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97篇
  免费   474篇
  国内免费   380篇
耳鼻咽喉   249篇
儿科学   141篇
妇产科学   41篇
基础医学   543篇
口腔科学   125篇
临床医学   2948篇
内科学   670篇
皮肤病学   308篇
神经病学   723篇
特种医学   567篇
外国民族医学   5篇
外科学   1618篇
综合类   5442篇
预防医学   1059篇
眼科学   332篇
药学   1908篇
  50篇
中国医学   1138篇
肿瘤学   84篇
  2024年   54篇
  2023年   273篇
  2022年   335篇
  2021年   439篇
  2020年   360篇
  2019年   328篇
  2018年   162篇
  2017年   347篇
  2016年   360篇
  2015年   454篇
  2014年   747篇
  2013年   765篇
  2012年   991篇
  2011年   1155篇
  2010年   1082篇
  2009年   1011篇
  2008年   1140篇
  2007年   1053篇
  2006年   1006篇
  2005年   1058篇
  2004年   936篇
  2003年   823篇
  2002年   679篇
  2001年   537篇
  2000年   353篇
  1999年   303篇
  1998年   222篇
  1997年   239篇
  1996年   160篇
  1995年   131篇
  1994年   96篇
  1993年   85篇
  1992年   68篇
  1991年   38篇
  1990年   52篇
  1989年   38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3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带桡神经浅支营养血管蒂的桡骨茎突骨(膜)复合瓣转位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一种修复掌、指骨缺损合并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新型手术方法。方法自2002年以来应用桡神经浅内侧支营养血管的骨(膜)皮瓣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合并掌指骨缺损12例,该复合瓣以桡骨茎突和第2掌骨头的连线为轴心线,以桡神经浅内侧支营养血管构成筋膜蒂。皮瓣最大6cm×3cm,最小3cm×2cm;骨(膜)瓣最大3cm×1.5cm,最小2cm×1.5cm。结果术后12例复合瓣全部成活,创面一期修复,X线显示骨缺损和骨不连在术后2~3个月达到骨愈合,但6例有不同程度的掌指关节活动受限,经康复治疗后好转;术后随访8~12个月,手部外形及功能均较满意。结论桡神经浅内侧支营养血管骨(膜)皮瓣的设计合理,血供可靠,操作简便,适用于修复手背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合并第1、2、3掌骨和拇、食指指骨近节部分缺损。  相似文献   
72.
73.
2003年3月~5月,我院儿科对住院的婴幼儿采用浅静脉留置针自流式采血法采集血标本,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4.
浅刺为主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瘫39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周围性面瘫为一种临床常见的疾病,西医认为本病多由急性非化脓性面神经炎以及面部受风吹或着凉所引起,可能是局部营养神经的血管痉挛,导致该神经缺血、水肿,亦可能与局部  相似文献   
75.
76.
消炎膏外用治疗血栓性浅静脉炎12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琳  李安举 《中医杂志》2003,44(6):446-446
自1995年7月~2000年7月,我们应用中医外科专家李廷来经验方消炎膏,治疗血栓性浅静脉炎,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全组180例均来自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20例,对照组60例。两组均为单侧肢体发病,其静脉炎均为下肢单纯性静脉曲张并发症,外伤、继发性静脉曲张或药物刺激所致静脉炎不在本观察范围。年龄28~72岁,男性118例,女62例。初次发病98例,复发者52例,再发者30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2 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7.
目的探讨医用控温毯在亚低温疗法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4例脑外伤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2例。实验组用医用控温毯实施亚低温疗法,根据惠者的病,睛需求达到理想体温进行调节体温和水温等相应的护理措施,使体温控制在32℃-37℃之间。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冰敷全身大血管的方法。结果实验组的降温速度比对照组的明显显效,22例患者体温都控制在32℃~37℃之间,降温维持时间稳定。而对照组体温骤起骤降,非常不稳定,有10例患者要使用安热静肌肉注射后,体温才降下来。结论凡具有亚低温疗法适应症者,采用控温毯效果显著,且开始越旱越好。  相似文献   
78.
亚低温用于缺血性脑卒中的神经保护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低温治疗一直是医学研究的热点,早在古罗马时代希波克拉底就知道将受伤的士兵包裹后放入雪中以减少出血量。上个世纪30~40年代,Fay[1]首次报道了低温用于脑外伤的治疗,第一次将低温应用于神经系统的  相似文献   
79.
于鲁欣  初静  常丽丽 《医学信息》2006,19(2):335-336
颅脑降温仪具有操作简便,制冷迅速,安全可靠的优点,可使患者体温处于一种可控制的低温状态,从而达到使中枢神经系统处于抑制状态,对外界及各种病理刺激减弱,对机体具有保护作用。本文对我院ICU2004年1月-2005年6月83例应用冰毯的高热病人进行分析,其中发生皮肤损伤6例,为给同行们在使用冰毯过程中提供有益的经验,对6例出现皮肤损伤的原因,防治作如下探讨:  相似文献   
80.
亚低温治疗对心肺复苏后、中毒性脑病和颅脑损伤患的脑复苏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据献报道,亚低温治疗较常温治疗患更易并发院内感染.发病率为12.96%。而国内尚未见对于在ICU接受亚低温治疗患院内感染发生情况的相关报道。笔对在2002年5月至2005年9月期间.收住ICU接受亚低温治疗的患进行院内感染的分析.发现亚低温治疗患院内感染发生率与常温治疗患相比无显性差异。现结合献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