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79篇
  免费   287篇
  国内免费   107篇
耳鼻咽喉   10篇
儿科学   6篇
妇产科学   10篇
基础医学   183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1009篇
内科学   539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323篇
特种医学   283篇
外科学   389篇
综合类   1649篇
预防医学   242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600篇
  11篇
中国医学   2003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120篇
  2022年   157篇
  2021年   168篇
  2020年   154篇
  2019年   137篇
  2018年   80篇
  2017年   138篇
  2016年   178篇
  2015年   213篇
  2014年   378篇
  2013年   345篇
  2012年   501篇
  2011年   518篇
  2010年   499篇
  2009年   388篇
  2008年   493篇
  2007年   370篇
  2006年   346篇
  2005年   405篇
  2004年   319篇
  2003年   250篇
  2002年   217篇
  2001年   189篇
  2000年   127篇
  1999年   123篇
  1998年   100篇
  1997年   78篇
  1996年   53篇
  1995年   47篇
  1994年   39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21.
辨证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147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椎动脉颈椎病147例分气滞血瘀,瘀痰交阻,风阳上亢三个类型进行辨证论治,结果显效60例,有效76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92.5%。  相似文献   
22.
小针刀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脑血流灌注断层显像的观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以小针刀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小针刀对 75例患者进行治疗并于治疗前后分别进行脑血流灌注断层显像 (SPECT)检查。结果 :39例治愈 ,2 2例好转 ,14例无效。总有效率为 81.3%。随访半年 ,39例治愈者未见复发 ;5 1例脑 SPECT治疗前后检测 ,局部脑血流半定量 R值分别为 (0 .74± 0 .0 6 ) ,(0 .90± 0 .0 4 ) (P <0 .0 1)。结论 :小针刀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有较好的疗效 ;脑 SPECT可为该病的诊断及疗效作出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23.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冠状动脉造影的老年患者69例及青年志愿者20例,分别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同时采用充气加压法测定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径扩张值,超声测值与冠脉造影结果对照分析.结果 ①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值随粥样硬化斑块的增多、冠脉狭窄程度的加重而增高;②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在内膜-中层厚度值增高之前即可出现内皮功能损伤,肱动脉内径扩张值降低早于内膜-中层厚度值增高之前出现,内径扩张值随冠脉狭窄程度加重而下降.结论 高频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内径扩张值诊断早期动脉粥样硬化敏感性高,并且有助于对冠脉狭窄程度作出判断.  相似文献   
24.
彩色多普勒和磁共振对健康人颅内动脉影像学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彩色多普勒和磁共振血管成像对健康人颅内动脉的检测,初步确定其操作规范及衡量标准。方法正常人200例,按照检查方法分为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olourDopplerFlowImaging,CDFI)组及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Reso-nanceAngiography,MRA)组。CDFI组观察大脑中动脉(MiddleCerebralArtery,MCA)、椎动脉(VertebralArtery,VA)各段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和相应点的血流束内径。MRA组检测相应血管对应部位的血管内径。结果同一条血管不同位置的血流速率有差异(P<0.05);同名血管相应位置的血流速率左侧略高于右侧,女组高于男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年龄分组,相邻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相隔组间有显著性差异。CDFI所测血流束内径较MRA所测血管内径值偏高,且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a)应用CDFI能显示MCA,VA走行,可检测血管的血流动力学的改变。b)要提高临床脑血管疾病诊断的准确性,必须有规范的临床操作和可靠的检测指标。c)对血管内径的测量MRA更佳。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二尖瓣狭窄合并心房纤颤患者在球囊二尖瓣扩张后,转复心房纤颤的临床效果及影响心房纤颤转复后窦性心律维持的相关因素.方法 206例二尖瓣狭窄合并心房纤颤患者在球囊扩张术后,采用口服胺碘酮及电复律治疗心房纤颤,对复律成功的患者给予小剂量胺碘酮维持窦性心律并随访1年.结果服用胺碘酮者58例,17例转复成功(29.3%);189例行电转复,178例转复成功(94.2%),电转复成功率明显高于胺碘酮转复(P<0.01).心房纤颤复发组与保持窦性心律组相比,左心房内径明显扩大(P<0.01),心房纤颤持续时间明显长(P<0.01),中度二尖瓣关闭不全人数的比率明显高(P<0.05).随访1年,有45例患者心房纤颤复发.影响心房纤颤转复后维持窦性心律的相关因素有左心房内径扩大、心房纤颤持续时间长及明显的二尖瓣关闭不全.结论对左心房内径明显扩大、心房纤颤持续时间过长及有明显的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患者,在选择心房纤颤转复时应慎重.  相似文献   
26.
由颈椎或其周围的软组织、椎体、关节、韧带和椎间盘发生退行性改度,引起钙化、损伤、增生或关紊乱,刺激或压迫颈神经根、椎动脉、交感神经或脊髓,引起的病理改变,如颈痛或手臂麻痛等一系列临床症状者,称为颈椎病。  相似文献   
27.
陈敏  龙生发 《四川医学》2002,23(7):742-742
经颅多谱勒超声诊断仪 (TCD)是一种较为普及的脑血流检测仪 ,具有灵敏度高 ,穿透力强 ,不受声束方向限制的检测工具。为了明确它对椎动脉狭窄诊断的特殊价值 ,我们对核磁共振 (MRI)提示的 76例 (96支 )椎动脉不同程度狭窄的病例 ,又经 TCD检测 ,并对其频谱形态、血流参数进行分析比较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通过 MRI提示椎动脉狭窄血管 76例(96支 )。其中 ,男 4 8例 ,女 2 8例。年龄 <4 0岁 16例 ,4 0~ 5 0岁 2 5例 ,5 0岁 35例。将 MRI所测血管内径分成 3组 ,内径 <4 .0 mm为轻度狭窄 ,内径在 3.0~ 3.5 mm为中度…  相似文献   
28.
椎动脉型颈椎病影像学检查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X线平片、MRI、MRA及DSA在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诊断和手术治疗中的价值。方法:本组74例患者,74例行X线平片及DSA检查;40例行MRI检查;4例行MRA检查,根据不同病因及发病机制,结合椎动脉所表现的影像学特点,在采取不同方式解除椎动脉机械性压迫的同时,均进行了椎动脉外膜显微剥离术。结果:X线平片、MRI、MRA及DSA从不同角度直接或问接反映了椎动脉的受累情况。诊断符合率高,手术过程顺利,按Nagashima疗效评定标准:分优、良、差三级,优良率达92.6%,疗效满意。结论:影像学检查全面分析椎动脉的影像学特点,提高了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诊断准确性,为选择最佳手术方式提供了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29.
目的 探索缩血管活性肽类物质在椎动脉型颈椎病发病时的变化情况及病理意义。方法 椎动脉型颈椎病治疗组 30例 ,正常组 30例 ,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均采用中医手法治疗。正常组和治疗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空腹取静脉血进行神经肽类物质NPY、ET、CGRP、ANP放射免疫检测。结果 治疗前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血浆NPY、ET、ANP明显高于正常组 ,而CGRP的含量则低于正常组 (P <0 0 5) ;经过治疗后患者的血浆NPY、ET、ANP含量降低 ,CGRP的含量升高 ,与治疗前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结论 缩血管活性肽类物质在椎动脉型颈椎病发病时可能起重要的神经 体液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30.
颅内出血性椎动脉夹层的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颅内出血性椎动脉夹层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了2000-2005年40例出血性颅内段椎动脉夹层的治疗。其中支架辅助的弹簧圈栓塞33例,夹层段动脉闭塞6例,夹层近端主干动脉闭塞1例。结果手术无死亡病例。术后随访1-46个月,平均16.3个月。发现夹层动脉通畅,无夹层再出血,无新发后循环梗死。1例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患者夹层复发,行补充填塞弹簧圈。结论血管内夹层近端闭塞以及夹层段动脉闭塞是治疗颅内出血性椎动脉夹层的经典术式。支架辅助的弹簧圈栓塞治疗保留了载瘤动脉,避免了术后对侧椎动脉血流负荷量的增加;减少了后循环缺血的危险,扩大了血管内治疗出血性椎动脉夹层的手术适应证。本组结果显示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并未增加夹层再通以及穿支动脉闭塞。本组经验初步表明支架辅助的弹簧圈栓塞是治疗出血性颅内椎动脉夹层的合理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