件[1]中指出,参考测量实验室应证明它们的测量结果可通过一条不间断的比较链溯源至现有的最高级别的参考物质或参考测量程序报告的每一个测量结... 相似文献
107.
目的:使用BCR-ABL定量标准品,评价BCR-ABL融合基因检测试剂盒(数字PCR法)的性能。方法:提取BCR-ABL定量标准品的RNA,测定其浓度和纯度。使用BCR-ABL融合基因定量检测试剂盒(数字PCR法)和数字PCR仪进行检测,得到标准品的BCR-ABL融合基因的分子学反应。结果:用于准确度项目检测的标准品WS2和WS3的BCR-ABL融合基因的MR绝对偏差均不超过±0.5 log,用于检出限项目检测的标准品WS4能检出BCR-ABL融合基因突变阳性,用于重复性项目检测的标准品WS1和WS4的BCR-ABL融合基因的MR的变异系数(CV)均<3.0%。结论:BCR-ABL融合基因定量检测试剂盒(数字PCR法)的准确度、检出限和重复性的性能指标符合制定的《断裂点簇集区-艾贝尔逊白血病病毒(BCR-ABL)融合基因检测试剂盒》标准的相应要求,为标准的实施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8.
109.
110.
血站温度集中监控系统温度计的校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冷链在血液的储存和运输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覆盖了血液从血管到血管的全过程.在整个冷链系统中,必须对温度进行全程监控,而使用温度计是监控温度最简单和最有效的方法.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微机温度巡检系统[3]及远程自动监控系统[4]等温度集中监控系统逐步应用于血站的温度监控中[5],为了确保温度监控的有效性,我们对本中心集中监控温度计进行校准,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