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957篇
  免费   2590篇
  国内免费   1666篇
耳鼻咽喉   395篇
儿科学   305篇
妇产科学   547篇
基础医学   1195篇
口腔科学   946篇
临床医学   7727篇
内科学   2765篇
皮肤病学   310篇
神经病学   402篇
特种医学   1249篇
外国民族医学   20篇
外科学   2412篇
综合类   16869篇
预防医学   4282篇
眼科学   467篇
药学   11608篇
  82篇
中国医学   10746篇
肿瘤学   886篇
  2024年   343篇
  2023年   1136篇
  2022年   1053篇
  2021年   1219篇
  2020年   1170篇
  2019年   1262篇
  2018年   690篇
  2017年   1257篇
  2016年   1333篇
  2015年   1630篇
  2014年   2614篇
  2013年   2643篇
  2012年   3566篇
  2011年   3765篇
  2010年   3299篇
  2009年   3105篇
  2008年   4061篇
  2007年   3256篇
  2006年   3065篇
  2005年   3350篇
  2004年   2560篇
  2003年   2425篇
  2002年   2077篇
  2001年   1848篇
  2000年   1601篇
  1999年   1303篇
  1998年   1156篇
  1997年   1184篇
  1996年   1034篇
  1995年   935篇
  1994年   755篇
  1993年   494篇
  1992年   418篇
  1991年   429篇
  1990年   362篇
  1989年   371篇
  1988年   124篇
  1987年   100篇
  1986年   83篇
  1985年   55篇
  1984年   28篇
  1983年   17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2篇
  1977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3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21.
22.
目的:探讨蝙蝠葛酚性碱(PAMD)对人胰腺癌BxPC-3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以及通过观察PAMD对胰腺癌BxPC-3细胞Hedgehog信号通路中Shh、Ptch1 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进一步讨论PAMD抗胰腺癌的作用机制及其作用靶点。方法:对人胰腺癌BxPC-3细胞进行体外培养,以不同终浓度的PAMD培养液进行干预,对照组用正常培养液培养,进行以下实验:(1)利用台盼蓝染色测定各组中BxPC-3细胞生长周期;(2)运用MTT法检测各组BxPC-3细胞增殖情况;(3)利用RT-PCR、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各组BxPC-3细胞中Shh、Ptch1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1)各给药组与对照组相比,癌细胞生长缓慢;(2)PAMD高、低剂量组及5-FU组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分别为72.35%、44.62%、56.07%;(3)与对照组相比,Shh、Ptch1 mRNA的表达均下降,差异显著(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AMD对人胰腺癌BxPC-3细胞有增殖抑制作用,对Hedgehog信号通路关键位点的表达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由此推断,PAMD对胰腺癌的抗癌作用机制可能与Hedgehog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23.
目的:观察小剂量米力农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扩张型心肌病(DCM)并发顽固性心力衰竭(RHF)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8年1~12月收治的DCM并发RHF患者80例分为A、B两组,各40例。A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多巴酚丁胺,B组在A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小剂量米力农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左室射血分数、6 min步行距离、脑钠肽等心功能指标以及超敏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等炎症因子水平;统计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B组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6 min步行距离水平高于A组,脑钠肽水平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治疗后超敏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治疗总有效率92.50%高于A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米力农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DCM并发RHF临床疗效较好,不仅能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还可降低患者机体炎性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24.
《抗感染药学》2016,(5):1131-1133
目的:评价0.8%替硝唑液冲洗与特定电磁波治疗腹部术后患者创口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6年3月间收治的腹部手术后创口感染患者104例,按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医用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0.8%替硝唑液冲洗及特定的电磁波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2.31%高于对照组82.69%(P<0.05),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替硝唑液冲洗及特定的电磁波治疗腹部手术后患者创口感染的临床疗效优于常规治疗,而且患者住院时间短和住院费用低。  相似文献   
25.
《抗感染药学》2016,(3):673-675
目的:评价曲安奈德复合镇痛液对硬膜外麻醉神经损伤后根性疼痛患者的镇痛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10月间诊治的行硬膜外麻醉置管或穿刺时因多次刺激神经根出现反复放射性疼痛患者80例,按随机分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0例;研究组患者术后给予硬膜外腔推注曲安奈德复合镇痛液治疗,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经硬膜外腔推注镇痛液,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根性疼痛的发生率、疼痛消失时间、VAS评分值以及术前、术后的血糖测得值。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根性疼痛的发生率、VAS评分值(为0~≤3分,>3~≤6分,>6~10分的比例)和疼痛消失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1,2,3和4 d时血糖测得值经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曲安奈德复合镇痛液治疗硬膜外麻醉神经损伤后根性疼痛患者的镇痛疗效优于镇痛液,对患者术后根性疼痛的发生率下降,疼痛程度较轻且恢复较快,以及对血糖值的影响甚小。  相似文献   
26.
目的:评定LC-MS/MS法测定人血浆中布康唑浓度的不确定度。方法:分析测定过程中不确定度的来源,包括对照品的称量、仪器误差、标准溶液的配制、含药血浆样品的配制、血浆样品的处理、标准曲线的拟合、基质效应、重复性等,评定各来源分量的不确定度,计算合成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结果:人血浆中低(60.0 pg·mL-1)、中(600.0 pg·mL-1)、高(6 400.0 pg·mL-1)浓度布康唑的扩展不确定度分别为5.62,63.90,626.26 pg·mL-1k=2,P=95%)。结论:LC-MS/MS法测定人血浆中布康唑浓度的不确定度主要由基质效应、血浆样品的处理(提取回收率),仪器误差、重复性(精密度)引入。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颅内感染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案。方法分析1例颅脑外伤术后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颅内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分析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颅内感染的治疗方案。结果本例患者住院过程中,采用二代测序技术及降钙素原检测脑脊液辅助诊断;抗生素使用方案为亚胺培南+替加环素+多粘菌素B静脉注射,以及联合腰大池引流庆大霉素冲洗和多粘菌素B+替加环素鞘内注射。治疗2周后患者颅内感染好转,脑脊液细菌培养阴性。结论对于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颅内感染,替加环素+多粘菌素B静脉用药,联合腰大池引流庆大霉素冲洗和多粘菌素B+替加环素鞘内注射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全面护理在宫腔镜输卵管插管通液术治疗不孕症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不孕症患者应用宫腔镜输卵管插管通液术方案治疗的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护理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全面护理干预。统计患者手术情况、并发症率、护理满意度及输卵管再通率、宫内妊娠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清醒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子宫穿孔、水中毒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后,观察组输卵管再通率、宫内妊娠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应用宫腔镜输卵管插管通液术治疗的不孕症患者行全面护理方案,可缩短手术及术后清醒时间,提高输卵管再通率及宫内妊娠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29.
目的:研究白虎加人参汤联合复方薤白胶囊治疗重症肺炎痰热腑实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17年6月~2018年5月收治的92例重症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白虎加人参汤联合复方薤白胶囊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血清炎症指标、体温、氧合指数。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氧合指数高于对照组,中医症状积分、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1及体温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肺炎痰热腑实证患者采用白虎加人参汤联合复方薤白胶囊治疗,有助于改善临床症状,降低炎症指标水平,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0.
目的 比较不同药敏试验方法检测替加环素对耐碳青霉烯肺炎克雷伯菌(CRKP)的敏感性。初步了解辽宁地区CRKP对替加环素的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收集辽宁省内多家大型三甲医院2011年1月-2016年12月分离的CRKP共269株,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KB纸片扩散法、Vitek-2仪器法及E试验法检测替加环素对CRKP的敏感性。结果 微量肉汤稀释法、E试验法、Vitek-2仪器法测定替加环素MIC50和MIC90分别为(0.5/1)、(0.25/0.5)和(0.5/4)μg/mL。按美国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和欧洲药敏试验委员会(EUCAST)判读标准,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得CRKP对替加环素的敏感率为97.4%/93.3%,中介率为2.2%/4.1%,耐药率为0.4%/2.6%。E试验法敏感率最高,为100%/98.9%,Vitek-2法耐药率最高,为8.6%/13.4%,纸片扩散法的中介率最高,为11.9%/46.5%。与微量肉汤稀释法比较,E试验法的基本一致率(EA)和分类一致率(CA)均≥90%,但存在重大误差(VME),分别为0.4%/1.9%;Vitek-2法EA仅为61.7%,CA为87.4%/72.1%,且大误差(ME)为6.3%/7.4%,无VME;纸片扩散法CA仅为85.9%/46.5%,小误差(mE)为1.9%/2.6%,ME为0.7%/5.6%。结论 辽宁地区绝大多数CRKP对替加环素仍保持较高的敏感性。对于CRKP、E-试验法、Vitek-2仪器法和纸片扩散法均不适合单独检测替加环素敏感性,可考虑联合检测,若结果不一致,均应参考微量肉汤稀释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