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4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64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44篇
内科学   161篇
神经病学   31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65篇
预防医学   25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174篇
  5篇
中国医学   1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67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41.
目的研究普罗布考包合物胶囊在家犬体内的药代动力学与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6条健康犬po 250 mg普罗布考片(制剂A)或普罗布考包合物胶囊(制剂B)后不同时间血浆中活性药物的浓度,绘制药-时曲线,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及相对生物利用度。结果制剂A和制剂B的药-时曲线符合二室模型,其Tmax均为(9.3±2.1) h,Cmax分别为(1.5±1.0) μg·mL-1和(2.3±0.9) μg·mL-1,AUC0~240分别为(85±56) μg·h·mL-1和(134±55) μg·h·mL-1。以制剂A为参比,制剂B中普罗布考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98±90)%,两种制剂的AUC0~240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初步分析认为,改善普罗布考的水溶性是提高普罗布考生物利用度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普罗布考对老年脑梗死进展期患者疗效、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及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老年脑梗死进展期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每组40例,均予基础治疗后对照组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普罗布考治疗。观察两组疗效、APTT、纤维蛋白原及神经功能缺损各指标。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0%)显著高于对照组(77. 5%,χ2=4. 62,P<0. 05)。治疗前两组APT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后两组APTT指标有所改善,观察组较对照组显著增加(t=3. 62,P<0. 05)。治疗前两组纤维蛋白原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后两组纤维蛋白原指标有所改善,观察组较对照组显著降低(t=3. 74,P<0. 05)。两组治疗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与治疗前比较显著降低(t=5. 34、4. 12,均P<0. 05),且观察组降低更显著(t=4. 27,P<0. 05)。结论普罗布考对老年脑梗死进展期患者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APTT、纤维蛋白原及神经功能缺损。  相似文献   
43.
不稳定性心绞痛(UA)患者早期心血管事件复发危险极高.已发现血管内皮功能与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密切相关,因此,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干预可能会降低这种危险.大量研究已证实,早期、强化的他汀治疗可降低UA患者病死率,其影响UA患者预后的一个重要机制是通过改善其血管内皮功能[1].普罗布考除有降脂作用外,还是公认的抗氧化药物,并具有改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作用[2].普罗布考、阿司匹林和他汀类药物(PAS)三联疗法是症状性脑动脉硬化的必需治疗,也是预防再狭窄及其相应缺血事件的有效方法,PAS治疗UA,尤其在老年人中应用值得关注.本文通过对老年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变化和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的干预,探讨其对UA患者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及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44.
PAS三联疗法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PAS三联疗法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85例确诊脑梗死伴颈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口服阿司匹林加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普罗布考和阿托伐他汀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14 d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临床疗效判定,治疗6个月后,再次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并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回声变化及脑卒中复发率的变化.结果 治疗14d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临床总有效率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总有效率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低回声斑块回声增强例数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结论 PAS三联治疗能有效改善低回声斑块组织学构成从而稳定斑块,降低缺血性卒中的复发,治疗6个月,总有效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45.
目的 探讨高糖状态下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GEs)诱导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株NRK-52E氧化应激及普罗布考干预作用.方法 作用72 h后,用Western Blot检测空白对照组(0 mmol/L葡萄糖)、高糖组(25 mmol/L葡萄糖)、AGEs组(100 mg/L AGEs)、高糖AGEs组(100 mg/L AGEs加25 mmol/L葡萄糖)、普罗布考预处理高糖AGEs组(100 μmol/L普罗布考加100 mg/L AGEs加25 mmol/L葡萄糖)中核因子κB(NF-κB)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NRK-52E细胞的表达.用CM2H2 DCFDA试剂检测活性氧(ROS)含量.结果 高浓度葡萄糖及AGEs均上调NF-κB及TNF-α表达.普罗布考显著抑制调高浓度葡萄糖状态下AGEs 诱导NF-κB及TNF-α表达,以及抑制ROS生成.结论 普罗布考能抑制高浓度葡萄糖状态下AGEs诱导细胞氧化应激.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普罗布考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髓过氧化酶及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普罗布考组和对照组,分别检测治疗前后血清髓过氧化酶和高敏C反应蛋白的浓度。结果普罗布考组和对照组血清髓过氧化酶和高敏C反应蛋白浓度均明显下降(P〈0.001);但普罗布考组较对照组血清髓过氧化酶下降更加明显(P〈0.05)。结论普罗布考能降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髓过氧化酶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普罗布考更有效地降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髓过氧化酶,其可能部分解释普罗布考的抗炎和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滴丸、普罗布考对兔髂动脉损伤后内膜增殖、血管重塑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日本大耳白兔40只,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普罗布考组、复方丹参滴丸组和联合组,高脂喂养两周后行髂动脉球囊内皮拉伤术,从术前3d开始对照组予单纯高脂喂养,治疗组分别以普罗布考(1.0g/只·d^-1)、复方丹参滴丸(300mg/只·d^-1)及两药联合灌喂至术后4周,取病变血管行病理形态学观察,免疫组化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普罗布考组、复方丹参滴丸组增殖内膜面积明显减小(P〈0.05),普罗布考组内弹力膜包绕面积增大(P〈0.05);与单独用药组比较,联合组内弹力膜包绕面积明显增大(P〈0.05),但增殖内膜面积无改变(P〉0.05);各治疗组VEGF、PCNA表达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复方丹参滴丸、普罗布考均可抑制动脉损伤后平滑肌细胞增殖,减轻内膜增生;普罗布考兼有改善血管重塑的作用,两药联合使用可取得改善血管重塑的协同效应,其机制可能与减少VEGF在血管内、中膜的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48.
苏华科  宋耀明 《西部医学》2010,22(1):155-156,159
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已广泛应用于治疗有症状冠心病,但术后再狭窄的发生限制了其应用。冠脉内支架的应用使再狭窄率有所下降,但是再狭窄的防治仍然是一个新的、棘手的问题。以普罗布考和西洛他唑为代表的少数药物,临床试验证实其防治再狭窄作用显著,可望成为裸支架或药物洗脱支架重要辅助措施。本文综述再狭窄防治药物的临床研究进展,以期进一步了解再狭窄的防治途径。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防治冠状动脉介入性诊断及治疗术后急性肾损害的疗效。方法接受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的患者250例,随机分为3组。联合预防组80例,术前及术后3 d服用普罗布考500 mg,bid;阿托伐他汀20 mg,qd;普罗布考组85例,术前及术后3 d服用普罗布考500 mg,bid;阿托伐他汀组85例,术前及术后3 d服用阿托伐他汀20 mg,qd。所有患者术后立即接受水化治疗12 h(1 mL&#8226;kg-1&#8226;h-1)。3组均给予防治冠心病标准用药,如肠溶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β受体阻断药、血管紧张肽转化酶抑制药或血管紧张肽Ⅱ受体拮抗药。观察术前及术后3 d尿素氮(BUN)、肌酐清除率(Ccr)的变化并计算对比剂急性肾损害(CIAKI)发生率。结果联合预防组手术后BUN水平升高(3.12±0.54)mmol&#8226;L-1,Ccr水平升高(8.41±2.13) mL&#8226;min-1,CIAKI发生率3.75%,均明显优于其他两组[普罗布考组:(6.22±0.82) mmol&#8226;L-1,(17.14±2.29) mL&#8226;min-1,12.94%;阿托伐他汀组:(7.02±1.13) mmol&#8226;L-1,(22.09±2.38) mL&#8226;min-1,15.29%](P<0.05)。3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可显著降低CIAKI发生率,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0.
目的 观察口服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脂、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以及其对颈动脉易损斑块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纳入易损斑块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n =45,口服阿托伐他汀20mg/d)和联合治疗组(n=45,阿托伐他汀治疗基础上加用普罗布考,口服0.375g/次,每日2次),疗程为12个月,比较治疗前后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血清hs-CRP、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值)、斑块Crous积分及斑块回声变化.结果 治疗后3个月,两组中TG、TC、LDL-C、血清hs-CRP水平均下降,联合治疗组中各项指标下降幅度均大于常规治疗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治疗后12个月,两组IMT值和斑块Crous积分较治疗前减少,且联合治疗组两项指标均低于常规治疗组,联合治疗组低回声斑块回声增强例数高于常规治疗组.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具有更强的降脂抗炎作用,可稳定和逆转斑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