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00篇
  免费   1384篇
  国内免费   632篇
耳鼻咽喉   69篇
儿科学   8篇
妇产科学   286篇
基础医学   966篇
口腔科学   116篇
临床医学   1954篇
内科学   1437篇
皮肤病学   102篇
神经病学   47篇
特种医学   802篇
外国民族医学   44篇
外科学   1417篇
综合类   4904篇
预防医学   569篇
眼科学   85篇
药学   1413篇
  38篇
中国医学   397篇
肿瘤学   3062篇
  2024年   195篇
  2023年   695篇
  2022年   872篇
  2021年   882篇
  2020年   647篇
  2019年   616篇
  2018年   288篇
  2017年   485篇
  2016年   546篇
  2015年   562篇
  2014年   874篇
  2013年   730篇
  2012年   872篇
  2011年   935篇
  2010年   719篇
  2009年   830篇
  2008年   818篇
  2007年   760篇
  2006年   676篇
  2005年   684篇
  2004年   550篇
  2003年   505篇
  2002年   450篇
  2001年   395篇
  2000年   330篇
  1999年   278篇
  1998年   257篇
  1997年   229篇
  1996年   199篇
  1995年   188篇
  1994年   168篇
  1993年   124篇
  1992年   86篇
  1991年   83篇
  1990年   67篇
  1989年   56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25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患者女,53岁,于2001年4月19日行全子宫、双附件、大网膜及阑尾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为双侧卵巢浆液性乳头状腺癌,术后予规律化疗。2004年2月3日因左侧腹痛5d入院。腹部CT发现脾脏内可见5.6×5.9的低密度肿块,CT值28~44Hu,膀胱直肠间可见2.9×2.6的类圆形肿块,CT值43~68Hu,CT诊断为脾脏及盆腔占位性病变。腹部B超发现脾脏内有一5.4×5.1×5.0大小的囊实相间的肿物。胸片双肺无异常。剖腹探查术发现脾脏上极可见一约6.0×5.0×5.0大小的实性肿物,突出脾脏被膜;另于盆腔膀胱直肠隐窝阴道残端顶部发现一约4.0×3.0×3.0大小的肿物,手术切…  相似文献   
62.
目的了解本地区大肠癌的发病特点和变化趋势,为肿瘤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本院病理科1995~2004年10年间经活检确诊的大肠癌病例资料,录入到Access数据库中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年间共检出大肠癌病例623例,其中后5年大肠癌病例378例,较前5年多133例;40岁以上564例,占全部病例的90.53%,中位年龄62岁,高峰年龄段为60—70岁组,后5年老年组病例构成比下降而中青年组上升;男352例,女271例,男女比为1.30:1;发病部位以直肠最多,占341例,其次为乙状结肠;组织学类型以管状腺癌为主,共554例,其次为黏液腺癌;入院进行手术的病例共200例,占全部病例的32.10%。结论本地区大肠癌发病率呈上升状态,男性多于女性,多见于直肠,以管状腺癌为主。中青年大肠癌发病率较老年人上升速度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63.
自1969年Hamdi首次报道L2浆细胞瘤和转移性腺癌行椎体肿瘤切除、假体替代以来,经过近四十年的发展,人工椎体作为一类有效的椎体替代物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目前报道的人工椎体模型,经过一系列生物力学测试和临床应用发现,对不同脊柱节段的椎体骨折、不同类型的人工椎体的选择、术中放置人工椎体位置的差异,乃至辅加不同类型的内固定物,均可对脊柱重建术后的稳定性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本文对近年来生物力学应用在人工椎体上的研究进行如下的综述。  相似文献   
64.
患者男,58岁。间歇性腹痛及黑便1年,加重2月,出现贫血,胃镜及活检证实为十二指肠球部低分化腺癌,占肠腔2/3,CT示肠系膜上静脉及门静脉和胆总管轻度扩张。HGB 5.4g/L。  相似文献   
65.
食管腺癌淋巴结转移与肿瘤侵及食管壁深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腺癌侵及食管壁深度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以及淋巴结转移对预后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方法 澳大利亚弗林德斯大学医学中心自1985年~2003年,手术治疗食管腺癌121例.其中男101例,女20例.年龄36~80岁,平均62岁.本组手术切除率为96.7%(117/121例).手术清扫淋巴结的数目每例为2~30个,平均8个.无淋巴结转移59例(48.8%)、有淋巴结转移62例(51.2%).本组病例全部得到随访.结果 当肿瘤位于黏膜层或黏膜下层(T1)时,淋巴结转移的发生率为22.2%(10/45例)、平均淋巴结转移的个数为0.3个、>4个淋巴结转移的比例为0(0/45例);当肿瘤侵及食管周围组织(T4)时,淋巴结转移的发生率为85.7%(6/7例)、平均淋巴结转移的个数为5.1个、>4个淋巴结转移的比例为71.4%(5/7例),P<0.05.无淋巴结转移组的5年生存率为52.9%、1~4个淋巴结转移组的5年生存率为11.5%、>4个淋巴结转移组的5年生存率为0,P<0.01.结论 肿瘤对食管壁侵及深度和淋巴结转移的发生率及淋巴结转移的数量之间存在正相关性.随着肿瘤对食管壁侵及深度的增加,淋巴结转移的发生率、平均淋巴结转移的数量和>4个淋巴结转移的比例均增加.有无淋巴结转移和淋巴结转移的数量是影响远期生存率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6.
67.
患者 男 ,78岁。因上腹部隐痛 2年 ,加重伴呕血、黑便 2d入院。查体 :消瘦 ,慢性病容 ,贫血貌 ,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 ,心肺正常 ,腹部呈舟状 ,剑突下压痛 (+ ) ,无反跳痛、肌紧张 ,腹水征 (-) ,未触及包块 ,振水音 (+ )。血常规 :Hb3 0 g/L ,RBC1.0 1× 10 1 2 /L ,WBC6.4× 10 9/L ,N0 .68,L0 .3 2 ,PLT10 5× 10 9/L。大便潜血 ( )。血糖 5 .80mmol/L ,肝功能、肾功能、尿常规、电解质均正常。X线检查 :胃腔明显扩大 ,内有大量潴留液 ,钡剂沉积于胃体下部 ,蠕动缓慢 ,俯卧位时窦部显示良好 ,十二指肠球部变形不规则 ,其内可…  相似文献   
68.
69.
患者男,50岁。因大便反复带血1年余入院。肛门指诊:距肛门8cm触及一肿物,质硬,活动度差。诊断:直肠  相似文献   
70.
目的 观察其有多种生物活性的葫芦素BE对涎腺腺癌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 用四唑盐显色法(MTT法)检测人腺样食性癌(ACC-M)和粘液表皮样癌(MEC-1)细胞系对葫芦素BE的敏感性实验。结果 葫芦素BE对两种腺癌细胞系均有较高的相对抗肿瘤活性(RAA值分别为345、148)。结论 实验结果为葫芦素BE治疗涎腺腺癌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