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58篇
  免费   687篇
  国内免费   423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22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579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715篇
内科学   392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11篇
特种医学   753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3554篇
综合类   3395篇
预防医学   446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1336篇
  47篇
中国医学   929篇
肿瘤学   173篇
  2024年   160篇
  2023年   497篇
  2022年   401篇
  2021年   548篇
  2020年   552篇
  2019年   602篇
  2018年   207篇
  2017年   447篇
  2016年   507篇
  2015年   575篇
  2014年   805篇
  2013年   791篇
  2012年   998篇
  2011年   918篇
  2010年   799篇
  2009年   741篇
  2008年   710篇
  2007年   596篇
  2006年   465篇
  2005年   514篇
  2004年   453篇
  2003年   333篇
  2002年   212篇
  2001年   149篇
  2000年   78篇
  1999年   90篇
  1998年   53篇
  1997年   63篇
  1996年   51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31.
经皮椎体成形术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因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致腰背部疼痛、活动受限的老年患者逐年增多,传统治疗方法为长期卧床休息加药物镇痛。但长期卧床休息又导致骨质疏松程度加重及并发症出现。经皮椎体成形术(Per 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是近年来出现的一项介入技术,它是经皮向病变椎体内注入一些  相似文献   
32.
1 病历摘要 患者,男,69岁.因腰腿疼痛3岁,加重伴双下肢瘫痪10余天入院.查体:腰椎向左凸,双下肢肌肉萎缩,肌力3级,腹股沟以下皮肤感觉减退,肛门括约肌反射减退,术前X线片(图1)示腰椎骨质增生并曲度异常,腰椎向右侧弯,腰椎移行椎体.CT(图2)检查示:L3椎管内圆形骨性密度灶并腰椎管狭窄,L2-3,L3-4,L4-5椎间盘膨出.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一种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方法。通过短节段内固定、ACPC椎体成形,在围手术期内对该手术方法及安全性进行观察研究。方法自2003年5月~2003年11月对32例(35个椎)不同程度的胸腰椎骨折在短节段内固定下行ACPC椎体成形治疗。结果32例(35个椎)ACPC植骨量平均7.2g;32例中术后均无神经症状或原有神经症状加剧,无肺栓塞等发生;32例中20例23个椎有完整的资料,发生ACPC渗漏15例18个椎,渗漏率78.2%,其中椎管内渗漏4例5个椎,占21.7%,椎体外渗漏9例11个椎,占47.8%,椎间隙渗漏2例2个椎,占8.6%。结论渗漏是最主要的并发症,但一般不会引起不良反应,因此该术式是一种安全、创伤小的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方法。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在严重胸腰椎骨折中应用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加伤椎固定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回顾了我院2003年5月~2006年1月,对严重胸腰椎骨折采用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加伤椎固定方法治疗41例。侧位片上均有骨折椎体楔变。其中7例椎体后缘高度丢失。骨折椎体高度平均丢失53%(37%~82%),前后脱位程度30%~100%,7例同时合并侧方脱位。41例中单节段胸腰椎骨折脱位23例,至少一个伤椎不稳定的邻近双节段骨折18例。男32例,女9例,平均年龄37.2岁(24~62岁)。所有伤患均在伤后2周内手术。患者脊柱损伤位置胸椎11例,腰椎9例,胸腰段21例。术前神经功能损伤评分按Frankel分级,A级4例,B级17例,C级8例,D级5例,E级4例,另马尾神经损伤3例。术前Cobb角平均29.6。(17039。)。结果:手术时间2.3h~4.1h,平均2.9h;术中出血400ml~1900ml,平均约870ml。术后正、侧位X线片示患者的脊柱序列恢复良好、脱位纠正。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9.7个月(6~29个月)。最后一次随访Frankel评分:A级3例,B级3例,C级8例,D级19例,E级5例,马尾神经损伤消失1例,明显改善2例。影像学资料显示伤椎高度恢复良好,椎体前缘高度恢复至92%(87%~96%),术后Cobb角平均为5.6°(3°~10°),植骨均愈合、椎体脱位纠正,复位良好。术后复查仅1例伤椎固定钉穿透椎体外壁。本组无切口感染、术后症状加重、内固定断裂等近期和远期并发症。结论:对严重胸腰椎骨折应用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可以增强后路短节段内固定系统的牢固性,有利于维持矫正效果、减少后凸畸形。  相似文献   
35.
目的评价139例腰椎滑脱症的后路减压、复位内固定及植骨融合手术的疗效,探讨手术技术原则和注意事项,阐明本病的病因病理及手术治疗机理。方法对101例手术病人的随访资料进行分析,以复位效果及临床疗效两大指标系统进行评价。结果101例手术病人随访结果显示,两项指标系统均有较高的优良率。结论后路减压复位内固定及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是一种满意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腰椎椎体后1/3上、下缘软骨结节的CT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收集本院2005年4月至2008年7月57例腰椎椎体后1/3上、下缘软骨结节的病例,对其CT表现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腰椎椎体软骨结节多发生于L4、L5椎本后1/3上、下缘,少部分位于L1、L2椎体后1/3下缘和S1后1/3上缘,以单发多见,其特征性CT表现是低密度软骨结节和软骨结节所致的骨质缺损、向椎管内突出的弧状骨突。结论CT扫描能明确椎体后1/3上、下缘软骨结节的诊断。  相似文献   
37.
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胸腰椎椎体良恶性肿瘤、症状性胸腰椎体血管瘤的护理。方法对我科30例应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疾病的患者,实施术前心理护理和检查配合,术后加强生命体征的观察、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及术后康复指导等措施。结果30例术后2~48小时疼痛明显缓解,甚至完全消失,30例患者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是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胸腰椎椎体良恶性肿瘤、症状性胸腰椎体血管瘤安全有效的方法,可迅速减轻疼痛并改善功能,而细致周到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保障。  相似文献   
38.
我院自2000年2月-2004年2月对11例腰椎峡部裂性腰椎滑脱患者,按减压复位、内固定、融合的原则,采用RF-Ⅱ系统加椎体间植骨治疗,获得满意效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9.
目的 探讨椎体血管瘤外科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 10例患者,12个椎体(胸椎4个,腰椎8个)CT导引下行侧椎弓根穿刺。穿刺针到位后,先造影了解椎旁静脉丛位置、引流静脉以及针尖是否位于粗大血管内,后注射骨水泥至椎体填弃满意。结果 穿刺技术操作全部成功,椎体填充达1/2椎体以上或病灶大部填充。临床症状:疼痛完全缓解7例,明显缓解3例。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CT引导下外科介入治疗不仅可以解除或缓解椎体血管瘤引起的剧痛,增加椎体稳定性;而且避免因椎体开窗术造成创伤的缺点。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加自制脊柱撑开复位器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2例56个椎体,先手法整复结合脊柱牵引复位器复位,再经椎弓根向椎体注入骨水泥,并分析疗效.[结果]VAS由术前的8.6±0.8分降至1.7±0.5分,P<0.05为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术前和术后椎体前壁和中间高度压缩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后凸角度恢复率在71.8%.经t检验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均无骨水泥渗漏.采用WHO标准[2],将疼痛缓解程度分为CR(完全缓解)、PR(部分缓解),MR(轻微有效),NR(无效).36例CR,4例PR,CR+PR为95.24%.[结论]手法复位加脊柱撑开复位器是一种无骨水泥渗漏,能迅速止痛和恢复椎体高度的微创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