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4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64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44篇
内科学   161篇
神经病学   31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65篇
预防医学   25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174篇
  5篇
中国医学   1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67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1.

摘要:目的  探讨普罗布考治疗对脑梗塞进展期患者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为普罗布考治疗脑梗塞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该院神经内科收治的80例脑梗塞进展期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普罗布考,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APTT、纤维蛋白原及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  研究组的疗效与对照组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APTT较治疗前延长,且治疗后30 d时间较治疗后15 d延长。研究组患者治疗后APTT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纤维蛋白原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后30 d水平低于治疗后15 d;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纤维蛋白原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及全血低切黏度较治疗前均降低,且治疗后30 d较治疗后15 d降低;研究组患者治疗后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及全血低切黏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普罗布考治疗脑梗塞进展期患者疗效显著,能够延长APTT,降低纤维蛋白原水平,降低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及全血低切黏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2.
目的:研究普罗布考微囊的制备工艺,考察其体外释药特性.方法:用复凝聚法制备普罗布考微囊,以包封率为指标,用正交试验设计法对微囊的制备工艺进行研究,对其形态、体外释药特点等进行研究.结果:当囊心与囊材比为1:3、搅拌速率为200r/min、成囊温度为60℃时,制得的普罗布考微囊囊形圆整光滑,囊壁清晰,粒径均匀,平均包封率可高达74.57%,载药量平均为17.93%,囊径为35~95μm,24h累积释药量93.61%.结论:制备的普罗布考微囊工艺简单、可靠,具有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93.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在颈动脉易损粥样硬化斑块治疗中的临床随机对照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颈动脉易损粥样硬化斑块患者83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瑞舒伐他汀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瑞舒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临床对照性分析。结果观察组后颈动脉IMT、颈动脉内膜斑块面积、易损斑块检出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血脂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在颈动脉易损粥样硬化斑块治疗中的临床效果突出,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4.
目的 探讨普罗布考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脂及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两组均给予控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入普罗布考0.25 g,2次/d,治疗8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指标及hs-CRP水平。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TC、TG、HDL-C、LDL-C水平[(4.38±0.49)、(1.32±0.38)、(0.77±0.20)、(2.22±0.28)mmol/L]均低于对照组[(4.79±0.88)、(1.67±0.49)、(0.98±0.23)、(2.87±0.46)mmol/L](均P0.05);治疗治疗4、8周观察组血清hs-CRP水平[(5.23±1.06)、(3.88±1.20)mg/L]低于对照组[(5.9 7±1.12)、(4.95±3.06)mg/L](均P0.05)。结论 普罗布考能够降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脂及hs-CRP的水平,从而缓解症状。  相似文献   
95.
普罗布考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的meta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通过系统评价有关普罗布考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的文献,评估普罗布考对动脉粥样硬化及预防再狭窄的有效性。方法 在Medline数据库、Embase数据库和Cochrane图书馆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VIP、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检索有关普罗布考抗动脉粥样硬化的随机对照试验,并且对纳入研究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提取文献中有效数据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 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20项随机对照试验,合计1 314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预防PTCA 再狭窄支架管腔面积[WMD 0.80,95%CI(0.41~1.20),P<0.000 01]、管腔直径[WMD 0.24,95%CI(0.17~0.30),P<0.000 01]、再狭窄率[RR=0.66,95%CI(0.56~0.78),P<0.000 01]、再狭窄程度[WMD=-11.20,95%CI(-17.02~5.38),P=0.000 02]、临床不良事件发生率[RR=0.57,95%CI(0.48~0.67),P<0.000 01]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普罗布考能够改善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状况,有效预防支架术后再狭窄。  相似文献   
96.
目的 探讨银丹心脑通软胶囊联合普罗布考治疗脑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效果.方法 70例脑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5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普罗布考片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疾病相关指标[颈动脉内膜厚度、斑块面...  相似文献   
97.
目的 探讨普罗布考联合匹伐他汀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恢复期的临床疗效以及其对患者颈动脉斑块、血脂和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00例老年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恢复期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对照组口服匹伐他汀钙片(1 mg/次,1次/d)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口服普罗布考片(0.25 g/次,2次/d)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6个月。观察两组的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的颈动脉斑块相关指标、血脂[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甘油三酯]、血清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水平,并记录两组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0%,较对照组(74.00%)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的颈动脉斑块面积均较治疗前显著缩小,颈动脉IMT和斑块总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颈动脉斑块面积为(16.85±4.38) m...  相似文献   
98.
目的 探讨普罗布考、阿托伐他汀、阿司匹林(PSA)三联疗法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结构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18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SA组、SA组、A组各60例,PSA组给予普罗布考、阿托伐他汀、阿司匹林联合治疗,SA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阿司匹林治疗,A组给予阿司匹林治疗,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血脂代谢、颈动脉结构与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 PSA组、SA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明显低于A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明显高于A组(P<0.05),PSA组TG、TC、LDL-C均明显低于SA组,HDL-C明显高于SA组(P<0.05);PSA组、SA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面积明显小于A组,管腔直径明显大于A组(P<0.05),PSA组IMT、斑块面积明显小于SA组,管腔直径明显大于SA组(P<0.05);PSA组、SA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SV)、舒张期峰值血流速度(DV)均明显高于A组,阻力指数(RI)明显低于A组(P<0.05),PSA组SV、DV明显低于PSA组,RI明显高于PSA组(P<0.05)。结论 PSA三联疗法有助于调节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脂代谢,改善颈动脉结构,提高颈动脉血流速度。  相似文献   
99.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治疗老年期脑梗死对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血脂及血浆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抽取我院收治的104例老年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采用瑞舒伐他汀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普罗布考治疗。比较治疗前后2组颈动脉斑块、血脂水平、血浆炎性因子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高回声斑块、低回声斑块比例、颈动脉斑块面积、内中膜厚度、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敏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无明显差异,其余各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治疗老年期脑梗死疗效确切,可有效缩小、稳定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抗炎、降血脂功效更加显著,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早期病情进展与氧化应激、尿酸水平的相关性及普罗布考的干预作用。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6年5月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收治的16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将160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例。研究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联合普罗布考治疗,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于发病第1天测定两组患者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总抗氧化能力(TAC)、丙二醛(MDA)等氧化应激指标及尿酸水平,于治疗第1、3、7天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评分评价患者卒中进展情况。结果治疗第1天,两组患者的卒中进展概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3、7天,研究组卒中进展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7天,研究组患者MDA水平较对照组低,而TAC及SOD水平较对照组高,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酸与SOD、TAC水平呈正相关,与MDA水平呈负相关;且病情进展患者基线尿酸水平偏低。结论普罗布考可以通过降低脑梗死患者的氧化应激水平降低疾病早期病情进展;较高尿酸水平可降低脑梗死患者早期病情进展概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