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2721篇 |
免费 | 1747篇 |
国内免费 | 1129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292篇 |
儿科学 | 611篇 |
妇产科学 | 165篇 |
基础医学 | 902篇 |
口腔科学 | 1042篇 |
临床医学 | 10962篇 |
内科学 | 3799篇 |
皮肤病学 | 272篇 |
神经病学 | 312篇 |
特种医学 | 1476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18篇 |
外科学 | 4285篇 |
综合类 | 16077篇 |
预防医学 | 3399篇 |
眼科学 | 205篇 |
药学 | 7087篇 |
145篇 | |
中国医学 | 2599篇 |
肿瘤学 | 949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篇 |
2024年 | 272篇 |
2023年 | 1023篇 |
2022年 | 1256篇 |
2021年 | 1775篇 |
2020年 | 1173篇 |
2019年 | 1061篇 |
2018年 | 581篇 |
2017年 | 1046篇 |
2016年 | 1144篇 |
2015年 | 1421篇 |
2014年 | 2913篇 |
2013年 | 2821篇 |
2012年 | 3697篇 |
2011年 | 3958篇 |
2010年 | 3762篇 |
2009年 | 3516篇 |
2008年 | 3768篇 |
2007年 | 3460篇 |
2006年 | 3148篇 |
2005年 | 3270篇 |
2004年 | 2330篇 |
2003年 | 1989篇 |
2002年 | 1327篇 |
2001年 | 1052篇 |
2000年 | 709篇 |
1999年 | 559篇 |
1998年 | 501篇 |
1997年 | 446篇 |
1996年 | 346篇 |
1995年 | 316篇 |
1994年 | 237篇 |
1993年 | 170篇 |
1992年 | 126篇 |
1991年 | 128篇 |
1990年 | 95篇 |
1989年 | 100篇 |
1988年 | 24篇 |
1987年 | 26篇 |
1986年 | 26篇 |
1985年 | 9篇 |
1984年 | 10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2篇 |
1979年 | 1篇 |
196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32.
左顶叶黑色素瘤并视力受损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性,14岁,因视物模糊7d、头痛3d于2004年10月8日入院。查体:神志清,全身皮肤黏膜无黑色素瘤的斑痣。右眼视力50cm数指,左眼视为0.1,双眼底视神经萎缩,余颅神经检查未见异常。头颅CT及MRI:幕上下脑室系统轻度扩大。 相似文献
33.
34.
35.
36.
37.
左双腔支气管导管管端位置与吸气峰压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目的 观测无隆突钩双腔支气管导管(DLT)管端位置与吸气峰压(Ppeak)以及肺顺应性环形状改变的关系,探讨用Ppeak和顺应性环的变化评估DLT管端位置的可行性。方法 拟行右侧剖胸手术的成年患者32例,静脉诱导后插入左Mallinckrodt DLT,吸入氧化亚氮和地氟醚维持麻醉。按纤维支气管镜(FOB)确认DLT管端位置和通气方式将观测过程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S1),管端位置正确的双肺通气;第二阶段(S2),管端位置正确的左侧单肺通气;第三阶段(S3),管端插入左下支气管(置管过深)的左侧单肺通气;第四阶段(S。),管端处在左支气管开口(置管偏浅)的左侧单肺通气。每阶段均机械通气15min。结果 回归方程预计插管深度与FOB检查符合者占71.9%。S2时Ppeak值比S1时增加50.8%,肺顺应性(Cdyn)值减少36.2%;S3时Ppeak值比S1时增加87.4%,Cdyn值减少56.8%。PV环曲线斜率向右明显移位,环体显著延长。结论 用无隆突钩DLT行肺隔离,在无FOB定位的条件时,联合应用听诊法、回归方程预计插管深度、动态监测气道峰压和P-V环的变化综合评估,可提高DLT管端的正确到位率。单肺通气的气道峰压超过双肺通气时的1.65倍,且气道峰压超过25cm H2O.应高度怀疑DLT管端发生过深移位。 相似文献
38.
笔者自1995年至2004年,共施行了甲状腺机能亢进手术203例,其中传统手术方式:双侧甲状腺大部切除154例;改良手术方式:一侧甲状腺全切除,另一侧甲状腺大部切除49例。术后因增殖性疤痕,出现气管受压、偏移,致呼吸不畅共9例,现予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9.
患儿,男性,4个月,母乳喂养。因喂奶量多,吸吮过急,呛咳后造成误吸,迅速出现窒息。于15min后送急诊室,口腔、鼻腔流出大量乳白色液体。面色发绀,心跳。呼吸停止,瞳孔散大,固定,无任何反射。快速气道内吸引后,口对口人工呼吸,同时心脏按压,建立循环和呼吸功能,配合药物治疗,肾上腺素0.5mg,可拉明0.2,洛贝林1.5mg,静脉推注快速气管插管,手控呼吸,继续心脏按压,静滴5% GS250ml+可拉明0.375,洛贝林3mg,阿托品0.5mg,地塞米松5mg,5%碳酸氢钠5ml稀释到20ml,地塞米松7.5mg,去甲肾上腺素1mg,可拉明0.375,洛贝林3mg,阿托品0.5mg,间断分三次静脉推注,用5%GS250ml+青霉素240万^u,静脉滴注。 相似文献
40.
目的 对42例吸入性损伤的治疗进行总结,探讨有效的治疗方法以提高治愈率。方法 从治愈与死亡的吸入性损伤病例中,对效果及死亡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42例吸入性损伤患者中治愈29例,死亡13例。结论 早期行气管切开,气管支气管冲洗,积极防治并发症,可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