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0570篇
  免费   6765篇
  国内免费   7030篇
耳鼻咽喉   623篇
儿科学   1574篇
妇产科学   416篇
基础医学   6047篇
口腔科学   914篇
临床医学   34015篇
内科学   10326篇
皮肤病学   408篇
神经病学   6002篇
特种医学   9059篇
外国民族医学   56篇
外科学   22774篇
综合类   54427篇
预防医学   11755篇
眼科学   1847篇
药学   20578篇
  337篇
中国医学   11958篇
肿瘤学   1249篇
  2024年   1037篇
  2023年   3512篇
  2022年   4150篇
  2021年   4493篇
  2020年   3843篇
  2019年   3599篇
  2018年   1758篇
  2017年   3189篇
  2016年   3610篇
  2015年   4408篇
  2014年   7411篇
  2013年   7816篇
  2012年   10313篇
  2011年   11721篇
  2010年   11268篇
  2009年   11463篇
  2008年   12681篇
  2007年   11172篇
  2006年   10619篇
  2005年   11344篇
  2004年   9223篇
  2003年   8342篇
  2002年   6610篇
  2001年   5942篇
  2000年   4617篇
  1999年   3883篇
  1998年   3369篇
  1997年   2775篇
  1996年   2306篇
  1995年   2081篇
  1994年   1510篇
  1993年   1161篇
  1992年   887篇
  1991年   697篇
  1990年   571篇
  1989年   543篇
  1988年   148篇
  1987年   131篇
  1986年   77篇
  1985年   49篇
  1984年   20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51.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后早期康复训练对运动功能恢复及SEP变化的影响。方法脊髓损伤截瘫患者,手术治疗后随机分为A、B两组,A组常规护理治疗;B组常规护理治疗的同时进行康复训练,训练20天后对患者做Fugl-Meyer(FMA)运动功能评定及体感诱发电位(SEP)检查。结果A组的FMA值为(68.15±20.12)与B组(58.69±19.13)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2.217,P<0.05);B组SEP潜伏期改善较A组明显,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脊髓损伤后早期康复训练有利于损伤脊髓的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52.
目的研究原发性急性中型颅脑损伤患者行颅内压(ICP)监测对临床诊治的意义。方法71例伤后24h内入院的原发性急性中型颅脑损伤患者,入院时均行头部CT检查无手术指征,将其随机分为ICP监护治疗组(35例),入院后即采用目前国际上通用的脑室内穿刺置管法行ICP持续监护。用美国Marquette监护仪进行4—7d连续监测。常规治疗组(36例)进行包括脱水、止血、防止上消化道出血等治疗,监测生命体征、意识的改变及血尿常规和生化指标,必要时对治疗方案作出调整。结果ICP监护治疗组出现3例ICP〉40mmHg或入院后ICP很快进行性增高,行CT检查发现迟发性颅内血肿或原位血肿增大,中线明显移位,即手术治疗。术后1例重残,1例中残,1例轻残,另有5例患者ICP中等增高(20—40mmHg)CT检查仅为脑水肿加重,不具手术指征,经调整脱水药剂量,间断开放脑室外引流后病情好转。结论中型颅脑损伤后病情不稳定,行ICP监测能及早发现病情变化,可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有效提高疗效,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53.
颅脑外伤致精神障碍病人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寻找减轻和预防外伤性精神障碍病人的护理方法,为临床护理提供指导。方法对40例颅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患者,根据临床表现判定病人精神紊乱症状,观察病人精神障碍相关因素,提出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痊愈30例,好转10例。结论对外伤性病人的精神障碍采取防治结合,对症护理,改善环境,益智活动,情感支持等,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54.
12例开放性腋动脉损伤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开放性腋动脉损伤的诊治体会。方法1996年-2002年,共诊治12例开放性腋动脉损伤的患者,从受伤到入院时间为3~14h,入院时均处于不同程度的休克状态,桡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在积极抗休克治疗的同时,急诊进行清创、血管神经探查和修复术。其中行腋动脉修补5例,腋动脉直接吻合6例,自体静脉移植修复1例。结果伤后8h内腋动脉再通8例,8~16h内腋动脉再通4例,无病例发生截肢或死亡。术后伤口均Ⅰ期愈合,桡动脉搏动良好。结论对开放性腋动脉损伤早期诊断和及时手术探查是控制休克、获取良好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5.
腰椎退行性疾病是脊柱外科常见病,有关的统计数据表明,该病严重影响劳动力,医疗花费巨大。治疗该病的传统方法是腰椎融合术,但术后由于相应节段运动功能丢失以及融合时造成的局部结构损伤,可导致相邻上下节段的椎间盘退变加速,进而产生椎间盘源性腰痛甚至腰椎滑脱、椎管狭窄等改变。  相似文献   
156.
目的探讨移植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程度的评估方法及其与肝移植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218例良性终末期肝病患者,在移植肝恢复血液灌注后1h采取外周静脉血,测定丙氨酸转氨酶浓度(定义为基础肝功能),同时采用组织气体分析仪测定肝组织的氧分压,并取肝组织活检,计算水变性及坏死细胞百分比,分别对上述3项指标进行评分,再根据各指标得分之和将缺血-再灌注损伤程度划分为5级(0~Ⅳ级),统计围手术期(术后2周内)、术后近期(术后2周至1个月)、术后中远期(1个月以上)的患者死亡率。结果移植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程度评为0级者157例(A组),死亡7例(4.5%),71.4%(5/7)死于术后3-6个月;缺血-再灌注损伤程度评为Ⅰ级者25例(B组),死亡5例(20.0%),80.0%(4/5)死于术后2周至3个月;缺血-再灌注损伤程度评为Ⅱ级者23例(C组),死亡5例(21.7%),80.0%(4/5)死于术后2周至3个月;缺血-再灌注损伤程度评为Ⅲ级者8例(D组),死亡7例(87.5%),85.7%(6/7)死于术后1个月内;缺血-再灌注损伤程度评为Ⅳ级者5例(E组),全部死亡,80.0%(4/5)死于术后1个月内。A组各期死亡率明显低于B组、C组(P〈0.05)和D组、E组(P〈0.01);B组、C组间各期死亡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各期死亡率均低于D组、E组(P〈0.05)。结论基础肝功能、组织氧分压以及水变性和坏死细胞百分比三项指标可基本反映移植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程度;缺血-再灌注损伤评级达Ⅲ~Ⅳ级者术后死亡率较高。  相似文献   
157.
郑聪 《浙江创伤外科》2006,11(6):505-506
在所有致伤原因中.道路交通伤(road traffic injury,RTI)占50%左右.我国交通伤人数呈不断增多趋势。在RTI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中。内脏损伤与颅脑损伤均为主要致死因素口,两者并存给救治带来更大挑战。多发伤患者死亡高峰在伤后68小时以内.约占80%。因此,如何早期诊治.以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8.
不同入路腰部硬膜外穿刺对术后腰痛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腰痛是腰部硬膜外麻醉的常见并发症,一般认为是由于穿刺损伤所致。硬膜外穿刺有正中入路和旁入路两种方法,旁入路硬膜外穿刺可以避免棘上韧带和棘间韧带的损伤,与正中入路法比较是否可以降低腰部硬膜外麻醉后腰痛的发生有待进一步研究。本研究拟评价不同入路腰部硬膜外穿刺对术后腰痛发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9.
1994-2004年我院共收治腹部闭合性损伤324例,其中经手术证实为胰十二指肠损伤18例,占5.5%,他院转入1例,共19例,死亡2例,病死率10%,现将我们的诊治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0.
脊髓损伤大鼠的阴茎海绵体肌电图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海绵体肌电图诊断脊髓性勃起功能障碍的价值。方法将24只成年雄性SD大鼠(300~400 g)分成:对照组、T9和L6损伤组(每组8只)。损伤脊髓1周后,用肌电图仪采集注射阿朴吗啡前后阴茎肌电数据,采集频率20~3 000 Hz、扫描速度5 ms/d、灵敏度10 μV/d。用t检验方法分析统计数据。结果对照组使用阿朴吗啡10 min均方根振幅为(5.60±0.89)μV, 大于T9损伤组(3.60±1.14)μV(P<0.05);使用阿朴吗啡前、使用后5 min和10 min高/低功率比均为0.05±0.03,小于L6损伤组0.13±0.04、0.15±0.07、0.13±0.07(P<0.05)。T9损伤组使用阿朴吗啡后5 min和10 min平均频率分别为(122.40±47.99)、(151.80±76.42)Hz,较L6损伤组(278.83±118.66)、(265.00±81.35)Hz低(P<0.05)。结论海绵体肌电图对脊髓性勃起功能障碍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