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76篇
  免费   248篇
  国内免费   266篇
耳鼻咽喉   14篇
儿科学   45篇
妇产科学   14篇
基础医学   261篇
口腔科学   13篇
临床医学   772篇
内科学   680篇
皮肤病学   32篇
神经病学   149篇
特种医学   295篇
外科学   1280篇
综合类   1682篇
预防医学   436篇
眼科学   52篇
药学   576篇
  3篇
中国医学   968篇
肿瘤学   118篇
  2024年   51篇
  2023年   159篇
  2022年   162篇
  2021年   174篇
  2020年   167篇
  2019年   122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123篇
  2016年   126篇
  2015年   147篇
  2014年   276篇
  2013年   276篇
  2012年   381篇
  2011年   423篇
  2010年   431篇
  2009年   390篇
  2008年   456篇
  2007年   379篇
  2006年   408篇
  2005年   435篇
  2004年   321篇
  2003年   326篇
  2002年   253篇
  2001年   225篇
  2000年   212篇
  1999年   184篇
  1998年   165篇
  1997年   131篇
  1996年   104篇
  1995年   84篇
  1994年   55篇
  1993年   39篇
  1992年   37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目的 构建小鼠转粒细胞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mGM CSF)真核表达质粒 pcDNA3 GM CSF ,转染红白血病细胞系FBL 3,并鉴定其活性。方法 采用分子克隆技术 ,构建mGM CSF真核表达质粒 pcDNA3 GM CSF ,电穿孔法将其导入红白血病细胞系FBL 3,G4 18筛选G4 18抗性细胞 ,限制性稀释法筛选G4 18抗性细胞克隆。PCR和RT PCR方法鉴定GM CSF基因整合和稳定表达。骨髓造血祖细胞增殖实验和骨髓造血祖细胞集落刺激实验鉴定其生物学活性。结果 采用PCR方法扩增mGM CSFcDNA序列 ,BamHⅠ和EcoRⅠ双酶切后装入 pcDNA3质粒 ,构建真核表达质粒 pcDNA3 GM CSF ,酶切和测序结果与预期相符 ,无插入、丢失、突变 ,方向正确。PCR和RT PCR结果显示 ,GM CSF基因整合到受体细胞染色体中并稳定表达。表达GM CSF的FBL 3 GM CSF细胞培养上清可明显刺激小鼠骨髓单个核细胞增殖 ,并能刺激干细胞形成克隆 ,形成克隆数为 (5 4 .6 7± 4 .83)个 ,形成率为 0 .5 4 7%。结论 构建mGM CSF真核表达质粒pcDNA3 GM CSF ,获得稳定表达该基因并具有生物学活性的细胞克隆 ,为制备转GM CSF基因瘤苗 ,探索白血病免疫治疗的可行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2.
目的 :为了解农村儿童乙型肝炎 (乙肝 )疫苗接种率、首针及时接种率、全程及时接种率及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 Ag)携带率和抗 - HBs阳转率 ,以便为乙肝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提供本底资料。方法 :2 0 0 2年 12月对安庆市农村≤ 3岁儿童进行了调查。结果 :调查的 930人中 ,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为 74 .30 % ,首针及时接种率为 36 .4 5 % ,全程及时接种率为 2 9.4 6 % ,首针及时接种率以 0岁组最高 (χ2 =2 3.2 3,P<0 .0 1) ;检出阳性者 15人 ,携带率为 1.6 1% ;调查合格接种乙肝疫苗儿童 6 31人 ,抗 - HBs阳性 4 93人 ,抗 - HBs阳转率为 78.13%。平原地区的首针及时率为 38.4 0 % ,高于山区 (χ2 =4 .5 6 ,P<0 .0 5 )。住院和在家分娩儿童的首针及时接种率分别为 4 8.74 %、14 .6 3% ,差异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χ2 =10 7.6 7,P<0 .0 1)。结论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后 ,提高农村新生儿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和全程及时接种率是今后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53.
环枢椎半脱位临床上较为多见,诱因为颈部疲劳、颈部剧烈活动、急性咽炎、扁桃体炎、颈部轻微外伤等。发病后,颈部僵硬,颈部肌肉紧张或活动受限,部分伴枕部疼痛、恶心、四肢乏力。我院自2003年~2005年共收治此类患者28例,采用枕颌带卧式持续牵引复位,后期给予颈部围领固定,促进关节软组织修复治疗,取得比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环枢椎半脱位28例中,男、女各14例,年龄12~40岁;继发于咽后壁感染10例、颈部外伤9例、长期颈部姿势不良者9例;有枕部痛者16例;发病时间3小时~28天。以上病例全部经X线检查确诊。1.2诊…  相似文献   
154.
目的 探讨BNP与心房颤动(AF)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30例房颤复律患者(A组)房颤发作时和房颤终止后5d及18例持续性房颤患者(B组)的血浆BNP水平。并与健康对照组(C组)进行比较。结果心房颤动组患者血浆BN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转复为窦性心律后其BNP水平明显下降(P〈0.01)。结论心房颤动影响血浆BNP水平的分泌,在转复为窦律后血浆BNP水平下降。  相似文献   
155.
近3年来,我院采用口服心律平转复新近发生心房纤颤63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6.
三腔ICD临床应用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三腔ICD治疗5例心衰同时合并室性心动过速结果分析.方法应用三腔ICD治疗5例心衰同时合并室性心动过速(简称室速)患者,4例为原发性扩张型心脏病,1例为冠心病,2例有昏厥史.4例植入INSYNC 7272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CD),1例植入V-350 ICD.结果随访时间1~14月,心功能得到改善,未发生室速,均未发生昏厥.5例中1例出现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颤动发作(简称室颤)均被ICD识别并进行放电除颤治疗,挽救了患者的生命.结论三腔ICD是治疗猝死、致死性心律失常和心衰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57.
枕颈部后路经关节螺钉内固定的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Yan WJ  Cai B  Chen Y  Yuan W  Li JS  Jia LS  Yang GB  Zeng WM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13):872-875
目的评价枕颈部经关节螺钉内固定重建枕寰枢复合体稳定性的生物力学性能。方法选择12例新鲜尸体枕颈部标本,在标本完整状态(intact组)、枕寰枢失稳模型(destab lized组)、枕颈部植骨块附加钛缆捆绑固定(cab le+graf组)、枕颈部经关节螺钉固定(CTS组)、SUMM IT枕颈部内固定系统固定(SUMM IT组)、经关节螺钉附加植骨块(CTS+graft组)以及SUMM IT附加植骨块(SUMM IT+graft组),共7种状态下,依次用脊柱三维运动测量系统测试其Oc-C1、C1-C2节段的运动参数,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CTS组各方向运动的运动范围(ROM)和中性区(NZ)均明显小于cab le+graf组(6.64°±0.59°、2.49°±0.26°、0.50°±0.03°、0.21°±0.01°、0.27°±0.07°、0.13°±0.01°vs 10.01°±1.26°、3.80°±0.79°、7.93°±1.34°、3.18°±0.95°、9.54°±0.87°、5.93°±0.74,°P<0.05),CTS组在C1-C2节段旋转运动的ROM和NZ均显著小于SUMM IT组(1.64°±0.39°、0.61°±0.15°、0.14°±0.05°、0.02°±0.01°、0.32°±0.04°、0.08°±0.01°、vs 0.21°±0.04°、0.07°±0.03°、0.21°±0.12°、0.10°±0.02°、2.92°±0.28°、1.27°±0.11°,P<0.05)。结论枕颈部后路经关节螺钉内固定在重建枕寰枢力学稳定性有其独特的优点,尤其在控制旋转和侧屈的稳定性上,可有力地促进局部的植骨融合。  相似文献   
158.
雷米普利对房颤复律后患者P波离散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到目前为止,已有很多临床研究证明了P波离散度(Pd)与房颤之间的相关性,Pd能有效地预测房颤的发生。Pd≥40ms时,预测房颤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均超过80%,阳性预测准确度为85%。心房颤动的发生及维持的主要机制为心房的解剖学及电学重构,反映到体表心电图上,则表现为P波时限延长和Pd加大。因此,通过药物治疗,如能缩短P波时限和减小Pd则可能减小房颤转复窦性心律后复发的机会。本观察旨在探讨雷米普利对于非瓣膜病持续性房颤转复窦性心律后并服用胺碘酮的病人的P波时限和Pd的影响,从而确定雷米普利对房颤复发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9.
姚福梅  王霞 《首都医药》2005,12(22):39-40
目的探讨腺苷注射液和普罗帕酮转复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85例室上速患者,随机分为腺苷组42例,普罗帕酮组43例,应用心电图、心电监护观察两组转复室上速的疗效。结果腺苷组转复成功例数88%,普罗帕酮组转复成功例数74%,P>0.05;转复时间腺苷组为36.5±16.4秒,普罗帕酮组为1562.8±625.6秒,P<0.001。结论腺苷注射液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较普罗帕酮组更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0.
骨转移癌是所有实体恶性肿瘤都可能发生的疾病,但是该病的早期,特别是以骨转移为首发症状的恶性肿瘤,极易误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