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63篇
  免费   248篇
  国内免费   266篇
耳鼻咽喉   14篇
儿科学   45篇
妇产科学   14篇
基础医学   261篇
口腔科学   13篇
临床医学   771篇
内科学   674篇
皮肤病学   32篇
神经病学   149篇
特种医学   295篇
外科学   1279篇
综合类   1679篇
预防医学   436篇
眼科学   52篇
药学   575篇
  3篇
中国医学   967篇
肿瘤学   118篇
  2024年   49篇
  2023年   159篇
  2022年   153篇
  2021年   171篇
  2020年   167篇
  2019年   122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123篇
  2016年   126篇
  2015年   147篇
  2014年   276篇
  2013年   276篇
  2012年   381篇
  2011年   423篇
  2010年   431篇
  2009年   390篇
  2008年   456篇
  2007年   380篇
  2006年   408篇
  2005年   435篇
  2004年   321篇
  2003年   326篇
  2002年   253篇
  2001年   225篇
  2000年   212篇
  1999年   184篇
  1998年   165篇
  1997年   131篇
  1996年   104篇
  1995年   84篇
  1994年   55篇
  1993年   39篇
  1992年   37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71.
九转暖宫膏治疗青春期原发性痛经4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痛经是妇女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坠胀程度较重的一种病症。西医治疗原发性痛经多采用对症治疗,副作用大,效果差。我院采用“九转暖宫膏”外敷,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使用方便,无任何副作用,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观察对象均为我院中医门诊病例,按就诊顺序随机分组。治疗组40例,年龄14~28岁;病程3个月~8年。对照组40例,年龄14~30岁;病程2个月~12年;症状较重者8例1·2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人民卫生出版社《妇产科学》以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所制定的标准。临床特点:1、多发生于青春期少女;2…  相似文献   
72.
枕颈融合联合鼻内镜治疗枢椎肿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枕颈融合联合鼻内镜技术行颈椎重建和肿瘤切除治疗枢椎肿瘤的疗效及其预后。方法2005年7月以来,共收治5例枢椎肿瘤,采取后路枕颈融合联合前路鼻内镜肿瘤切除术治疗。结果5例患者术后颈椎稳定性均得到满意重建,肿瘤切除充分。其中2例瘫痪患者术后JOA评分较术前明显增加。结论枕颈融合联合鼻内镜技术治疗枢椎肿瘤,肿瘤切除率高,并发症低,为高颈段肿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临床思路。  相似文献   
73.
74.
Atlas钛缆固定上颈椎的解剖与临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观察寰椎后弓和枢椎椎板的形态学特征, 以更为安全、方便地开展颈后路寰枢椎Atlas钛缆固定术。方法: 观察 100套寰椎后弓和枢椎椎板的形态学特点并进行解剖学测量, 设计引导钛缆穿绕的特殊的器械, 并应用于 17例上颈椎损伤患者的手术操作。结果:(1) 寰椎后弓较纤弱, 横截面呈扇形, 内侧面从后上方向内下方倾斜; 枢椎椎板较粗大, 上窄下宽, 内侧面基本垂直, 内侧面下缘多形成一骨嵴; (2) 寰椎后弓的引导器要求头端折弯, 枢椎椎板引导器要求头端圆钝; (3) 17例患者手术操作均安全、顺利完成, 无脊髓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根据寰椎后弓和枢椎椎板的形态学特征, 穿绕钛缆时宜自上向下操作; 采用专用的引导器使得颈后路寰枢椎Atlas钛缆固定术的操作更为安全、方便。  相似文献   
75.
徐峰  周跃  陈庄洪 《临床外科杂志》2008,16(11):771-773
目的通过对正常人螺旋CT多平面重建检查,并对其行后路经关节螺钉内固定技术相关形态学参数的测量,为临床提供患者个体化手术相关信息。方法对60例正常人进行寰椎的螺旋CT检查,获取相关参数并进行分析。采用枢椎下关节突正中为进钉点模拟寰枢椎后路经关节螺钉内固定术,在螺旋CT重建上获得轴面和矢状面的正确倾斜角度。C2峡部高度和宽度,理想的螺钉长度,理想的螺钉矢状面和轴面倾斜度,以及理想的螺钉路径与椎动脉沟之问距离。结果C2峡部高度为(8.02±1.92)mm,峡部宽度(6.05±1.32)mm,理想的螺钉长度为(41.22±4.48)mm,螺钉矢状面倾斜度为53.87°±5.61°,与内向成角(14.81°±2.81°)。10侧(8%)峡部狭窄(宽度或高度小于5mm),测量其椎动脉沟与理想螺钉途径之间距离,有12例(10%)小于2.5mm,因此总共有22侧(18%)存在潜在椎动脉损伤风险。结论术前对每个患者行CT检查十分必要,能充分地了解个体的解剖结构,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76.
自1996年1月以来,我们对7例心律失常患者于治疗过程中采用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颠器(ICD),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7.
CT引导下经皮内固定治疗枢椎椎弓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7年5月作者采用CT引导下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枢椎椎弓骨折3例,骨折均愈合,颈椎活动恢复正常.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8.
目的 比较1侧块C2椎板螺钉固定与后路C1-2关节螺钉固定的牛物力学性能,为枢椎交叉椎板螺钉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新鲜成年人尸体颈椎标本(C0-C4)10具,男6具,女4具,平均年龄58岁(50~72岁).分别制备成C1-2完整状态的模型(M0)、C1-2失稳的模型(M1)、C1,侧块螺钉C2交义椎板螺钉固定模型(M2)及后路C1-2关节螺钉固定模型(M3),进行三维生物力学测试,记录各组模型在屈伸、轴向旋转和侧屈的运动范围(ROM)和中性区(NZ).结果 屈伸模式下M0、M1、M2、M3的ROM和NZ分别为:(20.4±9.2)°、(10.4±5.8)°;(46.3±17.2))°、(34.5±14.1)°;(4.1±0.9)°、(1.9±0.8)°;(4.3±1.0)°、(2.1±0.7)°.轴向旋转模式下 M0、M1、M2、M3的ROM和NZ分别为:(65.3±12.9)°、(40.8±11.2)°;(91.7±10.5)°、(72.3±12.6)°;(8.9±2.1)°、(4.7±1.8)°;(8.4±2.5)°、(4.4±2.3)°.侧屈模式F M0、M1、M2、M3的ROM和NZ分别为:(11.5±4.3)°、(7.2±3.2)°;(35.0±12.9)°、(21.9±11.8)°;(2.9±1.1)°、(1.4±0.8)°;(2.5±1.4)°、(1.3±1.0)°.在三维运动模式下M2和M3力学稳定性均明显优于M1和M0,然而M2和M3,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1侧块C2椎板螺钉固定拥有良好的生物力学稳定性,可作为C1-2关节螺钉固定的良好替代.  相似文献   
79.
目的 了解传染性肺结核患者血糖耐量的异常性。 方法 对 60例健康成人对照和 60例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于ZHRZE/4HR化疗前及化疗强化期 ( 2个月 )及化疗结束时 ( 6个月 )分别进行空腹血糖和采用WHO推荐的口服 75g葡萄糖负荷量的测试。 结果 病例组化疗前和健康组的空腹血糖分别为 4 8mmo1/L和 4 6mmo1/L ,(t =1 18,P >0 1)两者差异无显著 ;糖负荷 2h后血糖分别 7 2mmo1/L和 4 8mmo1/L ,病例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t =3 815 ,P<0 0 0 1)。病例组化疗强化期和治疗未期的空腹血糖分别为 4 6mmo1/L和 4 2mmo1/L ,两者间差异有显著性 (t =2 3 7,P <0 0 5 ) ,糖负荷 2h后血糖分别为 6 7mmo1/L和 4 8mmo1/L ,强化期明显高于治疗期末 (t=2 94,P <0 0 1)。 结论 传染性结核病患者容易出现糖耐量异常 ,当病情治疗痊愈时 ,患者的糖耐量逐步恢复正常 ,显示该类患者糖耐量异常的可逆性。  相似文献   
80.
目的 介绍颈后入路经C1~ 2 关节突侧块螺钉内固定技术的适应证、手术技巧和并发症 ,总结应用经验。方法 共 2 2例患者 ,其中单独采用经侧块关节螺钉内固定寰枢椎 2例 ,侧块螺钉联合钢丝内固定 8例 ,联合Apofix系统 3例 ,联合Cervifix系统作枕颈融合术 6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进行X线摄片、CT和 /或MRI检查 ,术后行颈围制动 3~ 4周。结果  1 7例获随访 ,其中 1 6例术后半年内达骨性愈合 ,一例 1 1个月后骨性愈合。术前合并神经系统症状 1 4例 ,术后症状均有程度不等改善或完全恢复。结论 该项技术具有立即重建上位颈椎的三维稳定、骨融合率高、手术并发症少等优点。术中保持正确的体位 ,X线透视监控以及手术仔细操作可以有效地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