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9篇
  免费   70篇
  国内免费   24篇
耳鼻咽喉   12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72篇
内科学   19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239篇
预防医学   26篇
眼科学   509篇
药学   90篇
  2篇
中国医学   85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58篇
  2021年   63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54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54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目的:应用传统干眼症检查方法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对狼疮性肾炎患者进行干眼症检查,分析狼疮性肾炎与干眼症患病关系,并探讨传统检查方法与OCT在干眼症诊断方面的作用.方法:选取2014-01/2015-01在我院肾脏病科住院的狼疮性肾炎患者组和患者家属(无免疫系统疾病史)作为正常对照组各27例54眼,分别进行干眼症症状询问、行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 Ⅰ test,SⅠt)、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 time,BUT)、角膜荧光素染色(fluorescein staining,FL)、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测量泪河高度(tear meniscus height,TMH)及面积(tear meniscus area,TMA)检查.结果:狼疮性肾炎组干眼症主观症状发生率(59%)高于对照组(35%),SⅠt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UT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角膜荧光素染色阳性率(63%)高于对照组(30%),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测TMH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TMA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OCT测量TMH与S Ⅰ t(P=O.012)、BUT(P=0.002)检查呈正相关;OCT测量TMA与S Ⅰ t(P=0.023)、BUT(P=0.004)检查呈正相关.结论:狼疮性肾炎患者干眼症患病率高,OCT作为一种操作简便、高效、准确的干眼症检查方法,在干眼症的诊断中具有价值.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探讨传统泪膜测量方法和非侵入性泪膜功能检测方法的相关性、一致性及舒适性.方法:临床病例回顾性研究.选取101例101眼欲行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患者,应用Oculus眼表分析仪测量非侵入性泪膜破裂时间(NIBUT)、下泪河高度(LTMH);SchimerⅠ试验(SⅠt)测量基础泪液分泌、侵入性泪膜破裂时间(fl-BUT).分别对首检眼的NIBUT与fl-BUT进行相关性、一致性分析,对LTMH与SⅠt进行相关分析.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ng scale,VAS)对两种检查过程的舒适度进行评价.结果:LTMH与SⅠt呈正相关(rs= 0.346,P=0.001)、NIBUT与fl-BUT呈正相关(rs = 0.393,P=0.001).NIBUT与fl-BUT的Bland-Altman图 95%一致性界限范围-9.62~14.18.NIBUT检查与fl-BUT检查舒适度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24,P=0.020);LTMH检查与SⅠt检查舒适度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8.845,P=0.001).结论:Oculus 眼表综合分析仪测量的NIBUT、LTMH值客观有效,LTMH与SⅠt呈良好的正相关,NIBUT与fl-BUT、SⅠt与LTMH存在正相关,且检查过程较传统方法舒适,能够有效评估角膜屈光手术术前泪膜功能.  相似文献   
993.
陶静  周伟  房传凯 《国际眼科杂志》2017,17(8):1550-1553
目的:比较同轴微切口2.5mm与3.0mm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后泪膜和眼表的变化.方法:选取2015-02/2016-02我院接受超声乳化术的白内障患者70例92眼.采取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两组,分别为A组和B组,每组各46眼.A组采用2.5mm同轴超声乳化白内障术(34例46眼),B组采用3.0mm同轴超声乳化白内障术(36例46眼).观察两组患者的BUT(break-up time)、SⅠt (Schirmer`s Ⅰ test) 和睑缘平行的结膜皱褶(LIPCOF),比较各项结果对患者影响程度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的BUT于术后1wk,1、3mo时与术前相比均低于术前,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组高于B组(t=3.089、4.497、4.322,均P<0.01);两组患者术后1wk,1、3mo时的 SⅠt与术前相比均高于术前,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组低于B组(t=-6.286、-3.992、-3.278,均P<0.01);两组患者术后1wk,1、3mo时的LIPCOF与术前相比均高于术前,其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组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552、-5.131、-3.652,均P<0.01).术后6mo时,A组患者的BUT、SⅠt 和LIPCOF与术前比较,其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t=0.646、0.551、0.165,均P>0.05);B组患者的BUT、SⅠt 和LIPCOF与术前比较,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059、3.629、4.211,均P<0.05).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切口大小可影响术后泪膜的变化,手术切口的减小不仅可以降低对眼表组织的损伤,而且可以减轻对术后泪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讨大切口无缝线白内障囊外摘除术(SLIMCE)后泪膜情况。方法:行SLIMCE术眼68例,分别于术前及术后7,14,30,60,90d行症状、泪膜破裂时间(BUT)、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Ⅰt)、角膜荧光素染色(FL)检测。运用结膜印迹细胞学及显微图象分析系统对SLIMCE术区结膜杯状细胞进行记数分析。结果:90d内术眼不适患者较术前增加(5-27,23,19,16,13;2-16,14,8,6,3),术后14d内SⅠt增加(10.1±4.5;15.0±4.7,13.8±5.7),30d内BUT缩短(10.3±2.2;5.5±2.3,7.0±2.4,7.9±2.2),FL增高(0-17,9,5;0-8,3,1),与术前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SLIMCE术后会影响泪膜稳定性。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探讨角膜颞侧切口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白内障的治疗效果及对眼压、泪膜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03/2015-12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白内障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根据其手术切口位置分为角膜颞侧切口组和上方透明角膜切口组.观察两组患者手术一般情况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眼压、视力、屈光度和泪膜破裂时间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后疼痛得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眼压和视力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两组患者的眼压均较术前降低、视力较术前增高,且角膜颞侧切口组变化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屈光度、泪膜破裂时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mo,两组患者的屈光度较手术前增高,泪膜破裂时间较手术前降低,且角膜颞侧切口组变化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前房积血、角膜水肿和前房渗出发生率无明显差别.结论:角膜颞侧切口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对白内障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能有效改善患者眼压与泪膜稳定性,促进术后机体康复.  相似文献   
996.
空气污染是指大气中污染物的浓度超过正常范围而对人或其他生物造成危害的现象.空气污染不仅会引起全身的症状和损害,也会对眼表产生影响,引起眼红、流泪、异物感等症状,并导致泪液的成分改变及泪膜稳定性下降,甚至损伤眼表上皮细胞.空气污染损伤眼表的机制主要为污染物对眼表细胞的直接毒性作用及其通过眼表面泪液功能单位而产生的继发性改变,其他损伤机制还包括污染物引起的炎症反应、诱导氧化应激产生等.如何防治环境因素造成的眼表损害将是今后眼科医师面临的挑战.本文从大气污染物来源、成分及其引起的眼表改变和发生机制等方面对空气污染影响眼表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比较2型糖尿病患者三种不同翼状胬肉手术方式的疗效及其对泪膜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3-03/2016-03期间收治的手术治疗的翼状胬肉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102例102眼.其中行翼状胬肉单纯切除术34例34眼(单纯切除组);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结膜瓣移植术34例34眼(球结膜瓣组);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34例34眼(干细胞组).观察三组患者术后伤口修复时间、并发症、裸眼视力、复发率以及手术前、手术后6、12 mo三组患者泪膜破裂时间(BUT)、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Ⅰt).结果:术后三组患者视力均较术前明显提高(P=0.039、0.013、0.024),且三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317).术后单纯切除组伤口修复时间为5.67±1.45d,明显大于球结膜瓣组(4.18±0.76d)与干细胞组(4.09±0.7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结膜瓣组与干细胞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937).术后单纯切除组有4例复发,复发率为11.8%,明显高于其它两组(P=0.037),球结膜瓣组有1例复发,复发率为2.9%,而干细胞组未见明显复发患者.术后SⅠt和BUT均明显增加(P<0.05),尤其是结膜瓣组和干细胞组增加比较显著(P<0.001).而球结膜瓣组和干细胞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845、0.894).结论: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结膜瓣移植和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对于治疗血糖和泪膜功能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具有相似的疗效及术后泪膜功能,且优于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  相似文献   
998.
糖尿病患者泪膜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泪膜功能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前瞻性研究 10 0例 ( 2 0 0只眼 )2型糖尿病患者 ,根据病程将其分为A、B、C 3个组 :A组患者病程 <5年、B组患者病程 5~ 9年、C组患者病程≥ 10年 ;80例 ( 16 0只眼 )无糖尿病者设为对照组 ;观察角膜荧光素染色、泪膜破裂时间及Schirmer试验。对糖尿病组及对照组各 2 0只眼行结膜印迹细胞学检查。结果 糖尿病组泪膜破裂时间较对照组短 (u =12 6 0 ,P <0 0 1) ,角膜荧光素染色阳性细胞检出率高于对照组 ( χ2 =71 370 ,P <0 0 1) ,两组Schirmer试验比较 ,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B、C组泪膜破裂时间较A组短(q =6 72 ,7 5 7;P <0 0 1)。A、B、C 3个组比较 ,角膜荧光染色阳性检出率与病程呈正相关。病程≥ 5年的患者中 ,女性角膜荧光素染色阳性检出率均高于男性 ,尤其病程为 5~ 9年者 ,差异有显著意义( χ2 =5 171,P <0 0 5 )。糖尿病组泪膜破裂时间与女性年龄呈负相关。结膜印迹细胞学检查 ,糖尿病组患者结膜上皮细胞异常较多。糖尿病患者的泪膜功能较差 ,表现为泪膜稳定性下降 ,角膜荧光素染色 ,结膜杯状细胞数减少。结论 糖尿病患者是干眼症的易患人群 ;糖尿病患者常规角膜荧光素染色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糖尿病引起的角膜病变。泪膜破  相似文献   
999.
去势雄兔泪液分泌及泪膜稳定性的改变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Luo F  Zhang H  Sun X 《中华眼科杂志》2001,37(6):458-461,T005
目的观察去势后雄兔眼表及泪膜的变化,评价雄激素对泪液分泌及泪膜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将16只雄兔随机分为去势(实验)及对照两组,每组8只.实验组分别于去势前和去势后1、2、3、4周、2及3个月行Shirmer试验、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 time, BUT)及虎红染色检测;利用化学发光法检测实验组手术前、后血清睾酮水平,并行统计学分析处理.3个月后处死两组兔,取其泪腺、Harder腺、结膜、角膜及角膜缘组织行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实验组Shirmer试验、泪膜破裂时间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且随观察时间的延长差异有显著性(t=9.032,P<0.01;t=4.747,P<0.01).虎红染色实验组为阳性,对照组为阴性.实验组术后血清睾酮水平(4.52±0.81) nmol/L明显低于术前(19.76±1.53) nmol/L(t=22.290,P<0.01).病理学观察,实验兔泪腺上皮细胞胞浆萎缩扁平,腺腔扩大,腺泡泡状黏液消失,PAS染色阳性物质减少,结膜杯状细胞数量减少,角膜上皮及角膜缘干细胞形态学上无明显改变.结论去势后雄兔睾酮水平明显低下,泪腺上皮细胞萎缩,腺泡泡状黏液物质消失及结膜杯状细胞减少,导致泪液分泌的质和量改变及泪膜稳定性降低.  相似文献   
1000.
眼表黏蛋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黏蛋白是眼表泪膜的重要组成部分,由角膜结膜上皮细胞和结膜杯状细胞分泌,具有稳定泪膜、润滑眼表、防止微生物入侵等作用。本文主要综述眼表黏蛋白的来源与分类,黏蛋白的功能,影响黏蛋白分泌的因素以及黏蛋白与眼表疾病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