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84篇
  免费   129篇
  国内免费   64篇
耳鼻咽喉   10篇
儿科学   8篇
妇产科学   10篇
基础医学   86篇
口腔科学   20篇
临床医学   272篇
内科学   59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41篇
特种医学   158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71篇
综合类   659篇
预防医学   193篇
眼科学   813篇
药学   164篇
  1篇
中国医学   182篇
肿瘤学   24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70篇
  2021年   70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71篇
  2015年   83篇
  2014年   115篇
  2013年   125篇
  2012年   171篇
  2011年   147篇
  2010年   198篇
  2009年   182篇
  2008年   207篇
  2007年   159篇
  2006年   141篇
  2005年   163篇
  2004年   126篇
  2003年   104篇
  2002年   80篇
  2001年   63篇
  2000年   55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利用波阵面像差检测仪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中角膜瓣制作与激光扫描切削在时间上有延迟时对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30例(60眼)近视患者自愿接受LASIK手术。手术方式基本同常规LASIK术,不同点为:用角膜刀先后制作左、右眼带蒂上方角膜瓣,再分别对右、左眼角膜基质层行激光切削。于术前、术后第1周、第1个月、第3个月进行双眼波阵面像差的检测和分析。结果术前双眼波阵面像差均方根值(root means squares,RMS)检测各组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第1周在中小瞳孔直径下,右、左眼RMS2和RMSg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第1个月仅在小瞳孔直径下,右、左眼RMS2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RMS1、RMS3-6、RMSg及RMSh各组值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术后第3个月双眼RMS各组值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术后各时期双眼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平均屈光度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该手术方式步骤衔接紧密,省出有效时间消毒显微角膜板层刀和相关器械,对术后稳定效果无影响,适宜于对大批患者集中进行手术,易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2.
背景 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是目前矫正近视和近视散光的主要手术方式之一,研究表明飞秒激光制瓣LASIK的安全性、精确性及可预测性明显优于微型角膜刀制瓣LASIK,但飞秒激光制瓣LASIK对患者视觉质量的影响仍是关注的焦点. 目的 比较Intralase FS60飞秒激光和Moria M2微型角膜刀制瓣LASIK矫正屈光不正的临床疗效及术后视觉质量. 方法 采用前瞻性非随机临床对照研究方法,纳入2012年3-8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拟行LASIK治疗近视及近视散光并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共102例204眼.根据自愿的原则将患者分为2个组,各组患者基线特征匹配.飞秒激光制瓣组50例100眼行飞秒激光制瓣的LASIK,微型角膜刀制瓣组52例104眼行微型角膜刀制瓣的LASIK.分别于术前及术后3个月、6个月和1年采用波前像差仪分析6 mm瞳孔下Zernike系数及高阶像差的均方根值,采用Optec 6500视功能测试仪测定暗视及暗视+眩光状态下1.5、3.0、6.0、12.0和18.0 c/d空间频率的对比敏感度(CS).结果 飞秒激光制瓣组术后3个月、6个月和1年裸眼视力达到及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BCVA)者分别占95.1%、94.2%和93.9%,微型角膜刀制瓣组分别为94.2%、93.8%和93.2%.术前、术后3个月和术后1年,飞秒激光制瓣组等效球镜度(SE)分别为(-6.37±2.12)、(-0.26±0.45)和(-0.45±0.51)D,微型角膜刀制瓣组分别为(-6.25±2.05)、(-0.44±0.64)和(-0.35±0.59)D,术后3个月和1年2个组间SE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u=l.194、1.429,均P>0.05).术后3个月、6个月及1年飞秒激光制瓣组总高阶像差(RMSh)及各项高阶像差均明显低于微型角膜刀制瓣组(均P<0.05).术后3个月和6个月飞秒激光制瓣组术眼在暗视及暗视+眩光状态下各空间频率的LogCS值均明显优于微型角膜刀制瓣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年,2个组间术眼在暗视状态下1.5 c/d空间频率的LogC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飞秒激光制瓣组术眼在暗视及暗视+眩光状态下12.0 c/d和18.0 c/d空间频率的LogCS值均明显优于微型角膜刀制瓣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飞秒激光制瓣的LASIK术后产生的高阶像差低于微型角膜刀制瓣的LASIK,视觉质量优于微型角膜刀制瓣的LASIK.  相似文献   
43.
高宁  胡隆基  廖伟  苏艳  李燕 《眼科新进展》2011,31(2):173-174,178
目的评价虹膜定位的波前引导个体化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后患者的视觉质量。方法选取2008年8月至12月在青岛明基眼科医院接受虹膜定位的波前引导个体化LASIK治疗的近视患者86例,其中男37例,女49例。分别于术后1d、10d,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通过回答问卷的方式,了解患者术后视觉质量下降症状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结果术后裸眼视力明显提高。术后主要并发症为光晕、暗视力下降和眩光。随时间的推移,除单眼复视外各症状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逐渐下降,视觉质量明显改善,3个月时基本稳定,并且症状已不明显。术后6个月,98.8%的患者对手术的综合评价为满意。结论虹膜定位的波前引导个体化LASIK对患者的视觉质量影响轻微,患者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44.
45.
Epi-LASIK和LASIK矫治高度近视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微型角膜刀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Epi-LASIK)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矫治高度近视的疗效。设计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研究对象62例(123眼)高度近视患者。方法对62例(123眼)高度近视患者进行Epi-LASIK(28例56眼)或LASIK(34例67眼)手术。由患者自行决定采用何种术式,对于角膜相对较薄者和从事职业存在角膜瓣风险者,医生推荐Epi-LASIK手术。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记录两组患者术后1周、1、3、6个月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屈光状态及总的高阶波前像差均方根(RMS)。主要指标UCVA、BCVA、屈光状态及总的高阶波前像差RMS值。结果术中、术后无严重并发症。术后1周Epi-LASIK组UCVA≥0.8眼数比例(46.4%)明显少于LASIK组(7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3);术后1、3、6个月Epi-LASIK组UCVA≥0.8眼数比例(85.7%、94.6%、91.1%)与LASIK组(92.5%、95.5%、9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90、0.822、0.530)。两组术后的BCVA无一例下降。Epi-LASIK组术后1周、1、3、6个月等效球镜值在±0.50D以内的比例(42.9%、51.8%、60.7%、64.3%)与LASIK组(53.7%、59.7%、71.6%、73.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230、0.378、0.200、0.290)。两组术后的高阶像差RMS均较术前增大:Epi-LASIK组术后l、3、6个月的高阶像差RMS值(1.51±0.77)μm、(1.32±0.76)μm、(1.18±0.71)μm与术前(0.87±0.27)μm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6、0.019、0.026);LASIK组术后1、3、6个月的高阶像差RMS值(2.41±0.81)μm、(2.17±0.63)μm、(1.89±0.87)μm与术前(0.91±0.22)μm相比,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1、0.008、0.006)。Epi-LASIK组对高阶像差的影响小于LASIK组:两组之间术后1、3、6个月高阶像差RM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39、0.035、0.033)。Epi-LASIK组Ⅰ级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2眼。结论Epi-LASIK矫正高度近视虽然视力恢复较LASIK慢,但能获得更好的视觉质量。(眼科,2007,16:336-339)  相似文献   
46.
目的 比较负球差疏水性丙烯酸酯人工晶状体眼和零球差亲水性丙烯酸酯人工晶状体眼术后1个月术眼散射情况。方法 收集我院行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患者60眼,其中30眼植入负球差疏水性丙烯酸酯人工晶状体,定义为TecnisZA9003组;另外30眼植入零球差亲水性丙烯酸酯人工晶状体,定义为SofTecHD组。术后1个月使用欧卡斯测量各组客观散射指数(objectivescatteringindex,OSI)、调制传递函数截止空间频率(modulationtransferfunctioncutoff,MTFcutoff)、斯特尔比值(strehlratio,SR)。使用Pentacam测量各组角膜总高阶像差、球差、水平彗差、垂直彗差,将OSI与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TecnisZA9003组OSI值为2.020±0.693,MTFcutoff值为21.188±5.965,SR值为0.116±0.039;SofTecHD组OSI值为1.683±0.624,MTFcutoff值为22.797±7.205,SR值为0.131±0.032,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0.350、0.131)。两组OSI与其角膜总高阶像差、球差、水平彗差、垂直彗差均没有相关性(均为P>0.05)。结论 TecnisZA9003人工晶状体和SofTecHD人工晶状体术后1个月全眼OSI没有差异,且与自身角膜像差没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47.
目的观察分析波前像差引导的个体化切削手术的术后效果。方法应用美国博士伦公司Technolas 217z准分子激光设备、波前像差引导的个体化LASIK手术100例195眼,通过术前检查、手术方案设计及术后效果的分析,观察术后视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92例174眼术后裸眼视力达到或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术后的屈光度及散光状态明显改善,其中7例12眼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对同样的屈光度、治疗光区,个体化切削模式比普通LASIK可以节省角膜组织11%~26%;另外,还可减少术后高阶像差,提高视觉质量。结论波前像差引导的个体化LASIK手术可提高术后最佳矫正视力、改善视觉质量。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曲面重建技术对输尿管结石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2011年7月-2013年9月期间,120例中下段输尿管结石患者行MSCT扫描,分析CT轴位图像及曲面重建图像,并对两者的结石检出率进行分析比较。结朵120例输尿管结石曲面重建图像诊断的准确率100%,轴位像为73%。结论多排螺旋CT曲面重建图像较单纯轴位图像对输尿管结石有更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9.
50.
目的分析CT与MRI诊断腰腿痛的影像学特点并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在腰腿痛病因明确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期间收治66例因腰腿痛就诊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予以CT检查与MRI检查,分析影像学表现并明确病因。结果 CT与MRI检查发现患者腰腿痛主要原因包括椎间盘膨大与突出、腰椎退变(增生及疏松)、椎间盘变性、椎管狭窄、腰椎滑脱、终板炎(许莫结节)、腰椎(管)肿瘤、腰肌劳损等,其中MRI检查对椎间盘变性、腰肌劳损的确诊率高于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与MRI在腰腿痛临床诊断中均有较大应用价值,其中CT由于扫描范围有限,检查层面不同,脊髓肿瘤漏诊误诊可能性较大,对终板炎、腰椎退变、椎体肿瘤所引起疼痛的显示不如MRI,因而可将MRI作为首选检查方法,若医院无MRI设备,也可将CT作为替代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