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6篇
  免费   70篇
  国内免费   24篇
耳鼻咽喉   12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71篇
内科学   19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238篇
预防医学   26篇
眼科学   508篇
药学   90篇
  2篇
中国医学   85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62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54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54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61.
目的:探讨泪膜改变对Goldmann压平眼压计测量值的影响.方法:将68例(136只眼)受检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4例.随机选择一只眼作为实验眼.另一只眼作为对照眼.A组的实验眼采用右旋糖苷70滴眼液滴眼,B组的实验眼采用粘弹剂Viscoat滴眼.采用Goldmann眼压计测量2次眼压,比较滴眼前、后测量值的差异.结果:A组对照眼第1、2次的眼压测量值分别为(14.44±2.68)mmHg(1 mmHg=0.133 KPa)、(14.47±2.69)mmHg,两次眼压测量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29,P=0.744).实验眼滴右旋糖苷70滴眼液前、后的眼压测量值分别为(14.41±2.63)mmHg、(12.94±2.59)mmHg.两次眼压测量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949,P=0.000).B组对照眼第1、2次的眼压测量值分别为(14.29±2.96)mmHg、(14.35±3.12)mmHg,两次眼压测量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66,P=0.644).实验眼滴Viscoat前、后的眼压测量值分别为(14.53±3.13)mmHg、(11.18±3.07)mmHg,两次眼压测量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126,P=0.000).两组的实验眼滴眼后的眼压均呈一致性的下降.结论:泪膜的改变可以使Goldmann压平眼压计的测量值产生偏差.  相似文献   
62.
目的:观察高度近视患者在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后不同时间泪膜及泪液分泌功能减弱的发生率.方法: 对本院眼科行准分子激光治疗的82例(164眼)轻中度近视患者,54例(108眼)高度近视患者在行LASIK术后1周、1、3、6月作BUT及SchirmerⅠ泪液分泌检查.结果: 高度近视患者在行LASIK术后6个月内泪膜稳定性下降的发生率及术后3个月内泪液分泌功能减弱的发生率均较轻中度近视患者显著增高(P<0.05),但两组的发生率均随时间的推移而减少.结论: 高度近视患者在LASIK术后泪膜稳定性及泪液分泌功能降低持续时间较长,但最终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缓解.  相似文献   
63.
翼状胬肉患者手术前后泪膜功能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观察翼状胬肉患者行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上皮移植手术前后泪膜功能的变化,分析翼状胬肉及其手术治疗与患者泪膜功能的关系。方法对30例(30眼)翼状胬肉患者行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上皮移植术,以对侧健眼为对照,于术前1天、术后2周、4周、8周分别进行泪液分泌(SchirmerⅠ)试验、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time,BUT)检查;术前1天、术后4周、术后8周行泪液羊齿状物试验(mucusferntest,MFT)检查。结果翼状胬肉眼术前与对侧健眼比较:SchirmerⅠ试验结果差异无显著性(P>0.05);BUT缩短(P<0.05);MFT结果正常的比例减少(P<0.05)。翼状胬肉眼手术前后比较:术前和术后不同时间的SchirmerⅠ试验结果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4周、8周BUT值较术前延长(P<0.05);术后4周、8周MFT结果正常的比例较术前增加(P<0.05)。结论翼状胬肉患者泪膜功能明显异常,手术切除胬肉联合自体角膜缘上皮移植术可使患者泪膜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64.
王健  高卫萍 《辽宁中医杂志》2007,34(8):1142-1143
目的:观察针刺对更年期干眼症泪液分泌的影响及疗效。方法:将46例(92只眼)更年期干眼症分为针刺组(21例)与泪然组(25例),分别进行针刺、外用泪然眼液治疗。结果:针刺组在延长泪膜破裂时间,增加泪流量,改善眼部症状方面,治疗前后比较有统计学差异;在改善角膜染色方面,治疗前后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与泪然组相比较,针刺对增加泪流量、改善眼部症状方面,治疗效果明显优于泪然。结论:针刺治疗更年期干眼症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5.
角膜干凹斑与泪膜破裂时间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66.
深入认识眼表与泪膜的关系有助于眼干燥症的病理生理研究。泪膜的稳定需要精细的神经、激素调控。泪膜成分的改变、神经源性炎症及性激素降低是眼干燥症病因学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7.
性激素在干眼症发病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干眼(dry eye)是指任何原因引起的泪液质或量及动力学的异常,导致泪膜不稳定和(或)眼表面的异常,并伴有眼部不适症状的一类疾病。在目前的眼科文献中,角结膜干燥症(keratoconj-unctivitise sicca,KCS)也被用来表示干眼,它是从眼表上皮病理改变的角度描述干眼的名词。为了统一,1996年美国国立眼科研究所干眼研究组将dryeye与KCS作为同一概念,均称为干眼。干眼症是由于泪液缺乏或过度蒸发导致泪膜异常,造成眼表损害而产生的不适症状。现在已成为最常见的眼科疾病之一。1995年,日本眼科中心一项2127例人群调查发现17%的人患有干眼症,经常使用接触镜和显示屏的人患有干眼症的可能性更大,1997年美国65-84岁人群中,14.6%(约430万)人患有干眼。我国至今尚无干眼流行病学的统计资料,但根据我国的生活环境和卫生状况,发病率可能更高。干眼的主要症状包括眼部的干涩、异物感或磨砂样感、痒感、烧灼感、畏光、眼红、视物模糊、视力波动、易视疲劳,难以名状的不适,不能耐受有烟尘的环境。目前国际上较为常用的干眼诊断及分类是1995年美国国立眼科研究所制定的标准,  相似文献   
68.
翼状胬肉术前泪膜稳定性与术后复发相关性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颖  张林 《国际眼科杂志》2006,6(6):1444-1445
目的:观察自体角膜缘上皮联合球结膜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了解术前泪膜稳定性与术后复发有无相关性。方法:对112例(原发94例、复发18例)翼状胬肉患者在显微镜下采取胬肉切除、自体角膜缘上皮联合球结膜移植,所有患者术前常规查询是否患有眼红、干涩、磨、不适等自觉症状,同时行SIt实验检查、泪膜破裂时间(BUT)测定、角膜荧光素染色检查。结果:眼红、干涩、不适等自觉症状的患者36例(32.5%);角膜荧光染色( )的患者13例;原发型翼状胬肉泪膜破裂时间平均7.45s,泪液分泌量测定平均为9.30mm;复发型翼状胬肉泪膜破裂时间平均6.37s,泪液分泌量测定平均为7.13mm;复发患者术后自觉症状明显且持续时间长,平均3.1mo。采取自体角膜缘上皮联合球结膜移植治疗翼状胬肉,治愈105例(93.8%),复发7例(6.2%)。结论:翼状胬肉呈充血、水肿、自觉症状明显者,眼表泪膜稳定性下降,术后复发率高,建议给予治疗后择期手术。  相似文献   
69.
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泪膜和眼表结构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晶状体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患眼的泪膜、眼表结构及眼干燥症发生的情况。方法选取我院住院的单纯老年性白内障20例(20眼),观察术前、术后2周、1月、2月的主诉、泪液分泌试验、泪膜破裂时间及角结膜荧光素染色。结果患者的主诉、泪液分泌试验、泪膜破裂时间在术前、术后2周、1月、2月均无统计学意义,角结膜荧光素染色术前、术后2周、1月、2月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晶状体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只会引起术后早期的轻微不适,不会加重或引起患者的眼干燥症状。  相似文献   
70.
糖尿病患者超声乳化白内障术对泪膜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糖尿病对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患者泪膜的影响。方法选择行小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的42例(60只眼)糖尿病白内障患者(试验组)及30例(42只眼)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对照组),观察分析两组术前,术后1天、1周、1个月、3个月的主观感觉,荧光素试验,泪膜破裂时间(breakinguptime,BUT),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test,SIt)及干眼仪检查情况。结果术前两组相比,试验组BUT较对照组明显短,角膜荧光素着色点较对照组明显多,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干燥异物感、SIt及干眼仪检查等级两组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试验组术后1天、1周、1月干燥异物感加重,术眼BUT明显缩短,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术后3个月接近术前水平,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1天、1周干燥异物感加重,术眼BUT明显缩短,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术后1个月、3个月接近术前水平,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两组术后1天、1周角膜荧光素着色点及干眼仪检查等级均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术后1个月、3个月接近术前水平,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术后1天泪液分泌量均明显增多,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术后1周、1个月、3个月接近术前水平,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术后1个月时,角膜荧光素染色>2分、BUT<5s的发生率随糖尿病病程的延长而增高,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糖尿病病程≥10年的患者中,BUT<5s的发生率女性高于男性,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BUT与年龄呈轻度负相关(r=-0.41,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泪膜功能较差,是干眼症的易患人群,在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其泪膜稳定性下降且恢复较慢,以老年、女性、糖尿病病程长者为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