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3篇
  免费   70篇
  国内免费   24篇
耳鼻咽喉   12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73篇
内科学   19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241篇
预防医学   26篇
眼科学   510篇
药学   90篇
  2篇
中国医学   85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60篇
  2021年   64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54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54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泪膜变化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后泪膜功能的改变,探讨LASIK术后发生眼干现象的原因.方法:对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眼科100例近视患者186只眼进行LASIK手术,分别测定其术前,术后1周、1个月、3个月的泪液分泌量(用Schirmer I实验测定)、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 time,BUT)和角膜荧光素染色试验.结果:①Schirmer Ⅰ值:术前为(15.89±6.70)mm,术后1周为(12.08±7.30)mm,术后1月为(10.43±5.52)mm,术后3月为(11.56±6.82)mm.②平均BUT值:术前为(12.83±5.04)s,术后1周为(9.07±6.40)s,术后1月为(8.74±7.56)s,术后3月为(10.23±5.76)s.③术后1周角膜荧光素染色比术前加重.结论:LASIK术后早期可导致泪膜稳定性下降,泪液分泌减少,产生干眼症状,主要原因可能与术后角膜知觉减退有关.  相似文献   
12.
针刺治疗干眼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21  
目的 :观察针刺治疗干眼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干眼症 72例 (1 4 4只眼 )分为 3组 ,A组(观察组 )、B和C组 (对照组 ) ,分别进行针刺、口服增液剂、外用泪然眼液治疗。结果 :A组治愈 5只眼 ,好转 33只眼 ,有效率 79 2 %;B组治愈 6只眼 ,好转 30只眼 ,有效率 75 0 %;C组治愈 2只眼 ,好转 2 9只眼 ,有效率 6 4 6 %,3组疗效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A组和B组患者角膜染色、泪液流量、泪膜破裂时间治疗后均有明显改善 (P <0 0 5 )。结论 :针刺和口服增液剂均有促进泪液分泌、延长泪膜破裂时间、促进角膜病变修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针刺对干眼症患者泪膜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评估针刺对干眼症患者泪液的影响.方法:将32例干眼症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人工泪液组(对照组),两组各16例.针刺组予以针刺治疗,人工泪液组予点人工泪液.治疗前后分别调查眼局部症状,并对泪流量、泪膜破裂时间、角膜荧光素染色等指标进行检测,分析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各项检测指标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针刺组各项检查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针刺疗法能有效提高干眼症患者泪膜稳定性,改善患者眼局部症状.  相似文献   
14.

目的:采用Keratograph 5M眼表综合分析仪比较小梁切除术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小梁切除术对眼表的影响。

方法:纳入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62例62眼,按手术方式分为两组:小梁切除术组32例32眼,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小梁切除术组(青白联合手术组)30例30眼。运用Keratograph 5M评估术前,术后3d,1、 3mo的非侵入性首次泪膜破裂时间(NifBUT)、非侵入性平均泪膜破裂时间(NiaBUT)、泪河高度(TMH)和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CFS)。

结果:术前两组患者眼表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d青白联合手术组的NiaBUT、NifBUT、CFS、TMH最差,分别为10.13±1.48、12.59±1.96s、0.80±0.22分与0.31±0.02mm,变化幅度明显高于小梁切除组(均 P<0.05),术后1mo两组的各项指标均有所恢复,但直到术后3mo仍未完全恢复到术前水平。

结论:眼表综合分析仪可以客观、精确地用于评估抗青光眼手术后泪膜功能的变化。在术后3mo短期内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小梁切除术比单纯小梁切除术对眼表的影响更为严重,提示在此期间应加强对眼表的护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使用非接触性眼表综合分析仪分析2型糖尿病(T2DM)和/或高血压患者眼表特征。

方法:选取2017-01/2018-12在我院就诊的T2DM患者、高血压患者、T2DM合并高血压患者、无T2DM也无高血压患者各40例40眼,分析比较四组患者OSDI评分、泪河高度、眼红指数、角膜荧光素钠染色评分、非侵入性泪膜破裂时间(首次泪膜破裂时间和平均泪膜破裂时间)检测结果。

结果:T2DM患者眼部不适的主观感受更为明显,T2DM和/高血压患者更容易出现眼部充血的体征。与无T2DM也无高血压的患者相比,T2DM患者的泪河高度降低,平均泪膜破裂时间明显缩短(均P<0.05),但四组患者的首次泪膜破裂时间、角膜荧光素钠染色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

结论:非接触性眼表综合分析仪能够无侵入地观察眼表特征,提供相对客观的量化检查结果。T2DM患者眼部稳定性较无T2DM也无高血压的患者下降,稳态更容易被打破。  相似文献   

16.
17.
很多屈光不正患者受益于准分子激光屈光角膜手术。然而,准分子激光屈光角膜手术术后能降低眼球知觉、泪液分泌、泪液质量、角结膜上皮的完整性和杯状细胞的密度,进而影响眼球表面健康。这些变化降低了泪膜的稳定性并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白内障行透明角膜切口与巩膜隧道切口超声乳化手术对术后泪膜的影响,探讨其临床适用性。方法随机选取该院2013年1月‐2015年6月就诊的92例白内障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患者各46例,对照组采取透明角膜切口,实验组采取巩膜隧道切口。结果对照组患者术后T_1、T_2干眼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实验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术后T_3、T_4干眼症状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T_1的施里默氏泪液实验(STt)结果明显短于实验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术后T_2、T_3和T_4的STt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行巩膜隧道切口比透明角膜切口更易引起干眼症状,但对泪膜的影响更小。  相似文献   
19.
2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0):1924-1925
收集2014年1月~2014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拟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术的402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201例(322只眼)纳入2.2mm角膜切口Phaco+IOL植入术组(微切口组);201例(256只眼)纳入传统3.0mm角膜切口Phaco+IOL植入术组(小切口组)。于术前,术后24h、1w、1个月收集患者干眼症量表评分,无麻醉下Schirmer实验(SIT),泪膜破裂时间(BUT)。运用统计学软件进行比较。小切口组较微切口组在术后24h、1w时,干眼症状评分增加,SIT延长、BUT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SIT、BU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眼症量表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2mm角膜微切口Phaco+IOL植入术在术后早期及长期的观察中泪膜稳定性高于传统3.0mm小切口Phaco+IOL植入术,是干眼症等人群的理想白内障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