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04404篇 |
免费 | 21388篇 |
国内免费 | 20104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993篇 |
儿科学 | 3745篇 |
妇产科学 | 3158篇 |
基础医学 | 30091篇 |
口腔科学 | 5949篇 |
临床医学 | 38476篇 |
内科学 | 32794篇 |
皮肤病学 | 4813篇 |
神经病学 | 5857篇 |
特种医学 | 8356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414篇 |
外科学 | 18580篇 |
综合类 | 89028篇 |
预防医学 | 14577篇 |
眼科学 | 3787篇 |
药学 | 32613篇 |
578篇 | |
中国医学 | 19763篇 |
肿瘤学 | 30324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7篇 |
2024年 | 4508篇 |
2023年 | 7896篇 |
2022年 | 9460篇 |
2021年 | 12014篇 |
2020年 | 10178篇 |
2019年 | 8258篇 |
2018年 | 4624篇 |
2017年 | 7110篇 |
2016年 | 8144篇 |
2015年 | 8890篇 |
2014年 | 12941篇 |
2013年 | 13297篇 |
2012年 | 18198篇 |
2011年 | 20169篇 |
2010年 | 18528篇 |
2009年 | 19169篇 |
2008年 | 21263篇 |
2007年 | 18876篇 |
2006年 | 18074篇 |
2005年 | 18399篇 |
2004年 | 14928篇 |
2003年 | 12426篇 |
2002年 | 10170篇 |
2001年 | 9072篇 |
2000年 | 7309篇 |
1999年 | 5931篇 |
1998年 | 4758篇 |
1997年 | 4098篇 |
1996年 | 3503篇 |
1995年 | 2969篇 |
1994年 | 2562篇 |
1993年 | 1636篇 |
1992年 | 1576篇 |
1991年 | 1428篇 |
1990年 | 1167篇 |
1989年 | 1226篇 |
1988年 | 363篇 |
1987年 | 251篇 |
1986年 | 225篇 |
1985年 | 138篇 |
1984年 | 66篇 |
1983年 | 24篇 |
1982年 | 19篇 |
1981年 | 12篇 |
1980年 | 9篇 |
1979年 | 5篇 |
1976年 | 5篇 |
1958年 | 2篇 |
1953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细胞粘附作用与肿瘤的形成,侵袭和转移等关系密切,细胞与细胞,细胞与基质间的粘附作用主要由细胞粘附分子完成。现已发现了许多种粘附分子族,其中与头颈部癌关系密切的有整合素族和钙依赖性粘附分子。 相似文献
92.
复发性口疮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Ig的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采用酸性α醋酸萘酯酶染色法(简称ANAE)及单向琼脂免疫扩散法对57例复发性口疮(简称RAU)患者的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复发性口疮患者辅助性T细胞(Th细胞)明显低于正常人(P<0.01)。抑制性T细胞(Ts细胞)明显高于正常人(P<0.01)。Th/Ts比值下降。表明RA患者细胞免疫水平处于抑制状态。(2)血清IgG、IgA、IgM含量均高于正常人。提示:RA的发病机理与自身免疫功能的异常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3.
目的:研究瘤性成牙骨质细胞和牙周膜细胞克隆体外不同的生物学特性。方法:对瘤性成牙骨质(CTM)细胞和牙周膜(PDL)细胞进行克隆化培养,分别观察细胞的钙化形态并检测培养液中骨钙素(OC)的含量。结果:其钙化的形式有两种,一种为弥散型钙化,一种为结节状钙化。PDL组结节状钙化为细胞钙化总数的16%,而CTM组结节样钙化为钙化总数的62%(P<0.01)。两种钙化形式的克隆细胞16d时的OC含量有明显的不同。结论:结节状钙化形式可能是成牙骨质细胞钙化的特有形式之一,这对今后牙周细胞的移植和牙周组织工程的研究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4.
魏昕 《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2003,30(3):167-169
现已查明在口腔癌和头领部鳞状细胞癌中存在着多种肿瘤相关基因的异常改变,特别是染色体1,3,8,9,11,13,17区域的基因改变,包括杂合子丢失、等位基因失调以及相应的押癌基因和癌基因的异常表达等。 相似文献
95.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侵袭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3H~TdR 掺入粘附试验测定VEGF对体外培养的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系TSCCa细胞同质性粘附作用以及Boyde Chamber 观察VEGF诱导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转移作用。结果1ng/ml、5ng/mlVEGF诱导TSCCa细胞60min、90min、120min,3H-TdR掺入实验(dpm/min)分别为1773.67±289.64、2180.32±326.321、2256.43±310.31和1687.38±226.24、2045.68±273.26、1891.52±213.84,10ng/ml VEGF诱导TSCCa细胞60min、90min、120min,3H-TdR掺入实验(dpm/min)分别为1436.69±326.03、1380.32±201.04、1228.56±237.07,显著低于对照组60、90、120min的2184.49±314.72、2746.53±255.17、3560.14±377.35(P<0.05或0.01),用VEGF 1ng/ml、5ng/ml、10ng/ml培养口腔鳞状细胞癌2h,Boyde Chamber小室下室浸润的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数分别为6.67±1.78、17.17±2.38、22.33±2.54×104/ml,分别高于对照组2.48±1.02×104/ml(P<0.05或0.01)。结论VEGF可以促进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转移,与VEGF降低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的同质性粘附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96.
rhTGF-β1、rhBMP-2和rhbFGF单独或者联合应用对BMSC的ALP活性和钙化能力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rhbFGF)、重组人转化生长因子 β1(rhTGF β1)和重组人骨形成蛋白 2 (rhBMP 2 )单独和联合使用 ,对骨髓基质细胞 (BMSC)碱性磷酸酶 (ALP)活性和钙化能力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大鼠骨髓基质细胞 ,分别用一定浓度的rhTGF β1(5 μg/L)、rhBMP 2 (2 0 0 μg/L)和rhbFGF(1μg/L)单独或者联合应用 ,测定第 12、14天的碱性磷酸酶活性 ;加入矿化诱导液 ,用Vonkossa染色 ,检测 10、2 0和3 0天的钙化情况。结果 :rhBMP 2可增强BMSC的ALP活性 ,rhbFGF和rhTGF β12种因子单独或者联合使用抑制BMSC的ALP活性 ,rhTGF β1和rhBMP 2以及rhbFGF和rhBMP 2联合使用时 ,抑制BMSC的ALP活性 ;3种生长因子联合使用时 ,抑制BMSC的ALP活性 ,研究发现f b组和b组可显著促进BMSC向成骨细胞转化 ,增强细胞的矿化能力 ;其它各组对BMSC向成骨细胞转化、矿化能力无显著作用。结论 :生长因子rhBMP 2(2 0 0 μg/L)单独应用和rhbFGF(1μg/L)在此浓度下结合使用可以提高体外培养骨髓基质细胞的钙化能力。 相似文献
97.
口腔粘膜鳞状细胞癌癌旁粘膜的组织病理及细胞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放射自显影术对口腔粘膜鳞状细胞癌癌旁粘膜的细胞动力学研究结果说明,有明显的细胞动力学参数改变的上皮单纯增生可距癌灶较上皮异常增生更远,并可呈跳跃方式存在,应视为癌旁粘膜的危险区,应连同癌组织一并切除。细胞动力学研究有助于手术范围的确定和了解癌旁粘膜中细胞增殖规律以及癌变过程的机理。 相似文献
98.
牙源性角化囊肿中PTCH基因的突变检测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检测牙源性角化囊肿(OKC)中PTCH基因突变的发生频率、类型及分布特点,分析散发OKC与伴发痣样基底细胞癌综合征(NBCCS)OKC之间的分子病理联系。方法收集8例OKC新鲜病变组织(4例散发,4例伴发NBCCS),提取DNA,采用PCR直接测序法检测OKC病变组织中的PTCH基因突变。结果分别于4例NBCCS—OKC和2例散发OKC中检测到6处PTCH基因突变,2例为错义突变,引起1个氨基酸的改变;其余4例突变分别为1~7个碱基插入或缺失,其中3例引起读码框的改变(移码突变),并导致蛋白质的提前截断,1例导致了2个氨基酸的插入。结论PTCH基因突变不仅常见于NBCCS—OKC,部分散发OKC病变也可以发生该基因的异常。 相似文献
99.
面部孢子丝菌病误诊基底细胞癌1例ACASEOFSFOROTRICHOSISMISDIAGNOSISBASALCELLCARCINOMA陈伟良鲁长明孢子丝菌病(Sforotrichosis)为较少见的真菌感染性疾病。发生于面部皮肤者,易被误诊为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100.
口腔鳞癌P-gp、GST-π表达与化疗药物耐受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π(glutathione transferase-π,GST-π)表达与化疗药物耐受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过氧化物酶标记法检测口腔颌面部鳞癌和正常口腔粘膜组织样本中P-gp和GST-π的表达,结合MTT药敏检测结果分析。结果 P-gp和GST-π在恶性肿瘤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7.1%和53.6%,在正常组织中未见表达;P-gp的表达与化疗药物总体耐受性有关;GST-π的表达与患者顺铂耐受性有关。结论 P-gp和GST-π的阳性表达提示患者有化疗药物耐受倾向。P-pg和GST-π检测对判断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化疗耐药性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