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4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64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44篇
内科学   161篇
神经病学   31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65篇
预防医学   25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174篇
  5篇
中国医学   1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67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1.
目的观察口服普罗布考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在开滦总医院林西医院经眼科裂隙灯检查、荧光素钠眼底血管造影(FFA)、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确诊为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34例患者34只眼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0.5 g的普罗布考口服,每日2次。服药前均采用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治疗研究(ETDRS)视力表测量最佳矫正视力、行FFA及OCT检查,治疗后每月随访,随访6个月,每次除常规眼科检查外均行ETDRS视力及黄斑OCT检查,且分别于1、3、6个月行FFA检查。对比分析治疗前与治疗后不同时间点ETDRS视力、OCT黄斑中心凹厚度、FFA黄斑区渗出面积变化情况。结果服药后1、2、3、4、5、6个月所有患者的ETDRS视力均高于服药前(P<0.05),其中至随访终点时ETDRS视力提高≥15字母者12只眼(35%);服药后1、2、3、4、5、6个月所有患者的CMT厚度均低于治疗前(P<0.05);服药后1、3、6个月所有患者渗漏面积均低于治疗前(P<0.05)。随访期间未发现全身及眼部严重不良事件。结论口服普罗布考对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能起到较好的治疗作用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RP-HPLC法同时测定普罗布考片中3种有关物质的含量。方法采用RP-HPLC加校正因子的主成分自身对照法,以普罗布考为参照物,分别测定其与有关物质A、B、C间的相对保留时间及相对校正因子,以校正因子对普罗布考片中的3种有关物质进行定量分析,并与外标法测定结果比较,以验证方法的准确性。结果有关物质A、B、C相对于主成分普罗布考的相对保留时间分别为1.46、0.93和1.40;相对校正因子分别为0.23、1.10和1.55;校正因子法与外标法测定的结果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本方法能够准确测定普罗布考片中3种有关物质的含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频单味中药组方联合普罗布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12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6例。2组均给予降低颅内压、抗凝、控制血糖及血压、改善脑微循环等常规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试验组给予高频单味中药组方联合普罗布考进行治疗,对照组单纯给予普罗布考进行治疗,治疗3个月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3个月后,试验组的总有效率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81.13%(P<0.05)。结论高频单味中药组方联合普罗布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有很好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对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 hs-CRP)、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FT3)、甲状腺素( FT4)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07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54例和对照组53例。试验组给予辛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治疗,对照组仅给予普罗布考治疗,连续治疗21d。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hs-CRP、FT3、FT4变化。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hs-CRP、FT3、FT4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2组患者hs-CRP均有所降低,但试验组患者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2组FT3、FT4水平均增高,但试验组患者增幅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辛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可显著降低患者血清hs-CRP水平,增高FT3、FT4水平,使其趋于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普罗布考与阿托伐他汀联合对急性冠状动脉(冠脉)综合征患者的血脂、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122例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患者随机分为单药治疗组(n=60,阿托伐他汀10 mg/d)和联合治疗组(n=62,阿托伐他汀10 mg/d+普罗布考500 mg/d).分别于24小时内及治疗后4周、8周检测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氧化低密度脂蛋白、纤维蛋白原(FIB)、白介素6(IL-6)以及血脂六项,记录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8周后联合治疗组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B、氧化低密度脂蛋白、白介素6、高敏C-反应蛋白较单药治疗组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通过多元相关分析,提示氧化低密度脂蛋白与高敏C-反应蛋白之间具有相关性(r=0.35,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与普罗布考联合应用能更显著降低氧化低密度脂蛋白以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B、高敏C-反应蛋白、白介素6的水平,可能通过降脂、抗炎、抗氧化的作用机制对稳定斑块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背景 心肌梗死后心肌细胞凋亡与氧化应激有关,普罗布考为脂溶性强抗氧化剂,实验证明具有保护心肌细胞的作用,该药保护心肌细胞的作用是否通过调控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cl-2和Bax目前尚不清楚.目的 研究普罗布考对心肌梗死大鼠心肌组织Bcl-2和Bax表达及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 将心肌梗死后24 h存活大鼠41只随机分为2组:盐水组(5 mL/d,n=20),普罗布考组[60 mg/(kg·d),n=21],灌胃给药;另设假手术组(n=12)作对照.分别于心肌梗死后6周:导管法测定左室有创血流动力学指标,TUNEL法检测非梗死区心肌细胞凋亡;RT-PCR的方法观察心肌组织Bcl-2及Bax mRNA表达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心肌Bcl-2及Bax蛋白表达;比色法测定心肌组织氧化代谢指标.结果 (1)与假手术组相比,所有心肌梗死大鼠均出现显著的Bcl-2 mRNA及蛋白表达降低,Pax mRNA及蛋白表达与心肌细胞凋亡指数显著升高(P均<0.01).与盐水组相比,普罗布考组心肌组织Bcl-2 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升高,Bax mRNA及蛋白表达及心肌细胞凋亡指数显著降低(P均<0.01);(2)与假手术组相比,所有心肌梗死大鼠心肌组织均出现显著的MDA升高,SOD、TAOC含量及SOD/MDA比值降低(P均<0.01);与盐水组相比,普罗布考组MDA显著下降,SOD、TAOC含量及SOD/MDA均升高(P均<0.01);心肌细胞凋亡指数与TAOC、SOD/MDA比值呈负相关(P均<0.01).结论 心肌梗死后心肌细胞凋亡增加,普罗布考治疗可以抑制心肌细胞凋亡,降低心肌梗死后心肌组织的氧化应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瑞舒伐他汀剂量加倍与联用普罗布考对冠心病合并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疗效。方法在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长海医院心内科就诊的冠心病患者中,选取经瑞舒伐他汀10mg、每晚1次治疗3个月以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仍不能达标者,将其随机分为他汀剂量加倍组(瑞舒伐他汀片20mg、每晚1次)和联合治疗组(瑞舒伐他汀片10mg、每晚1次+普罗布考片250mg、每天2次),每组各34例,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外周血脂水平的变化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一般情况、血脂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两组患者总胆固醇(TC)、LDL-C均明显下降(P<0.05);联合治疗组三酰甘油(TG)明显下降(P<0.05);他汀加倍组、联合治疗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分别显示升高和下降的趋势,但均未达到统计学差异(P>0.05)。与他汀加倍组相比,联合治疗组TC、LDL-C降得更低(P<0.05),LDL-C达标率更高(P<0.05),但HDL-C明显降低(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联合治疗组明显低于他汀加倍组(P<0.05)。结论对于冠心病合并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瑞舒伐他汀与普罗布考联合使用优于瑞舒伐他汀剂量加倍的疗效,且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普罗布考在血管性痴呆大鼠治疗中的价值,并观察大鼠海马p38MAPK蛋白表达变化。方法:将63只雄性SD大鼠分成模型组、普罗布考组以及假手术组。模型组和普罗布考组应用双侧颈总动脉永久结扎方法制作出本研究所需大鼠模型,普罗布考组大鼠给予普罗布考灌胃;假手术组与模型组则分别予以等量生理盐水灌胃,1个月后应用TUNEL法测定三组大鼠海马CA1区细胞凋亡情况,并使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法测定大鼠的空间认知功能,同时采取蛋白印迹法观察大鼠海马区p38MAPK蛋白表达变化情况。结果:普罗布考组大鼠在第1天、2天及3天隐蔽平台逃避潜伏时间要显著小于模型组( P<0.01);普罗布考组大鼠原平台象限停留时间明显大于模型组( P<0.01);普罗布考组大鼠海马p38MAPK蛋白表达及海马区细胞凋亡明显低于模型组( P<0.01)。结论:普罗布考用于血管性痴呆大鼠的治疗中有明显作用,可以显著提高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且能够通过对海马P38MAPK的抑制从而实现抑制海马细胞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糖尿病大鼠肾脏中热休克蛋白70(HSP70)的表达并观察普罗布考对HSP70表达的影响. 方法 链脲佐菌素构建糖尿病大鼠模型50只,随机分为糖尿病(DM)组、普罗布考(PT)组,另设健康对照(NC)组.RT-PCR测定各组肾组织HSP70 mRNA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HSP70的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测定HSP70蛋白的表达水平. 结果 DM组4、8及12周肾脏中HSP70 mRNA及蛋白的表达逐渐升高.同一时间的PT组肾脏HSP70 mRNA及蛋白的表达均较DM组减少(P<0.05). 结论 糖尿病大鼠肾脏中HSP70的表达升高,普罗布考可降低HSP70的表达,对肾脏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普罗布考在治疗非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高血脂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普罗布考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要求为明确诊断为非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且有高血脂的患者,62例患者根据随机抽签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26例患者给予降血糖、眼部对症治疗,而观察组36例患者则在降血糖、对症治疗的同时服用普罗布考,用量为3片/次,2次/d。两组均治疗6个月。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血脂指标、眼底指标和抗氧化指标的改善情况,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两组均能有效的降低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对比则差异不明显。经过6个月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T总抗氧化能力(AOC)显著上升,而丙二醛(MDA)下降,相对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差异较小,氧化应激指标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氧化应激指标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能够有效的改善眼底情况,有效率高达68.06%,而对照组仅有38.4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普罗布考对非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视力有很明显的提高作用,经过6个月的治疗,观察组有效率为7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4.2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脂改善情况显著,而对照组基本无改变,对比治疗后两组的血脂情况可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良好的控制血脂作用和抗氧化能力是普罗布考作用价值的体现,有利于提高患者的使用体验、治疗效果和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