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272篇
  免费   1079篇
  国内免费   951篇
耳鼻咽喉   82篇
儿科学   37篇
妇产科学   28篇
基础医学   1467篇
口腔科学   4952篇
临床医学   3124篇
内科学   569篇
皮肤病学   95篇
神经病学   581篇
特种医学   922篇
外科学   4964篇
综合类   9844篇
预防医学   1413篇
眼科学   69篇
药学   4051篇
  100篇
中国医学   2881篇
肿瘤学   123篇
  2024年   221篇
  2023年   796篇
  2022年   884篇
  2021年   1010篇
  2020年   926篇
  2019年   968篇
  2018年   421篇
  2017年   815篇
  2016年   969篇
  2015年   1097篇
  2014年   1740篇
  2013年   1839篇
  2012年   2187篇
  2011年   2281篇
  2010年   2040篇
  2009年   1940篇
  2008年   1931篇
  2007年   1799篇
  2006年   1643篇
  2005年   1689篇
  2004年   1365篇
  2003年   1336篇
  2002年   1010篇
  2001年   791篇
  2000年   617篇
  1999年   476篇
  1998年   449篇
  1997年   366篇
  1996年   338篇
  1995年   275篇
  1994年   255篇
  1993年   182篇
  1992年   150篇
  1991年   130篇
  1990年   105篇
  1989年   123篇
  1988年   36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39篇
  1985年   2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4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目的:评价经后路截骨内固定术治疗低龄(10岁以下)先天性脊柱后凸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2009年10月~2013年5月采用经后路截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先天性脊柱后凸患者17例,男6例,女11例,手术时年龄64±21个月(37~109个月)。根据Winter分型:Ⅰ型8例,Ⅱ型4例,Ⅲ型5例。后凸顶椎均位于T10~L2之间。5例伴神经系统畸形。8例行后路椎体切除(PVCR),5例行经椎弓根截骨(PSO),4例行Ponte截骨,截骨后均采用后路自体骨或同种异体骨植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统计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手术并发症,观察矫形效果、内固定并发症、椎体融合情况等。结果:手术时间210±46min(130~300min),出血量650±330ml(200~1300ml);固定融合节段4.9±0.8个(4~6个)。随访34.7±10.4个月(24~51个月),矢状面节段性后凸Cobb角由术前61.5°±14.3°(42°~92°)矫正至术后20.7°±9.0(5°~42°),矫正率为(66.3±8.7)%,末次随访时为17.5°±9.5°(1°~36°),矫正率为(71.5±10.7)%,手术后Cobb角得到显著性改善(P0.01);矢状面平衡术前为-41.3±31.8mm,术后为-43.5±30.4mm,与术前比较无显著性变化(P0.05),末次随访时为-25.6±26.7mm,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出现双下肢无力1例,排尿困难1例,术后2周恢复。术前腰背痛5例、排尿异常1例,术后6个月症状好转。1例患者术后7个月出现近端交界性后凸。随访期间未发现假关节及内固定相关并发症。结论:对低龄先天性脊柱后凸畸形患者早期行后路截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可显著改善后凸畸形,但术后不能立即达到脊柱矢状面平衡,而是在术后随生长发育逐渐恢复矢状面平衡。  相似文献   
942.
目的探讨单侧椎弓根钉结合对侧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在治疗下腰椎退行性疾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我院2011-06-2012-06年间收治的60例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30例观察组患者在微创系统下以椎弓根钉联合对侧的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术对患者进行治疗;30例对照组患者以后路双侧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进行治疗。以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对两组的疗效进行对比;并对两组患者切口大小、手术用时、出血量、引流量、住院天数以及椎体稳定性、再手术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术后1周,观察组患者VAS得分显著性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3、6个月,两组患者VAS和ODI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切口大小、手术用时、出血量、引流量、住院天数等都显著性少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的融合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观察组患者椎体稳定性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椎体再手术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单侧椎弓根钉联合对侧椎板关节突螺钉内固定术临床操作简单、创部出血量少、稳定可靠、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43.
<正>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脊柱学组、《中华骨科杂志》、《中国脊柱脊髓杂志》、《脊柱外科杂志》和海军总医院骨科拟定2015年4月中旬在北京联合举办第十五届全国经椎弓根内固定学习班暨脊柱内固定新理念研讨会,届时将邀请国内著名脊柱外科专家做专题报告,同时安排学员进行尸体标本(或模型)操作训练。  相似文献   
944.
[目的]研究症状性与非症状性儿童外侧盘状半月板(discoid lateral meniscus,DLM)在MRI冠状面上的形态学差异。[方法]自2009年7月~2012年7月,32例症状性儿童外侧盘状半月板(研究组)和27例非症状性儿童外侧盘状半月板(对照组)被纳入研究。在MRI同一冠状面图像上测量两组外侧盘状半月板的游离缘高度、体部高度、关节囊缘高度、体部宽度、股骨外侧髁宽度以及内侧半月板高度等形态学指标。计算外侧盘状半月板游离缘高度、体部高度、关节囊缘高度与内侧半月板关节囊缘高度的比值,外侧盘状半月板体部宽度与股骨外侧髁宽度的比值以及外侧盘状半月板游离缘高度与其体部高度、关节囊缘高度的比值等相对形态学指标,所得数据进行Wilcoxon秩和检验。[结果]研究组外侧盘状半月板冠状面体部宽度为30 mm,大于对照组的24 mm(P0.001);研究组外侧盘状半月板冠状面游离缘高度为5 mm,大于对照组的3 mm(P0.001);研究组外侧盘状半月板体部高度为2.5mm、关节囊缘高度为3 mm,分别小于对照组的4 mm和5 mm(P0.001)。而内侧半月板关节囊缘高度以及股骨外侧髁宽度等形态学指标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外侧盘状半月板体部宽度与股骨外侧髁宽度比值(P0.001)、外侧盘状半月板游离缘高度与内侧半月板高度的比值(P=0.001)以及外侧盘状半月板游离缘高度与其自身体部高度比值(P0.001)增加,而外侧盘状半月板体部高度及关节囊缘高度与同层面内侧半月板高度的比值降低(P0.001)。[结论]外侧盘状半月板在MRI冠状面上的体部宽度、游离缘高度、体部高度以及关节囊缘高度等参数可以作为评价儿童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与否的形态学指标。  相似文献   
945.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5,(19):1740-1746
[目的]探求后路经椎弓根腰椎单侧固定与术后脊柱侧弯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行后路经椎弓根腰椎单侧固定术患者45例。按照手术方式分成两组:A组为后路椎间盘摘除+单侧腰椎椎弓根钉内固定+椎间融合器(Cage)置入植骨融合术;B组为A组术式+对侧关节突关节植骨融合术。比较两组在术前和术后末次随访时下腰痛JOA评分、融合节段骨性融合情况、术后侧弯发生率、Cobb角、融合节段椎间隙高度、邻近节段椎间盘高度等的变化情况,分析术后侧弯发生情况及产生原因。[结果]A组发生轻度术后侧弯2例,发生率8.33%;B组无术后侧弯。两组间术后JOA评分、术后侧弯发生率、椎间植骨融合率、融合节段椎间隙的高度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术前与术后Cobb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固定侧和对侧的椎间隙高度的差异在术前和术后均无统计学意义。A组固定侧邻近节段的椎间盘高度在术前和术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后路经椎弓根腰椎单侧固定术会产生轻度术后侧弯,发生率8.33%。行对侧关节突关节植骨融合组术后Cobb角变化较小。术后脊柱结构不对称和固定侧邻近节段椎间盘的高度变化是术后侧弯发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46.
背景:根管预备过程中所产生的牙本质碎屑及冲洗液有可能被带到牙根尖周围,造成严重的术后疼痛并延缓根尖组织愈合过程。研究表明,采用机用镍钛器械主进行根管预备时的根尖碎屑产生量明显低于手用器械。目的:比较临床上常用的3种机动镍钛旋转式器械ProT aper、Pro File及K3和手动不锈钢器械K-file在根管预备时,推出根尖孔的牙本质碎屑量和冲洗液渗出量。方法:选取40颗单根管人离体牙,随机均分成4组,分别用镍钛旋转器械ProT aper、ProF ile、K3及手动不锈钢器械K-file进行根管预备,预备后每颗样本牙用等量的冲洗液冲洗根管,收集预备过程中从根尖孔推出的碎屑和液体,电子秤测得推出根尖孔的液体和碎屑的质量。结果与结论:K-file组所产生的根尖推出碎屑量及冲洗液渗出量最多,多于镍钛旋转器械3组(P<0.05);K3组根尖推出碎屑量最少,但3种机动镍钛器械根尖推出碎屑量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K3组冲洗液渗出量明显少于ProT aper及Pro File组(P<0.05),后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K-file组所产生的冲洗液渗出量与根尖推出碎屑量呈正相关(P<0.05),机用镍钛器械3组中冲洗液与根尖推出碎屑量无明显相关性。说明在临床上进行根管预备时尽量选用机用镍钛器械。  相似文献   
94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3):5378-5379
选取我院2011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106例髋关节疾病患者。根据手术入路选择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3例。研究组患者采取前外侧小切口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选取常规后外侧切口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上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出院3个月后的Harri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出院6个月后的Harris评分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前外侧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较常规的后外侧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具有术中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以及恢复时间早的优点,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948.
目的 观察α相与β相主牙胶尖在热垂直加压充填法中对根尖区的三维封闭作用.方法 实验筛选出根尖区4mm具有侧支根管或根尖分歧的下颌第一前磨牙20颗,以镍钛根管锉ProtaPer冠向下法预备至F3,将20例样本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用α相牙胶与β相牙胶,以热垂直加压根管充填技术进行根管充填.充填完成前、后采用微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对根尖区4mm容积进行扫描及三维重建,计算根尖区4mm充填程度即充填后容积与充填前容积之比,观察2种不同相的主牙胶尖对根尖区的封闭效果.结果 2种牙胶的根尖区充填程度均在81%以上,α相牙胶组在根尖区的充填程度与β相牙胶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α相牙胶组与β相牙胶组均对根尖区有良好的三维封闭效果,二者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949.
由解放军总医院外科临床部,口腔医学中心放射科主办的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第9届《口腔颌面影像技术与诊断学习班》【2015-09-04-026(国)】10学分,将于2015年9月14-21号在北京举行。口腔医学中心放射科,自2007-2014八年间连续举办了8届《口腔颌面影像技术与诊断学习班》,将于今年秋季再次开班,内容仍以口腔颌面影像检查技术与诊断为重点。课程有医学X线成像基础;口腔颌面X线平片投照技术(包括根尖片、咬翼片、咬合片、颞下颌关节检查、涎腺造影技术、上下颌骨及上颌窦检查技术);根尖片分根新技术;曲面断层机的  相似文献   
950.
目的:探讨胫骨后外侧平台塌陷骨折行外后侧弧形切口双肌间隙入路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商丘市第四人民医收治的采用外后侧弧形切口双肌间隙入路治疗的64例胫骨平台塌陷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所有患者采用外后侧入路在胫前肌、腘肌和比目鱼肌两个间隙分别显露胫骨前外侧髁及后外侧髁,在直视下复位骨折,分别用“高尔夫”与“T”形锁定钢板固定胫骨平台前外侧和后外侧骨折。手术治疗后按照Rasmussen评分标准评价患者的胫骨平台骨折修复情况,在按照HSS评价患者膝关节功能。结果随访6~24个月,所有患者术后X线片显示骨折复位良好,关节面无明显的塌陷。6~14周后骨折全部愈合,Rasmussen评分为6~18分,其中优28例,良30例,可6例,优良率高达90.62%;HSS评分为57~92分,其中优22例,良34例,可6例,差2例,优良率为87.5%。所有患者均未发生感染、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胫骨平台后外侧塌陷骨折行外后侧弧形切口双肌间隙入路手术进行治疗,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不仅安全度高、创伤小,而且有助于骨折复位,治愈率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