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488篇 |
免费 | 156篇 |
国内免费 | 72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1篇 |
妇产科学 | 5篇 |
基础医学 | 3篇 |
口腔科学 | 1篇 |
临床医学 | 65篇 |
内科学 | 24篇 |
皮肤病学 | 9篇 |
特种医学 | 5篇 |
外科学 | 15篇 |
综合类 | 480篇 |
预防医学 | 50篇 |
药学 | 144篇 |
1篇 | |
中国医学 | 1911篇 |
肿瘤学 | 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9篇 |
2023年 | 60篇 |
2022年 | 81篇 |
2021年 | 135篇 |
2020年 | 74篇 |
2019年 | 76篇 |
2018年 | 28篇 |
2017年 | 60篇 |
2016年 | 61篇 |
2015年 | 72篇 |
2014年 | 108篇 |
2013年 | 117篇 |
2012年 | 145篇 |
2011年 | 137篇 |
2010年 | 107篇 |
2009年 | 95篇 |
2008年 | 121篇 |
2007年 | 101篇 |
2006年 | 109篇 |
2005年 | 111篇 |
2004年 | 98篇 |
2003年 | 84篇 |
2002年 | 68篇 |
2001年 | 90篇 |
2000年 | 77篇 |
1999年 | 53篇 |
1998年 | 54篇 |
1997年 | 52篇 |
1996年 | 59篇 |
1995年 | 48篇 |
1994年 | 45篇 |
1993年 | 26篇 |
1992年 | 22篇 |
1991年 | 36篇 |
1990年 | 28篇 |
1989年 | 31篇 |
1988年 | 12篇 |
1987年 | 6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5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7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目的 研究栝楼桂枝颗粒对N-甲基-D-天冬氨酸(N-methyl-D-aspartic acid,NMDA)诱导神经元兴奋性毒性损伤后钙信号通路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建立NMDA诱导神经元兴奋性毒性损伤模型,栝楼桂枝颗粒干预后,采用MTT、LDH法检测神经元活性,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神经元特异性指标MAP-2蛋白的表达。Real-time PCR法检测神经元中CaMKⅡ、CREB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p-CREB、p-CaMKⅡ、CaMKⅡ、CREB及CaM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NMDA组比较,栝楼桂枝颗粒(200,300 μg·mL-1)组可显著提高细胞活力,降低LDH浓度(P<0.05或P<0.01),明显升高CREB、CaMKⅡ mRNA水平(P<0.05或P<0.01),明显升高MAP-2、p-CREB、p-CaMKⅡ及CREB水平(P<0.01),而显著降低CaM水平(P<0.01)。结论 栝楼桂枝颗粒对NMDA诱导的神经元兴奋性毒性损伤具有保护作用,此作用可能与促进CREB、CaMKⅡ的磷酸化,抑制CaM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92.
病例
患者梁某,男性,52岁,于2016年03月15日就诊。主诉:双足麻木疼痛半天。现病史:患者双足麻木疼痛。就诊时症见神清,精神可,双足麻木疼痛,以左侧为主,双下肢牵扯痛,休息后不能缓解,步行缓慢,呈轻度跛行、拖行步态,无天旋地转感,无肢体抽搐,无恶心呕吐,偶有咳嗽,无痰,无恶寒发热,纳眠可,夜尿频,大便可。舌红,苔黄,脉弦细。中医诊断:痹症;辨证分型:风湿热痹。方药:白虎加桂枝汤合宣痹汤加减:石膏20g,知母10g,黄柏10g,连翘10g,桂枝10g,防己10g,杏仁10g,薏苡仁30g,秦艽10g,地龙10g,牛膝10g。共7剂,日1剂,早晚分服。针灸治疗方面,电针选分期针刺疗法。针灸取穴:取双侧肩贞、血海、足三里、丰隆、膝眼,针法以平补平泻。针下得气后予电针,予连续波,留针20分钟,配合红外线治疗,日一次,6天为一疗程,休息1天,继续下一疗程。随访:一个疗程后,患者精神尚可,述双足麻木疼痛缓解,效不更方,续服前方7剂,并继续下一疗程的针灸的治疗。两个疗程后,患者精神可,体温正常,诸症皆解除,嘱患者避风寒,慎起居,调饮食,畅情志,随访情况尚可。 相似文献
患者梁某,男性,52岁,于2016年03月15日就诊。主诉:双足麻木疼痛半天。现病史:患者双足麻木疼痛。就诊时症见神清,精神可,双足麻木疼痛,以左侧为主,双下肢牵扯痛,休息后不能缓解,步行缓慢,呈轻度跛行、拖行步态,无天旋地转感,无肢体抽搐,无恶心呕吐,偶有咳嗽,无痰,无恶寒发热,纳眠可,夜尿频,大便可。舌红,苔黄,脉弦细。中医诊断:痹症;辨证分型:风湿热痹。方药:白虎加桂枝汤合宣痹汤加减:石膏20g,知母10g,黄柏10g,连翘10g,桂枝10g,防己10g,杏仁10g,薏苡仁30g,秦艽10g,地龙10g,牛膝10g。共7剂,日1剂,早晚分服。针灸治疗方面,电针选分期针刺疗法。针灸取穴:取双侧肩贞、血海、足三里、丰隆、膝眼,针法以平补平泻。针下得气后予电针,予连续波,留针20分钟,配合红外线治疗,日一次,6天为一疗程,休息1天,继续下一疗程。随访:一个疗程后,患者精神尚可,述双足麻木疼痛缓解,效不更方,续服前方7剂,并继续下一疗程的针灸的治疗。两个疗程后,患者精神可,体温正常,诸症皆解除,嘱患者避风寒,慎起居,调饮食,畅情志,随访情况尚可。 相似文献
993.
《中国药房》2017,(25):3479-3483
目的:基于经方的"方证相应"关系和反向分子对接技术研究桂枝汤调和营卫的潜在作用靶点。方法:通过文献检索获得桂枝汤相关的活性成分,采用Pharm Mapper Server对活性成分进行反向分子对接,依据对接分数排序发现桂枝汤的潜在受体,通过Auto Dock Vina进行正向分子对接试验考察配体与受体分子之间的亲和力。然后选取75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桂枝汤高、中、低剂量组(12、8、4 g/kg),每组15只,除正常组外的其余各组大鼠均复制营卫不和模型;成模后,各组大鼠每天ig给药1次,连续5 d;结束给药后检测大鼠脂肪组织和肌肉组织中11β-羟类固醇脱氢酶1型(11β-HSD1)表达水平。结果:对桂枝汤的活性成分进行反向分子对接发现11β-HSD1为频繁出现的受体,正向对接试验证实乌拉尔甘草皂苷b、甘草次酸、生胃酮等活性成分与11β-HSD1有较高的亲和力。动物实验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脂肪组织和肌肉组织中11β-HSD1的表达水平较正常组大鼠升高(P<0.05);桂枝汤高剂量组大鼠脂肪组织和肌肉组织中11β-HSD1的表达水平较模型组降低(P<0.05)。结论:桂枝汤调和营卫的机制与11β-HSD1有一定的相关性;应用反向分子对接技术可以为"方证相应"关系的研究提供一条可行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994.
目的 观察柴胡桂枝加味方内服外敷、手法联合飞针加电针治疗急性踝关节内翻扭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7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飞针加电针配合手法,治疗组给予柴胡桂枝加味方内服外敷、手法联合飞针加电针.2组均治疗3次后观察疗效.结果 2组有效率均为100.0%,治疗组治愈率为74.3%,对照组治愈率为54.3%,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柴胡桂枝加味方内服外敷、手法联合飞针加电针治疗急性踝关节内翻扭伤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95.
目的 基于信息熵赋权法优选乌头桂枝汤提取工艺。方法 以药物浸泡时间、提取时间、加水量为影响因素,以芍药苷、甘草苷、甘草酸单铵盐、单酯型生物碱、桂皮醛含量为评价指标,采用信息熵赋权法确定上述指标的权重系数,采用L9(34)正交试验优选提取工艺。结果 最佳工艺为加10倍量水浸泡1.0 h,提取时间1.0 h,每1 mL平均含芍药苷、甘草苷、单酯型生物碱、甘草酸单铵盐、桂皮醛分别为0.054 7,0.023 0,0.003 4,0.037 7,0.089 1 mg,平均综合评分为0.126 5。结论 该方法工艺合理、结果稳定,可用于乌头桂枝汤的提取。 相似文献
996.
柴胡桂枝汤加减治疗冠心病心阳不振痰气痹阻型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冠心病中医谓之胸痹、心痛、胸痛、真心痛、厥心痛等,属本虚标实之证。笔者用振奋心阳解郁化痰之法,以柴胡桂枝汤加减治疗冠心病108例,收到较满意的疗效,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 病例选择为1991年~1996年我科收治的冠心病患者中中医辨证属心阳不振痰气郁阻型108例病例符合1979年全国中西医结合防治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研究座谈会修订的冠心病诊断参考标准。 相似文献
997.
桂枝汤对胃肠运动双向调节作用的研究对胃动素、胃泌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桂枝汤可降低新斯的明性胃肠功能亢进大鼠的下丘脑、血液、胃窦、十二指肠和空肠胃泌素、胃动素含量的升高,也可使阿托品性胃肠功能受抑大鼠的胃泌素、胃动素含量升高,并使之趋向正常;而对正常大鼠却无明显的影响,提示本方对胃肠运动机能的双向调节是通过调节中枢下丘脑、血液、胃肠局部组织中胃泌素、胃动素的含量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998.
999.
吴贵娥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4,2(5):14-15
桂枝汤是<伤寒论>开宗明义第一方,被誉为"群方之冠".张仲景在其所著<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书中,取桂枝汤之意加减化裁的系列方剂计有26首. 相似文献
1000.
《伤寒论》太阳病桂枝汤证针灸配穴浅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孙思邈认为 :单针不药或单药不针皆非良医。然历代医家皆重于药而轻于针 ,能用仲景理论指导针灸临床者寡。笔者不揣陋昧 ,把《伤寒论》太阳病桂枝汤证的条文汇聚一起 ,结合原文 ,探讨桂枝汤证在临床的用穴规律。1 太阳病桂枝汤证之病机及选穴原则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 ,名为中风。 (第2条 )风邪中肌所见之脉证 ,谓太阳中风。风卫皆阳 ,相搏则见发热。风性疏泄 ,袭于表则卫外不固 ,中于肌则营不守内 ,故汗出。汗出营弱则恶风。营阴外渗 ,脉道松弛 ,则脉浮而缓。太阳中风脉证 ,反映出气血不充于外 ,表之抗病力不足的本质。太…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