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389篇
  免费   814篇
  国内免费   803篇
耳鼻咽喉   47篇
儿科学   25篇
妇产科学   21篇
基础医学   817篇
口腔科学   4852篇
临床医学   2310篇
内科学   373篇
皮肤病学   59篇
神经病学   237篇
特种医学   634篇
外科学   3015篇
综合类   7641篇
预防医学   1178篇
眼科学   26篇
药学   3359篇
  60篇
中国医学   2295篇
肿瘤学   57篇
  2024年   149篇
  2023年   483篇
  2022年   419篇
  2021年   579篇
  2020年   639篇
  2019年   690篇
  2018年   307篇
  2017年   608篇
  2016年   746篇
  2015年   852篇
  2014年   1352篇
  2013年   1428篇
  2012年   1703篇
  2011年   1853篇
  2010年   1641篇
  2009年   1552篇
  2008年   1530篇
  2007年   1503篇
  2006年   1291篇
  2005年   1331篇
  2004年   1113篇
  2003年   1074篇
  2002年   801篇
  2001年   622篇
  2000年   474篇
  1999年   368篇
  1998年   350篇
  1997年   277篇
  1996年   272篇
  1995年   214篇
  1994年   197篇
  1993年   136篇
  1992年   111篇
  1991年   95篇
  1990年   81篇
  1989年   92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  探讨四手操作配合“知信行”健康宣教在根管治疗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期间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牙体牙髓科行根管治疗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操作护理配合+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采用四手操作护理+“知信行”健康宣教。对比2组根管治疗时间、术后患牙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肿胀发生率,以及干预前后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评分以及随访情况。  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的根管治疗时间(26.45±5.73)分、术后疼痛VAS评分(3.36±1.12)分和术后肿胀发生率4.00%、HAMA评分(13.13±2.46)分、HAMD评分(7.29±1.45)分均低于对照组的(34.69±6.24)分、(4.28±1.34)分、16.00%、(15.47±2.31)分、(8.53±2.06)分(均P<0.05);且观察组患者ESCA总分(125.82±6.53)分高于对照组的(112.03±7.5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观察组暂存物脱落发生率为8.00%,低于对照组的24.00%(P<0.05),按时复诊和全冠修复患者占比为92.00%和78.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00%、58.00%(均P<0.05)。  结论  采用四手操作配合“知信行”健康宣教护理根管治疗患者能明显缩短手术治疗时间,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感,并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按时复诊率。   相似文献   
992.
目的 对中国女性患者腰椎椎弓根对应横断面椎体松质骨CT值与年龄、双能X线骨密度值以及T值的相关性进行研究,以期为脊柱外科椎弓根螺钉置入术术前评估钉道骨质量提供参考。方法 将465例因腰腿痛住院的女性患者纳入本研究 ,所有患者均行腰椎CT及骨密度检查。研究人员测量了腰1~4椎弓根中部对应横截面上椎体松质骨的CT值,同时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XA)测量了腰1~4椎体的骨密度(BMD),并计算了404名绝经后女性研究对象的T值。将腰 1~4椎弓根对应横断面椎体松质骨CT值、年龄、BMD 以及 T 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①椎弓根对应横断面椎体松质骨CT值随着年龄增长而不断下降,各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②腰 1~4椎弓根对应横断面椎体CT值与BMD、T值均呈显著正相关(P<0.001),腰4椎体相关性较其他三个椎体差。③根据T 值大小,将其中404名女性患者分为骨量正常、骨量减少及骨质疏松3组。组间两两进行比较,椎弓根对应横断面椎体CT值:骨质疏松症组<骨量减少组<骨量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女性腰椎椎弓根对应横断面椎体松质骨 CT 值随着年龄增大而逐渐减小,与BMD 值、T值呈现显著正相关。其中腰4椎体由于更容易发生退变导致其CT值与BMD值、T值相关性较差。  相似文献   
993.
【摘要】 目的:探讨同一体位下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LIF)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结核的可行性,并评估其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2019年12月我科采用OLIF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的35例腰椎结核患者,其中男16例,女19例;年龄33~68岁(51.1±12.8岁);术前术后均配合系统抗结核治疗。记录所有患者术前术后的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相关并发症、植骨融合情况,比较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神经功能分级、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病变节段后凸Cobb角、腰椎前凸角。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25~280min(168.8±51.4min);术中出血量260~1500ml(347.5±121.7ml)。3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24~48个月(37.8±8.9个月);术后不同时间点(术后1、3、6个月及末次随访)ESR、CRP、VAS评分及ODI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术后不同时间点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不同时间点Cobb角及腰椎前凸角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但术后不同时间点间两两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13例神经损伤患者ASIA分级均较术前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所有患者均获骨性融合。2例患者于引流管口持续渗液合并窦道形成,予以换药、调整敏感抗结核药物及营养支持分别于术后3个月、术后5个月切口愈合;1例患者出现肺部感染合并胸腔积液,3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药物性肝功能损伤,经药物保守治疗后好转。结论:同一体位下OLIF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结核安全、可行,病灶清除彻底,骨融合率高,并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的优点。  相似文献   
994.
【摘要】 目的:比较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顶椎区相同椎弓根类型在导航及导航校准技术辅助下置钉的精确性及偏出方向,并分析影响导航置钉偏移的相关因素及导航校准技术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7年10月~2020年10月,在我院明确诊断为AIS并在导航辅助下行经后路脊柱侧凸矫形内固定术治疗的41例患者,依据术中是否使用导航校准技术,将41例患者分为两组:导航组(n=22)和校准组(n=19)。收集两组患者基本信息,记录两组患者Risser征,术前、术后Cobb角,术后1年时矫形率,根据付长峰椎弓根分型系统对两组患者顶椎区椎弓根分型(A、B、C、D、E型),依据Rao分型评估两组相同椎弓根类型的置钉精确性。结果:校准组A、B、C型椎弓根优良置钉率(96.4%、87.8%、84.0%)显著高于导航组(79.2%、70.5%、56.7%),且凹凸双侧0级钉率显著高于导航组,同时校准组B型椎弓根及其凹凸双侧3级钉率(4.1%、2.0%、6.3%)及C型椎弓根凸侧2级钉置钉率(11.1%)显著低于导航组(12.4%、11.1%、13.7%、50.0%),两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校准组A、B、C型椎弓根外侧皮质破壁率(33.3%、33.3%、60.0%)显著低于导航组(64.0%、38.6%、73.1%),同时校准组A型椎弓根椎体前壁穿破率(0.0%)及C型椎弓根凹侧外侧皮质破壁率(66.7%)显著低于导航组(24.0%、77.8%),而B型椎弓根内侧皮质穿破率(41.7%)高于导航组(40.9%),但其凹侧内侧皮质穿破率(36.4%)显著低于导航组(33.3%),两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均未发生脊髓、神经血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结论:与传统导航相比,导航校准技术在术中能够有效地预防导航偏移,显著提高AIS顶椎区A、B、C型椎弓根置钉精确性,降低误置螺钉外侧壁穿孔率及B型椎弓根凹侧内侧壁穿孔率,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995.
【摘要】 目的:通过Meta分析系统评价皮质骨轨迹(cortical bone trajectory,CBT)螺钉与传统椎弓根螺钉(pedicle screw,PS)固定对短节段腰椎融合术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为脊柱外科医生选择相应的内固定方式提供理论参考。方法:检索PubMed、Scopus、Web of Science、EI和知网数据库自建库至2022年7月1日发表的对比CBT螺钉(CBT组)和PS(PS组)固定对腰椎椎间融合术疗效影响的文献,提取椎间融合率、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术后邻近节段退变(adjacent segment degeneration,ASD)发生率、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背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和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等指标,采用RevMan 5.3进行Meta分析。随机对照试验采用Cochrane风险偏倚评估标准,队列分析采用Newcastle-Ottawa Scale(NOS)风险偏倚评估标准对纳入文献质量进行评估。结果:共纳入15篇文献,其中3篇为随机对照试验,12篇为队列研究,文献质量评估结果显示纳入文献质量较高。通过Meta分析得出,与PS固定相比,CBT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RR=0.49,95%CI(0.34,0.70),P<0.05]、术后ASD发生率[RR=0.33,95%CI(0.16,0.65),P<0.05]更低;术中出血量[SMD=-0.81,95%CI(-0.98,-0.63),P<0.05]更少;手术时间[SMD=-0.49,95%CI(-0.67,-0.30),P<0.05]及平均住院时间[SMD=-0.60,95% CI(-0.81,-0.38),P<0.05]更短;JOA评分[SMD=0.23,95%CI(0.02,0.43),P<0.05]更高;而两者在椎间融合率、背部疼痛VAS评分和ODI方面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与应用PS固定相比,在短节段腰椎固定融合术中应用CBT螺钉固定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术后ASD发生率较低,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JOA评分较高。  相似文献   
996.
张青莲 《护理学报》2003,10(6):40-41
笔通过对胸腰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后常见并发症原因分析,认为过早活动和负重、锻炼方法不当及未用支具保护、长期卧床、全身营养欠佳、骨质疏松是引起并发症的主要原因。动态观察肢体感觉、运动及各种反射,及早发现感觉和运动障碍:针对原因实施护理干预,正确指导功能锻炼、避免过早活动和负重、营养支持疗法及做好出院指导,可减少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97.
椎弓根螺钉系统在脊椎骨折、滑脱等疾病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迟发性感染发病率也随之增加.1998年至2005年,我们对33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施行腰椎滑脱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术后并发迟发性感染30例,现回顾性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98.
李罡  樊世峰 《临床医学》2008,28(3):93-94
椎弓根螺钉系统(GSS系统)目前已广泛应用于脊柱外科.我科2005年1月至2007年1月应用GSS系统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52例,获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99.
上世纪90年代以后,腰椎椎弓根内固定器械在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手术治疗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我院自2000年1月~2004年6月间应用MOSS MI-AMI后路椎弓根钉系统治疗腰椎滑脱症29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00.
下颈椎经椎弓根内固定的生物力学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椎弓根固定是目前能提供三柱生物力学稳定性最可靠的脊柱后路内固定,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但颈椎椎弓根毗邻结构复杂,螺钉置入风险很高,限制了其在临床的广泛应用。文章从颈椎椎弓根的形态,生物力学性能,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和固定系统,手术导航,手术的适应证、禁忌证及并发症等不同研究侧面,总结国内外学者在以上相关领域,有关椎弓根固定在下颈椎疾病治疗方面的应用和进展,认为椎弓根固定虽然有很高风险,但通过术前精确测量椎弓根形态、术中结合各种新辅助技术、配合手感,下颈椎经椎弓根内固定的风险将降低,其在临床应用将越来越广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