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537篇
  免费   2048篇
  国内免费   1566篇
耳鼻咽喉   85篇
儿科学   304篇
妇产科学   173篇
基础医学   953篇
口腔科学   83篇
临床医学   4868篇
内科学   4392篇
皮肤病学   397篇
神经病学   928篇
特种医学   672篇
外国民族医学   21篇
外科学   945篇
综合类   12960篇
预防医学   2616篇
眼科学   122篇
药学   13160篇
  89篇
中国医学   3877篇
肿瘤学   506篇
  2024年   212篇
  2023年   850篇
  2022年   779篇
  2021年   1059篇
  2020年   1068篇
  2019年   1191篇
  2018年   618篇
  2017年   1200篇
  2016年   1186篇
  2015年   1434篇
  2014年   2173篇
  2013年   2239篇
  2012年   2667篇
  2011年   2889篇
  2010年   2676篇
  2009年   2533篇
  2008年   2747篇
  2007年   2492篇
  2006年   2151篇
  2005年   2141篇
  2004年   1806篇
  2003年   1702篇
  2002年   1335篇
  2001年   1262篇
  2000年   953篇
  1999年   833篇
  1998年   676篇
  1997年   614篇
  1996年   618篇
  1995年   535篇
  1994年   494篇
  1993年   370篇
  1992年   348篇
  1991年   300篇
  1990年   274篇
  1989年   247篇
  1988年   136篇
  1987年   108篇
  1986年   77篇
  1985年   52篇
  1984年   43篇
  1983年   35篇
  1982年   19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951.
HPLC测定腰痛灵栓中桂皮醛的含量及对麝香酮的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腰痛灵栓中桂皮醛的含量测定及麝香酮鉴别的方法.方法采用RP-HPLC,以乙腈-0.1%磷酸(38:62)为流动相,在检测波长285 nm处测定桂皮醛含量;以2,4-二硝基苯肼为衍生试剂,乙腈-0.1%磷酸(90:10)为流动相,在检测波长365 nm处鉴定麝香酮.结果桂皮醛平均回收率为98.75%,RSD=2.22%;样品中麝香酮衍生物得到良好分离.结论桂皮醛HPLC含量测定方法可行;麝香酮HPLC鉴别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952.
滨蒿化学成分的研究(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滨蒿花蕾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聚酰胺、SephadexLH - 2 0柱色谱和高压液相色谱法分离化学成分 ,UV ,NMR和MS等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干燥花蕾中又分离鉴定了 6个化合物 ,为 β-谷甾醇 (Ⅸ ) ,6 ,7-二甲氧基香豆素 (Ⅹ ) ,6-去甲基茵陈色原酮 (Ⅺ ) ,茵陈香豆酸乙 (Ⅻ ) ,华良姜素 ( ) ,异东莨菪苷 ( )。结论 :化合物Ⅺ ,Ⅻ , ,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其中化合物Ⅺ为一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953.
醒脑静注射液质量控制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立强  王思玲  苏德森 《中成药》2004,26(4):289-291
目的:研究醒脑静注射液(麝香、冰片、栀子、郁金)的质量标准.方法:分别以高效液相色谱法和气相色谱法测定了醒脑静注射液中的麝香酮、冰片的含量.结果:麝香酮的平均回收率为98.3%(RSD=0.41%,n=3),冰片的平均回收率为97.7%(RSD=0.54%,n=3).结论:该法重现性好,可有效地控制醒脑静注射液的质量.  相似文献   
954.
银杏酮酯对实验性心肌缺血和血液流变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银杏酮酯 (EGB)对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缺血和血液流变性的影响.方法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观察 EGB对犬急性心肌梗死的影响;静脉注射脑垂体后叶素,观察 EGB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的影响;家兔静脉注射给药,观察 EGB对血液流变性的影响.结果 EGB可明显减小犬心肌梗死范围,明显降低心肌梗死后乳酸脱氢酶和磷酸肌酸激酶活性,抑制垂体后叶素所致的大鼠心肌缺血心电图 ST段升高.可不同程度地降低家兔全血粘度及血浆粘度.结论 EGB能显著地保护缺血损伤心肌,其机制可能与缩小急性心肌梗死范围及减轻梗死程度、缓解急性心肌缺血、明显改善血液流变性指标有关.  相似文献   
955.
目的探讨煦少火注射液(XSH)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犬的作用机理.方法成年家犬随机分为5组,用结扎LAD方法造成犬AMI模型,采用静脉点滴给药,检测犬冠脉流量(CF)、血浆内皮素(ET-1)、血栓素B2(TXB2)和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的含量,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XSH组ET-1、TXB2/6-keto-PGF1α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冠脉流量高于模型对照组.结论XSH可增加冠脉流量,抗血小板聚集,扩张血管,改善血流动力学,有利于调节和维持心肌氧代谢和能量的供需平衡,对心肌缺血的心脏具有保护性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56.
广藿香挥发油气相色谱指纹图谱再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郭晓玲  冯毅凡  罗集鹏 《中药材》2004,27(12):903-908
目的:建立广藿香挥发油的特征指纹图谱,用于广藿香的品质控制及产地鉴别.方法:采用GC法对高要、石牌、吴川、遂溪、雷州及海南万年产广藿香挥发油进行GC图谱的比较分析.结果:以11个共有峰为评价指标,GC分析色谱条件的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良好;同产地、不同采收期广藿香的主成分基本相同,但含量有差异;不同产地的广藿香其各组分的含量有较大的差异.结论:以11个共有峰作为广藿香挥发油特有的指纹图谱,以广藿香酮与广藿香醇的峰面积比值作为鉴别不同产地的广藿香的指标参数,建立了可用于广藿香道地性鉴别及品质评价的气相色谱指纹图谱标准.  相似文献   
957.
葛根素对小鼠和大鼠肝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葛根素(puerarin)是豆科植物葛根的主要有效成分,具有扩血管、抗血小板、降血压、降血糖、改善微循环等作用,广泛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1].因联合用药日益普遍,使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倍受重视.肝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cytochrome P450, CYP)是参与药物代谢的重要酶系,药物对CYP活性的影响是药物间相互作用的重要机制之一.本研究探讨了葛根素腹腔注射对小鼠和大鼠肝微粒体CYP活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58.
氨基胍对糖尿病大鼠心脏功能及心肌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非酶糖化抑制剂 氨基胍 (amin oguanidine ,AG)对链尿佐菌素 (streptozotocin ,STZ)糖尿病大鼠心肌的保护作用 ,为糖尿病心肌病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建立STZ糖尿病大鼠模型 ,随机分为对照组、糖尿病组和氨基胍治疗组 ,AG剂量为15 0mg·kg-1·d-1。 12周时测定大鼠血清果糖胺含量、心脏重量指数、左室内压最大上升和下降率 (±dp dtmax)值 ,电镜观察心肌超微结构 ,测量心肌毛细血管基底膜厚度。结果 :糖尿病组大鼠血清果糖胺含量、心脏重量指数明显增高 ,±dp dtmax降低 ;超微结构显示心肌肌原纤维排列紊乱 ,线粒体肿胀变性 ,间质胶原增生 ,微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基底膜明显增厚。氨基胍治疗组血清果糖胺含量降低、心脏重量指数明显下降、±dp dtmax 值上升 ,微血管基底膜增厚减轻 ,间质胶原减少 ,心肌细胞超微结构异常减轻。结论 :糖尿病时存在心脏功能异常、心肌肥厚和超微结构的改变 ,早期应用AG在一定程度上可阻抑糖尿病心肌病变的发展。  相似文献   
959.
目的 评价药代动力学软件(PKS)预测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血浓度的准确性。方法 严重感染病人53例,静脉点滴氨基糖苷类抗生素q 6 h共3天。血药浓度测定用偏振荧光免疫测定法。用PKS软件Bayesian模式,以首次给药后峰和低浓度为反馈值,对以后每剂量的峰和谷浓度作预测。预测准确性和精确性用平均预测误差(ME)、均方预测误差(MSE)、均方预测误差平方根(RMSE)及其95%可信限表示。将24,48,72h峰、谷浓度实测值与预测值做配对t检验。结果 303次血药浓度实测值供预测。ME,MSE,RMSE及其95%可信限均在临床可接受范围内。24和48h峰浓度预测值和观察值间无显著差异(P>0.05),72 h组问差异有显著性(P<0.05)。上述3个时间点的谷浓度预测值和观察值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用PKS可准确预测氨基糖苷类静脉给药后4 8 h内每一剂量的峰浓度,但谷浓度预测受限。  相似文献   
960.
目的 探讨吡格列酮(PGZ)对人神经胶质瘤细胞株SNB19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用MTT、流式细胞仪、Tunel和Western blot分析技术。结果 吡格列酮能够抑制SNB19细胞增殖和诱导其凋亡,同时伴有Bax表达的增高和pRb、Bcl-2表达的降低。结论 PGZ能够在体外抑制胶质瘤SNB19细胞的生长并诱导其凋亡,提示PGZ有可能成为一种新的治疗胶质瘤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