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44篇
  免费   164篇
  国内免费   179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14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32篇
内科学   14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543篇
预防医学   200篇
药学   357篇
中国医学   1693篇
肿瘤学   9篇
  2024年   45篇
  2023年   119篇
  2022年   109篇
  2021年   87篇
  2020年   79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62篇
  2014年   157篇
  2013年   134篇
  2012年   113篇
  2011年   176篇
  2010年   152篇
  2009年   117篇
  2008年   129篇
  2007年   131篇
  2006年   120篇
  2005年   126篇
  2004年   70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61篇
  1999年   63篇
  1998年   56篇
  1997年   58篇
  1996年   53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60篇
  1993年   53篇
  1992年   43篇
  1991年   39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30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0年   1篇
  1958年   8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3篇
  1955年   3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81.
从经典名方开发的角度出发,笔者通过查阅香附相关的历代本草、医籍及近现代文献资料,对历代香附药材的名称、基原、产地、品质、采收加工及炮制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本草考证。结果表明虽有粗根茎莎草、藨草属植物等伪品曾作为香附使用的情况,但香附药材历代主流基原仍为莎草科植物莎草Cyperus rotundus,建议经典名方中使用莎草科植物莎草C. rotundus。其产区自唐朝以来,广东、广西及浙江地区始终为香附的优质产区。其中广东省西部地区产者习称广香附,浙江产者习称南香附。近代以来总结其品质以个大、质坚实、红棕色香气浓者为佳。延续至今常用的炮制方法为醋炙,建议经典名方中未明确注明炮制要求的香附药材以生品入药,注明炮制要求的处方根据方义选择相应炮制品入药。  相似文献   
82.
83.
笔者对已报道的经典名方药物考证相关研究进行系统梳理与分析,总结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经典名方药物考证要点建议,为经典名方药物考证相关研究提供借鉴。该文分别从注意古今药物考证内涵的异同、注重多维信息的综合利用、注重药物不同关键环节历史流变的梳理与考证、注重近代学名考订沿革梳理、注重尊古不泥古的考证原则、注重文献学基础知识等角度进行探讨,提出经典名方药物考证应对本草考证的现状、问题、成果进行深入的总结分析,吸收前人的优点,补充以往考证的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根据经典名方药物考证自身特点,形成特有的研究体系,注重历史变迁的脉络梳理,注重横断面分析,在全面分析基原、道地产区、药用部位与炮制等不同关键环节历史变迁基础上,充分吸收近现代研究成果,并结合当前生产力和认知水平,给出不同时期经典名方药物的合理关键信息,为经典名方的开发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84.
通过查阅历代本草、医籍、方书及近现代相关文献资料,笔者拟对经典名方中所用薄荷的名称、基原、产地、品质评价、采收加工、炮制及性味功效进行本草考证。经考证可知,历代主流以“薄荷”一名为正名,尚有多个异名,多源于方音讹传、产地及功效等。历代文献记载有薄荷、龙脑薄荷、胡薄荷、石薄荷、大叶薄荷、野薄荷、南薄荷等多个品种,经考证,其中薄荷、龙脑薄荷、野薄荷与今薄荷Mentha haplocalyx一致,为主流品种,龙脑薄荷为薄荷因产地形态而命名,石薄荷为石香薷Mosla chinensis,大叶薄荷为今藿香Agastache rugosa,南薄荷为皱叶留兰香Mentha crispata。薄荷自唐代以来便已广泛人工种植,至明清时期多产于江苏、浙江、江西、四川等地,以江苏为道地产区。其品质以身干、无根、叶多、色绿、气味浓者为佳。古代薄荷常于夏秋采茎、叶,晒干,与现代夏、秋二季茎叶茂盛或花开至三轮时,选晴天分次采割,晒干或阴干记载基本一致,古今薄荷常以生品入药。关于薄荷的性味功效记载,宋代以前均记载为味辛性温,至《履巉岩本草》始将薄荷订作“极凉”,可能早期认为与白苏、水苏、香薷及石香葇等性温药材外形相似,皆有辛散之功,故记载为性温,至清代后主流本草多记载为性凉,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记载薄荷味辛性凉,功效为消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古今功效记载基本一致。基于考证结果,建议开发含薄荷药材的经典名方时,选用M. haplocalyx为其药用基原,且以生品入药。  相似文献   
85.
为了科学开发利用堇叶碎米荠资源,对分布于"世界硒都"——恩施市的堇叶碎米荠的本草考证、生物学性质及其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等研究进行综述,为科学开发利用恩施碎米荠资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6.
笔者通过对百部古代本草文献中有关何首鸟止痛功效的梳理挖掘,探究出古代医家分别从药性、附方、配伍等多角度对何首乌止痛的功效进行阐释,最终总结何首鸟可温中止痛、祛风止痛、补虚止痛、化瘀止痛,治疗“心”(胃)痛、风湿痹痛、中风头痛、五痔疼痛、腰膝酸痛、产后瘀血疼痛、跌打损伤疼痛等。值得关注的是,何首鸟止痛的功效与“酒调”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87.
目的:考证山海螺文献记载,综述其临床研究进展。方法:通过查阅古今文献,考证历代本草学对山海螺的记述,汇总其功效报道。结果:山海螺别名有:羊乳(根)、四叶参、奶党、奶树、白河车等,古代本草著作中作为"羊乳"的一种,山海螺为肺经药,兼入肝、脾经,是治疗气虚伴有阴津亏乏、痰结肿疡的良药,有扶正之功,无恋邪之弊,补中可清,清中有宣,润而不腻。结论:中医临床应用山海螺有悠久历史,其功效不断被发掘和完善,特别是治疗肿瘤疾患方面具有广阔应用和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88.
《中成药》2015,(7)
接骨丹作为促进骨折愈合的甘肃传统地产药材。近年来其被广泛应用于骨折的愈后治疗,获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但因接骨丹的名称和基原在不同文献中记载及描述不尽相同,阻碍了其在临床的广泛应用。本研究从命名及动物来源方面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考察,最终确定将该药命名为接骨丹,其动物基原应为西藏山溪鲵。  相似文献   
89.
《吴普本草》是我国魏晋时期一部药学著作,原书共6卷,作者吴普,约撰成于公元3世纪初。原书已佚,但清·焦理堂有辑本,系从《证类本草》、《太平御览》等书中辑出。本书载药441种,讨论药性寒温五味良毒,最为详悉。兼述产地生境、药物形态及采造时月。各药大致以药名、别名、性味类集、产地生境、药物形态、采时、加工、功效主治、畏恶宜忌等为序,次第解说。  相似文献   
90.
浅谈磁石     
磁石原名慈石,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陶弘景谓:"能悬吸针,虚连三四为佳。"苏颂谓:"能吸铁虚连十数针,或一二斤刀器……,其石中有孔,孔中黄赤色,其上有细毛,功用更胜。"陈藏器谓:"磁石取铁,如慈母之招子,故名。"《本草衍义》载:"入药须火烧醋淬,研末水飞,或醋煮三日夜。"以上记载与现今所用磁石相符。磁石味咸、性寒,归肝、心、肾经。具镇惊安神,平肝潜阳,聪耳明目,纳气平喘等功效。常用于治疗惊悸失眠、头晕目眩、视物昏花、耳鸣耳聋、肾虚气喘等症。磁石别名玄石、指南石、铁石、吸铁石、吸针石、灵磁石、活磁石。2010版《中国药典》收载其来源为氧化物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