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61篇
  免费   121篇
  国内免费   22篇
耳鼻咽喉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109篇
内科学   37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462篇
预防医学   30篇
药学   110篇
  1篇
中国医学   1833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71篇
  2022年   102篇
  2021年   114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86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57篇
  2016年   68篇
  2015年   71篇
  2014年   130篇
  2013年   113篇
  2012年   149篇
  2011年   139篇
  2010年   140篇
  2009年   118篇
  2008年   106篇
  2007年   100篇
  2006年   94篇
  2005年   98篇
  2004年   100篇
  2003年   93篇
  2002年   75篇
  2001年   71篇
  2000年   55篇
  1999年   52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44篇
  1996年   46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温胆汤治疗胃食管反流病4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周长泉  翟振彦 《河北中医》2002,24(10):757-758
胃食管反流病是指过多的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 ,引起烧心、胸痛等症状 ,并可导致食管炎和咽喉、气管等食管以外的组织损害的疾病 ,是消化系统常见病。 1 999~ 2 0 0 1年 ,我们采用温胆汤加减治疗胃食管反流病 40例 ,并与西沙必利治疗 38例进行对照观察 ,现报告如下。1  相似文献   
172.
温胆汤乃中医名方,首载于唐代孙思邈《千金方》:“治大病后虚烦不得眠,此胆寒故也,宜服温胆汤。半夏、竹茹、枳实各二两,橘皮三两,生姜四两,甘草炙一两”。宋代《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云:“温胆汤,半夏、竹茹、枳实各2两,陈皮3两,甘草1两,茯苓1.5两”。方中药味已有变化。及至明代《证治准绳》又有十味温胆汤温胆汤临床应用广泛,疗效卓著,历代论述颇多。本文结合临床实践,谈谈笔者对温胆汤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3.
温胆汤首载于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由半夏、陈皮、竹茹、枳实、生姜、甘草组成.主治大病后虚烦不得眠.宋·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亦载此方.方中,减生姜用量而增茯苓、大枣,主治同上.历代医家通过临床实践,灵活化裁,将此方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笔者集前人之经验,结合20年的临床实践,对属痰热内扰,胆胃不和之病证.采用此方随证加减,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4.
温胆汤首见于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一书.其方药组成为:半夏、陈皮、茯苓、甘草、枳实、竹茹.主治胆经痰热,虚烦不眠,胸闷口苦呕涎等症.温胆汤在临床上经过加减化裁,治疗因痰热所致的诸疾.现举验如下.  相似文献   
175.
采用温胆汤加减治疗化疗中出现的胃物反应,收到较好疗效. 1临床资料 本组32例中,男22人,女10人,年龄最大71岁,最小19岁,其中乳腺癌7例,肺癌7例,恶性淋巴瘤6例,直(结)肠癌4例,横纹肌肉瘤3例,骨癌2例,食道癌1例,肝癌1例,左颊部鳞癌1例.主要表现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纳呆,腹痛,便秘,乏力,舌苔白腻,脉濡.……  相似文献   
176.
温胆汤出自《备急千金要方》(后世多加入茯苓、大枣),具有清热化痰、和中止呕之效。笔者以本方加减治疗多种内科疾病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眩晕 李某,女,54岁,2000年4月就诊。两天前因情志不遂,突发眩晕,变换体位则加重,不能进食,恶心呕吐,呕吐物为痰浊苦水,口粘干苦,无耳鸣,寐差,小便尚调,大便偏干,舌边点红,苔黄腻,脉滑。证属痰浊中阻,痰郁化火,蒙蔽清阳。治以化痰和胃,清肝降浊之法。方以温胆汤加味:半夏15g,枳实10g,陈皮12g,茯苓、竹茹各15g,炙甘草6g,天麻10g,钩藤15g,夏枯草12g,大黄6g,代赭石15g(先煎)。两剂后,呕吐止,大…  相似文献   
177.
黄连温胆汤治疗失眠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的增大,失眠成了困扰人们的一种常见病证。失眠不但妨碍人们正常生活、工作、学习和健康,并能导致焦虑、抑郁的发生,加重或诱发心悸、胸痹、眩晕、头痛、中风病等病证。失眠患者常服用安眠药,但大多数安眠类药物具有依赖性,停药后病情易于反复并加重,  相似文献   
178.
温胆汤临证举隅山东省德州市人民医院︵二五三○一四︶蔡丽慧温胆汤清胆和胃,药性平和,以本方加减化裁,用于治疗各种内科杂病,往往得心应手屡获捷效。今就笔者临证所得,辑录四则,与同道共榷。合失笑散治胸痹心痛刘某,男,50岁,干部。1987年10月诊。患者近...  相似文献   
179.
温胆汤出自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由陈皮、半夏、茯苓、枳实、竹茹、炙甘草、生姜、大枣等八味药组成。方中,二陈汤和胃化痰,通治一切痰饮;枳实涤三焦痰壅,伍半夏化痰降逆之功尤佳;竹茹清膈上之热,配陈皮理气和胃之效更强,竹、枳寒凉配半夏、陈皮辛温,以“清热而不寒”、“化痰而不燥”。为涤痰化浊、清静胆气之良方,主治“热呕吐苦虚烦惊悸不眠痰气上逆”(《医宗金鉴)》之证。笔者在临床常用此方加郁金以增疏肝解郁,加菖蒲以芳香悦脾,治疗一些急、危、重、难病症,凡辨证具有“痰”、“热”、“郁”,症见呕恶、胸闷、心烦、惊悸、失眠、头晕目眩、口苦粘腻、纳呆、苔白腻或白滑、脉弦滑或濡者恒多取效,现小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0.
温胆汤出自《备急千金要方·胆虚实篇》,原文曰“治大病后虚烦不得眠,此胆寒故也,宜服温胆汤方”。本方具有燥湿化痰、清热除烦之功,专为胆虚痰热上扰之虚烦不眠而设,其治“不寐”之疗效屡用屡验。近年来笔者细考其方,斟酌配伍,对其应用及功效亦有新感,不揣浅陋见诸笔端。 温胆汤方中,半夏辛苦而温、燥湿化痰,陈皮辛温、理气化痰,同归脾胃经,二药合用谓之“二陈”,为后世主治一切痰饮之基础方。竹茹甘凉、清热止呕,枳实苦酸寒、行气破滞;另有生姜之辛温,甘草之甘平。如此组方,集辛开、苦降、温化、清解于一炉,对于痰凝气滞而致的虚烦不眠等证甚为确切。临证时若能紧扣病机随证加减,洵可收灵验之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