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272篇
  免费   1079篇
  国内免费   951篇
耳鼻咽喉   82篇
儿科学   37篇
妇产科学   28篇
基础医学   1467篇
口腔科学   4952篇
临床医学   3124篇
内科学   569篇
皮肤病学   95篇
神经病学   581篇
特种医学   922篇
外科学   4964篇
综合类   9844篇
预防医学   1413篇
眼科学   69篇
药学   4051篇
  100篇
中国医学   2881篇
肿瘤学   123篇
  2024年   221篇
  2023年   796篇
  2022年   884篇
  2021年   1010篇
  2020年   926篇
  2019年   968篇
  2018年   421篇
  2017年   815篇
  2016年   969篇
  2015年   1097篇
  2014年   1740篇
  2013年   1839篇
  2012年   2187篇
  2011年   2281篇
  2010年   2040篇
  2009年   1940篇
  2008年   1931篇
  2007年   1799篇
  2006年   1643篇
  2005年   1689篇
  2004年   1365篇
  2003年   1336篇
  2002年   1010篇
  2001年   791篇
  2000年   617篇
  1999年   476篇
  1998年   449篇
  1997年   366篇
  1996年   338篇
  1995年   275篇
  1994年   255篇
  1993年   182篇
  1992年   150篇
  1991年   130篇
  1990年   105篇
  1989年   123篇
  1988年   36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39篇
  1985年   2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4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51.
目的探讨最适合人毛囊干细胞体外培养及扩增的纤维连接蛋白(FN)铺层浓度。方法将新鲜FN稀释至所需要的4个浓度:5μg/mL、200ng/mL、10ng/mL、0ng/mL。使用酶消化法分离人毛囊细胞,将原代人毛囊干细胞在不同浓度铺层的培养皿中的细胞增值能力和克隆形成率进行统计分析,获得最适合人毛囊干细胞体外培养的铺层浓度。结果接种同一样本相同数量细胞,做克隆效率测定,在原代培养第8天做Giemsa染色,结果显示0ng/cm2铺层的培养皿中克隆团小,数量少;10ng/cm2铺层的克隆团大,数量多;200ng/cm2和5μg/cm2铺层的克隆团较小,数量不多。取10个样本,分别对4个FN铺层浓度的克隆效率进行统计分析,10ng/cm2铺层的克隆效率最高。在不同FN铺层浓度条件下,细胞扩增能力也不同,10ng/cm2铺层浓度细胞扩增能力最强,与其他3个浓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00ng/cm2与其余3个浓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0ng/cm2的FN铺层浓度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52.
目的探讨胸腰椎单节段骨折应用椎弓根螺钉固定与伤椎置钉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50例胸腰椎单节段骨折患者在应用椎弓根螺钉固定的基础上,给予伤椎置钉治疗,观察患者手术前后Cobb'角、骨折椎体前缘高度比及VAS评分。结果本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未发生深部感染、螺钉断裂、血管神经损伤、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均获10~24个月随访,与术前比较,术后Cobb’角、骨折椎体前缘高度比改善明显,VAS评分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弓根螺钉固定与伤椎置钉固定联合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折,恢复椎体高度理想,有效缓解疼痛,且并发症低。  相似文献   
953.
目的探讨经伤椎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效果。方法对32例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患者,采取经伤椎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32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平均时间2.82 h,出血量300~892 m L,经1~22个月随访,未出现内固定松动,均融合,未发生断裂情况。术后伤椎椎体前缘高度(87%~100%,平均98%)、后凸Cobb角(3.92±0.32°)与术前骨折椎体高度(15%~71%,平均48%)、后凸Cobb、角(20.89±0.76)°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伤椎椎弓钉内固定可增强固定稳定性,,有效矫正后凸畸形,减少椎弓根螺钉系统松动、断裂等并发症发生率,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954.
目的探讨前外侧入路双钢板治疗肱骨干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双钢板治疗25例肱骨干远端骨折患者。结果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2~24个月。25例骨折于术后5~7个月愈合。根据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估疗效:优24例,良1例。结论前外侧入路双钢板治疗肱骨干骨折,手术操作简单,固定牢靠,能早期进行肘关节功能锻炼,术后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955.
目的探讨后路经皮穿刺空心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可行性及其疗效。方法选择26例损伤平面以下无神经功能损害无需进行椎板减压的单纯胸腰椎骨折患者,Denis三柱分型均为不稳定骨折,后路复位固定手术指针明确。在C臂机定位下行椎弓根穿刺,透视穿刺针,正、侧位片确认位于椎弓根内合适位置,切开皮肤约1.5 cm,依次攻丝,植入万向椎弓根螺钉,撑开、复位和固定。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功能障碍指数(ODI)以及测量Cobb角评定疗效。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切口感染、神经根或者脊髓损伤等并发症。手术时间35~80(60±15)min,术中出血量40~110(85±10)ml。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8~32个月。VAS术前7.8分±1.1分、术后2.0分±0.6分;Cobb角术前45.1°±3.5°、术后6.3°±3.6°;两项指标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椎体前缘高度及后凸畸形得到矫正。内固定取出后复查X线Cobb角为7.8°±1.4°,与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2),椎体高度无明显丢失。术后1个月ODI评分8.0分±0.6分,取出内固定ODI评分6.5分±0.8分(P0.05)。术后12~26个月取出内固定,无内固定断裂患者。结论后路经皮穿刺空心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适合无需减压(或椎管探查)的胸腰椎骨折。  相似文献   
956.
目的观察一次性根管治疗慢性根尖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慢性根尖周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应用多次性根管治疗术,观察组采用一次性根管治疗术。治疗7 d后,比较2组疼痛率。术后3个月复查,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疼痛率为12.50%,对照组为10.0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复查,观察组治疗成功率为93.33%,对照组为95.00%,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次性根管治疗术治疗慢性根尖周炎与多次性根管治疗成功率效果相近,但治疗时间短,患者治疗依从性高。  相似文献   
957.
目的探讨后路伤椎单侧椎弓根置钉并对侧经椎弓根植骨治疗Denis B型胸腰椎爆裂骨折的远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0年12月,采用后路伤椎单侧椎弓根置钉并结合对侧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且获得完整随访的Denis B型胸腰椎爆裂骨折46例,其中男33例,女13例;年龄21~64岁,平均(42.0±21.4)岁。按Denis骨折分型均为爆裂性损伤B型单椎体不稳定骨折。于术前、随访期间拍X线片观察内固定在取出前是否出现内固定松动及断裂,通过CT观察椎体内植骨愈合情况,测量并比较分析Cobb角大小及伤椎椎体前、中、后缘高度压缩百分比。结果 46例患者获得36~49个月随访,平均39.7个月。内固定在取出前无松动和断裂。术后1周内Cobb角及椎体前、中、后缘压缩百分比与术前比较均明显变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终末随访与术后1周内、内固定取出前比较此4项指标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扫描显示椎体内植骨颗粒均获得骨性愈合。结论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同时,采用后路伤椎单侧椎弓根置钉并结合对侧经椎弓根椎体内单侧植骨治疗Denis B型胸腰椎爆裂骨折,有利于矫正后凸畸形和恢复伤椎椎体高度,使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有更加牢固的固定效果,防止术后伤椎椎体高度和矫正度丢失。  相似文献   
958.
目的 比较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和微创内固定术的疗效,为治疗单纯性胸腰段椎体压缩骨折选择手术方案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行PKP及微创内固定手术治疗单纯胸腰段椎体压缩骨折59例.PKP组31例,微创内固定术组28例.记录59例术前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疼痛评分(VAS)、伤椎前缘高度、Cobb角及伤椎高度恢复率.结果 PKP组及微创内固定组在术后VAS评分、Cobb角、伤椎高度、椎体高度恢复率观测指标中,2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KP术后止痛效果优于微创内固定组,微创内固定在矫正脊柱后凸畸形及恢复伤椎前缘高度效果上优于PKP组.  相似文献   
959.
随着对肘关节的认识逐步深入,肘关节外科技术迅速发展,也更需术者熟悉较多的肘关节手术入路[1]。选择肘关节手术入路的一般原则为便于术中切口延伸、充分暴露术野、尽可能保护神经等解剖结构、利用肌间隙或神经界面、充分止血及保护软组织等。手术入路的选择主要由创伤部位和手术类型决定,肘关节手术入路可根据暴露部位不同分为前侧入路、外侧入路、内侧入路和后侧入路等[2]。肘关节外侧入路及内侧入路易损伤皮神经末梢,导致术后  相似文献   
960.
王波 《骨科》2015,6(2)
目的:探讨以改良Weinstin法定位腰椎峡部裂型滑脱的置钉点的准确性及临床效果。方法: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 186例腰椎峡部裂型滑脱患者,病例按定位方法分为改良Weinstin法105例,Weinstin法81例。评价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和术后出血量、术前及术后3个月VAS及ODI评分、术后相关并发症、置钉准确性。结果:改良Weinstin法,手术时间118.53 24.34min,术中出血量278.28 85.30ml,术后出血量238.92 90.02; Weinstin法,手术时间143.34 32.84min,术中出血量389.83 103.36ml,术后出血量256.21 69.34;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术后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者相比术前VAS及OD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术后三个月VAS及ODI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对于术后相关并发症及置钉准确性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Weinstin法操作简单,术中无需暴露横突,减少手术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